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展低空經濟限制多 業界倡設試飛區收集安全數據
(大公報記者 李雅雯〈文〉 李斯達〈資料〉)低空經濟方興未艾,有推算指中國內地低空經濟市場到2030年有望達到二萬億元人民幣,各省市積極開拓低空應用場景、深圳率先布局,建設相關基礎設施。香港署理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廖振新表示,正積極就相關法規、技術要求、空域管理等作研究。低空經濟蓄勢待發。
香港民航處前副處長梁汝強指出,香港有很多空中管制區域,包括維港兩岸、機場、醫院、軍營等,而現時航空法例規定,無人機不得超過25公斤,故香港不適合無人機載客航行。業界人士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因地制宜,無人機發展可先規劃應用場景試飛區收集安全系數,並優先發展救援之類的功能性用途。
翻查公開資料,去年10月中國民用航空局對一款無人駕駛航空器發出的一份合格證,當中對相關飛行列出六大限制,非常嚴謹,包括禁止在已知或預報的雨、雪、雷暴、結冰、沙塵暴、大霧等氣象條件下運行;僅限晝間運行;在隔離空域內飛行;在人口稀少區上空飛行;在遠程機組視線範圍內飛行;以及禁止水上運行,包括起飛、降落和迫降。
天氣不穩定成最大限制
「現在無人機載人服務在公園內做空中遊覽,以私人性質可能獲准,但商業用途(收費)模式還未可以,你取得TC認證,不等同可以商業運作,還要審批及持有相關牌照以確保安全。」梁汝強解釋,合格證的其中一項限制「在遠程機組視線範圍內飛行」是指無人駕駛機航行時,控制中心要一直望到架機,以策安全,而香港現時沒有設立相關的控制中心。
梁汝強續指出,無人機的最大限制是天氣,天氣不穩定隨時禁飛,他曾出任直升機公司的CEO,因天氣問題,屬於低空經濟交通工具的直升機,一年只得百分之六十的日子可以提供服務,質疑無人機載客服務在香港的實際可行性。
曾參觀無人機載人演示的香港無人機協會主席楊景賞表示,載人服務的無人機系統,是以地面站(Ground station)遠程操作,該款飛行器載重量200公斤,即可承載兩個人,已超過香港現行《民航條例》(第448章)法例無人機不超過25公斤的重量上限:「香港法例,先不說載人,要飛起(載人的無人機)亦成問題,機的重量已超過法例要求的25公斤。」有報道指香港有旅遊巴公司擬訂購該款無人機,楊景賞直指這將會得物無所用。
梁汝強指出,無人機在傳統航空界還未獲廣泛接受。他以研發多年的低空經濟新型交通載具「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為例,十多年前先以小型無人機飛行,累積飛行架次及數據分析,再擴大機身進行飛行測試,然後以原型機(即與真實機身一樣大小)飛行至少一年,再把機控系統改變後,以機師駕駛測試,要完全成熟適航,尚要多一段時間測試。他指行外人不清楚行內情況,從傳媒的片面報道便會誤解:「不能指鹿為馬,航空界的安全標準很嚴謹。」
內地審批嚴 使用限制多
中國民用航空局今年3月對另一款2000公斤重的載貨無人機發出一份合格證,列出多項使用限制,包括抗地面風等級要求;起降場地要求;只能晝間飛行;不在人口密集區域上空飛行;除非經空中交通管制機構批准,否則不能在融合空域飛行,融合空域是指無人機與其他有人駕駛航空器同時運行的空域;不能在已知大雷、結冰、雷電降雨天氣環境運行;若飛行中偶遇降雨,要按照飛行操作手冊中的應急程序處置等。
可考慮作醫療救災用途
大型無人機尚未適合在港發展,而小型無人機在香港已飛行十多年,相關法例《民航條例》(第448章)下的附屬法例《小型無人機令》於2022年6月生效。無人機公司負責人林漢源表示,香港人煙稠密,大廈與大廈之間距離近,香港是全球最難做低空經濟的城市。他續指現時法例規定,操控的小型無人機除非在完全圍封的範圍,否則須向民航處申請:法例要求小型無人機不可在限制飛行區飛行,因為安全問題,不可飛越有人、車輛、船隻經過的上空,「即無人機飛行期間下面不能有人,否則飛行途中跌下來就大件事;若用無人機清洗大廈外牆,便要封整條街或車路,香港大廈如此密集,做不到。」
