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三中全會為香港更好服務國家帶來重大機遇

蔡冠深

文/蔡冠深

三中全會有關《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總體部署,就完成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訂下了時間表,彰顯出以習近平总书记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具有深遠意義。

《決定》共15個部分、60條,分三大板塊,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都是涉及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的內容,其中有的是對過去措施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據實踐需要和試點探索新提出的舉措,令人振奮。

作為來自香港的委員、中華總商會會長,我最關注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一,《決定》強調要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要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其中,有關要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提供更多機會,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規範涉民營企業行政檢查等要求,都是極有針對性的措施。尤其是《決定》強調要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更多世界一流企業,更令中外企業家對在中國發展的未來,增強了信心。

二,公報要求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清晰地表明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將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讓「看不見的手」主導資源配置,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公平競爭、透明運作的沃土。同時,「放得活」與「管得住」的有機結合,既保障了市場的活力,又有效維護了市場秩序,為中資、外資以及國有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的共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後盾。

三,公報強調了要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要求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這些表述和要求,體現出中央和全國人民對香港的信任和重托。為香港更好地擔當祖國與世界連接的重要窗口,建設好八大國際中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用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拓展出無限寬廣的新空間。

百年巨变,潮湧东方。三中全會謀劃國家發展的戰略方向,為香港指路引航。我們高興地看到,自治及興的香港經濟持續復甦,去年流入香港的資金達3,900億港元,按年大升3.4倍,而截至今年6月底,在港註冊的非香港公司總數及本地公司總數又再同創新高。充分說明在國家支持下,香港經濟環境繼續穩步上揚,充分顯示香港優越的營商環境沒有改變,是海內外及本地企業發展業務的理想地點。

因此,香港各界須深入學習三中全會精神,了解國家的戰略發展方向,同時要用好香港這個國際化平台,向世界宣傳好三中全會精神,表明中國堅定不移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解釋中國高質量現代化建設的部署和路徑,和堅定不移地推動擴大制度型開放改革帶來的新商機。說好中國好,世界更好的道理,講好中國與香港的故事。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