大文論壇|落實三中全會《決定》 香港要銳意改革主動作為
文/姚志勝
三中全會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劃重點、明方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於香港,不僅是一個政策上的宣示,更具有「指向標」、「定心丸」、「動員令」的重大作用,指引香港各界主動作為,推動改革,從制度、機制上破解各種深層次矛盾。事實上,不論是鞏固強化金融、航運、貿易中心,以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都需要香港在制度上作出改革,進一步發揮香港獨特地位和優勢。特區政府應該將落實三中全會《決定》作為施政重點,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貫徹落實,更重要是就着《決定》對香港的總體規劃,銳意改革主動作為,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
不畏求變從變局開新路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早前在北京會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一行。夏主任在講話中就表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對於面臨內外環境深刻變化的香港來說,同樣要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希望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深入理解和領會三中全會精神,把握機遇,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加快推進香港由治及興。」
夏主任的講話傳達出兩個信息:一是面對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面對外部的嚴峻挑戰,香港應如何自處?關鍵就是要識變、應變、求變,不能故步自封,要主動駕馭變局尋求更好發展。香港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每一次的騰飛都是克服重重困難,不斷應變求變而來。面對全新的內外形勢,香港各界不應畏懼求變,繼續死抱以往的發展路徑,而是要從變局中開新路。
二是指明了香港落實三中全會《決定》的方向和抓手,各界不但要領會中央對香港發展的規劃和部署,更重要是貫徹落實《決定》,夏主任明確指出「把握機遇,銳意改革,主動作為」,指明了香港當前的重點工作。
三中全會《決定》的出台,開啟了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新征程,在國家的改革開放大潮中,香港不能缺席更不應缺席,當中有三個原因:一是香港作為「一國兩制」實踐的成功示範,中央謀劃和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香港將成為推進國家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並且近水樓台先得月,香港的騰飛正是伴隨着國家改革開放而來,今日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全面深化改革同樣會成為推動香港發展的強大引擎,香港更必須把握機遇、主動作為。
二是《決定》明確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創新已是當今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更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在金融、創新、人才等很多方面具有優勢,絕對有能力助力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又可為自身開拓更大的發展。但同時,香港要更好地發揮固有優勢,也需要不斷鞏固強化,破除制度上的制約,才可以更好地發揮香港優勢。
三是《決定》有關香港的主要內容,主要在第27條闡述「優化區域開放布局」時專門提及,明確提到要「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的期望。香港作為國際化大城市,在金融、貿易、航運三方面一直都發揮了助力國家開放的重要作用。國家開放大門未來越開越大,香港在開放基本國策的支持下,在持續「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過程中,將會更加受惠。
三中全會的《決定》為香港發展作出了總體規劃,亦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求香港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鞏固強化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競爭力,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同時,健全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的機制,推動大灣區內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要落實《決定》的部署和要求,香港必須推動更全面的改革。
改變重監管輕發展思維
必須指出的是,香港的金融、航運、貿易中心近年面對內外挑戰,要提升競爭力不單是要推出更有力的扶持政策,更需要從制度上作出改革,包括資金市場上進一步拆牆鬆綁,吸納四方財,改變過往偏重監管輕視發展的思維;又如香港航運已經不能再走以往傳統物流路線,需要升級換代,走高增值,並且與香港專業服務相結合的路線;再如貿易中心,香港需要聚焦跨境電商等新興行業發展,這些都需要在制度、機制上作出改革。
《決定》特別提到要「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意味着香港不只要成為國際人才中心,更要成為全球人才的高地,這樣特區政府除了主動「搶人才」之外,更要大力「留人才」,為人才提供各種配套,為人才提供可以一展所長的空間,這涉及到產業、經濟以及入境等政策,需要對現有制度作出全面改革。
推動香港全面改革,並不意味要改變香港現有制度,但同時,世界經濟正發生深刻轉變,產業的重塑、新質生產力的興起,以及人民對生活更高的要求,都要求特區政府以及各界必須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因應發展需要自我改革,不斷釋放香港的競爭力,推動香港由治及興。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
(來源:大公報A13:評論 2024/08/0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