林漢源續指出,香港的5G塔密集,會干擾信號;大廈的玻璃外牆亦會把衛星網絡的信號反射,影響無人機接收的準確性。不過,無人機在醫療、應急救援、救災上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不論內地或外國已應用多時,香港亦可從用途上考慮發展,他建議先規劃好航線,以短航線試行,可在科學園區及數碼港等地區開闢試飛區:「無人機的技術相對成熟,低空經濟發展現時是被法例綁住,要印證安全就要有空域數據,在試飛區規劃應用場景測試,有足夠數據分析才知道是否安全,一日不試飛,都推動不了無人機產業發展。」
確保安全|須做好風險管理不容出錯
香港空運運輸業協會主席林志偉表示,發展低空經濟是大趨勢,加上大灣區與香港的近距離,可以融合及借力發展低空經濟。他指出,早前曾向民航處處長表達,關心現時香港的法例是否窒礙低空經濟發展,處長回應已積極研究相關條例。然而,林志偉指出香港的管理模式與內地不同,內地推動新產業是一邊試行一邊修改,而香港的管理模式則是要有充分準備才落實,這亦是香港強項做好風險管理;加上香港的社會氛圍不能接納出錯。
他認為機管局及民航處可先劃出應用場景區域試飛無人機,例如在機場範圍進行短航線試飛,或在某些山區做試飛區,收集足夠飛行數據分析;並先研究推動功能性用途例如拯救或運送救援物資的無人機試飛:「飛行空域不經人或民居,以確保安全,我認為可以在赤鱲角或東涌海面上空試飛無人機,無人機在應急、醫療、救援方面有好大幫助。」
話你知|低空經濟應用分四類
低空經濟是以航空載運與作業裝備技術為核心,以低空空域為運作空間,以低空飛行為依託的綜合性經濟活動,按常見定義,低空經濟以垂直高度1000公尺以下、依實際需求延伸至不超過3000公尺的低空空域為主要活動場域。低空經濟的應用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消費類應用,包括傳統的航空運動、低空觀光和私人飛行等,無人機技術的發展則進一步將消費應用範圍擴展到航拍、無人機表演等領域;二是公共領域類應用,例如應急搜救、遙感測繪和消防等;三是運輸及物流類應用,涵蓋中小型無人機末端配送、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載人載貨服務;四是以傳統通用航空器和遙控駕駛航空器進行的長航程應用。
產業出路|專家倡北都設飛行試點 助培訓人才
香港無人機協會主席楊景賞指出,在2018年,內地有不少無人機廠商已設試點收集數據,當時的無人機產業沒有「低空經濟」一詞。香港早期發展無人機,多用以航拍,直至2018年首次在沙田城門河上空匯演100架無人機,當時坊間輿論擔心安全問題,但楊景賞認為必須做第一步,讓多些人認識無人機,發展至今,無人機匯演成為盛事經濟之一。
無人機匯演屢被投訴
不過,曾營運多場無人機匯演的林漢源表示,仍遇到困難,他舉例,曾在灣仔海濱做無人機匯演,事前有相關部門擔心表演令駕車人士分心;去年為香港足球會做無人機匯演,在跑馬地上空用無人機砌波衫圖案,其後收到跑馬地住宅大廈的業委會投訴。
香港發展低空經濟不容易,但楊景賞認為可在中游、下游發展,例如人才培養,香港早在小學、中學、大學進行低空經濟人才培養,政府STEAM教育也加入無人機元素。近年內地「低空經濟」的急速發展,相信更多人願意在人才培養上銜接大灣區發展產業。他說,內地有3000多家無人機企業,已累積相當數據。香港在低空經濟發展的角色,可作為solution provider(解決方案提供者),利用內地成熟的無人機,按場景設計運作模式,他舉例,地下管道巡檢在沒有GPS情況下運用無人機,便需要按不同情景設計方案;而搜索工作則可以無人機配人工智能(AI)進行。
「香港有的是人才,內地有的是數據及資源,怎樣在大灣區互相配合,現在就要深思。」但楊景賞指出,香港目前仍未規劃地點供練習無人機飛行,會影響到人才培訓。他建議以北部都會區劃低空應用場景的試點,據他了解,民航處正收集資料,就低空經濟發展制訂新方案。
(來源:大公報A3:要聞 2024/08/0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