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山壁立千仞 石窟藝術傳千古

麥積山石窟展現千年中國美學(大公文匯網實習記者 趙溪鈺攝)

(大公文匯網實習記者 趙溪鈺、馮一笑、張瀟然 甘肅天水報道)坐落於甘肅省天水市的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麥積山石窟,開鑿和修繕歷經十餘個王朝1600餘年,深刻體現了各時代塑像特點和藝術文化特色,是研究歷代建築風格和藝術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遺產。2024年7月22日,參加范長江行動甘肅行的隴港兩地學子來到天水麥積山,跟隨一座座窟龕觸摸塑像藝術歷史脈絡,領略千年建築美學風貌。

麥積石窟展現千年中國美學

據了解,麥積山石窟現存窟龕兩百多個,各類造像三千九百餘件,壁畫九百七十多平方米。石窟內的造像壁畫工藝精湛、顏色鮮明,呈現出不同姿態。

學子們在麥積石窟觸摸塑像藝術歷史脈絡(大公文匯網實習記者 馮一笑攝)

景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國美學強調藝術作品要傳神」,有氣韻」,這往往通過線條和形體的動態表現來實現。「在麥積山石窟,抬頭望去,我們可以看到壁畫上的飛天圖案,她們的身姿曼妙,飄帶隨風飛揚,這些線條流暢且富有變化,展現出一種輕盈飄逸的動態美。」 工作人員表示,無論是線條、色彩,還是結構,都體現了中國美學的和諧統一。

細微保護 弘揚百代華夏文明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以其精美絕倫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在麥積山石窟7000餘身泥塑造像中,有133特窟中的釋迦牟尼會子造像異常精美絕倫。但是造像手部出現了一些破損,在斷裂的地方有着許多鐵絲。講解員楊詩雨解釋道:「這些鐵絲並不是修復人員後期修補,而是早早存在於造像中的。經過研究,這些鐵絲是當時的工匠在塑像時加入的。」

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大公文匯網實習記者 張瀟然攝)

中國的冶鐵技術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而這組造像誕生於宋朝。據資料顯示,宋朝時,礦冶業較前朝有很大的發展,由於冶鐵技術的提升和鐵含量的增加,鐵質材料被廣泛應用於雕塑藝術中。楊詩雨表示,在手部加入鐵絲可以幫助造像抵抗外力的破壞,使得造像歷經幾百年的時間,手部動作依然清晰完整;同時,因為加入了鐵絲,手部動作更加栩栩如生,更加柔美,將觸未觸的動作將釋迦牟尼慈父的形象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