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養老津貼透視2|伯伯獨坐「津貼監」 一個飯盒吃兩餐

(大公報記者 余風、張凱文)「一個飯盒食兩餐!」是不少基層市民的寫照,85歲孤獨長者黃伯也陷入這困境,相依半生的老伴早前病逝,他還未從喪妻之痛走出來,便要為生計徬徨。黃伯希望返回內地廣東省家鄉養老,生活指數較低,亦有親人照料,但他發現申請廣東計劃的津貼有「不得離港超過90日」的限制,他無奈留港坐九個月的「長生津監」,捱着一個飯盒吃兩餐的孤淒生活。

據特區政府統計,2023年全港人口約750萬,65歲或以上長者佔21%,約有157萬人,年齡中位數升至超過46歲;預計至2046年,65歲或以上長者佔的比率將高達36%,人數將升至約274萬人。另外,根據統計處202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香港共有逾18萬戶獨居長者及逾1.4萬戶雙老家庭,預料數字將持續上升,社會安老問題迫在眉睫。

黃伯一直與妻子同住,是個雙老家庭,早前妻子因病離世,他便成為獨居長者。黃伯表示,早年在公立醫院任職病房服務員,約在2000年退休,及後每月靠1800元的退休金及妻子任職清潔工支持生活。兩夫婦省吃儉用捱到2009年,妻子亦因年老、體力不支而告退休,自此夫婦生活更是捉襟見肘,只能省吃省穿,「如果不夠用,太太會去檢紙皮幫補,兩個人慳慳哋過生活。」

現時黃伯獨居於公屋單位,他說:「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打算,只能一個人生活。」黃伯表示大部分兒女及親人均在廣東省居住,故他希望盡快返回內地與子女一起生活,「但我擔心返內地長住,就不能取得長者生活津貼的4195元,無可能生活。」他指出申請廣東計劃下的長生津,規例設下「在緊接申請日期前連續居港最少一年(在該年內如離港不超過90日,亦視為符合連續居港一年的規定)」,即有不能離港超過90日的規定,為確保取得津貼,黃伯只有留港坐「長生津監」。

社署曾施行單次特別安排

沒有收入的黃伯坦言,除昂貴的醫療費是一個負擔外,他指現時外出用膳,三餐的費用動輒逾百元,且未計算如水、電及電話費的恆常開支,「老婆住院後,我早上食個20多元的早餐,再買個40元飯盒食兩餐,慳無可慳了。」他慶幸還有一個棲身之所,否則年紀大在港無處容身更是困難,希望政府能諒解有關長者的難處,酌情處理長者回鄉養老的申請,「希望長者能取得長生津,維持基本生活。」

過往社署曾施行單次特別安排,讓已移居廣東及福建省並符合所有其他申請資格,但未能符合在緊接申請日期前連續居港最少一年規定的長者,毋須先回港居住一年,亦能受惠於廣東或福建計劃下相關津貼。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當局可視乎有關個案的情況再作決定,並可檢視現行相關的政策,以及估計改變後對開支的影響。

返鄉養老騰出公屋給年輕家庭

「爸爸已經85歲,我們作為子女真的好擔心。」黃伯女兒黃女士看着獨居的老父,面上露出無奈表情,她指每當天氣欠佳,如遇颱風或大雨,都會擔心父親的安危,惟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她因健康欠佳及要照顧自己的家庭,而未能長伴父親身旁。她說十分希望父親能回鄉生活,讓多些子女能在身邊陪伴,減少她的擔憂。

黃女士直指,明白父親擔心未能達到廣東計劃下的長生津規定,她坦言若父親未能取得有關津貼,難以在內地養老,留港又難以維生。她又指,政府現提倡長者往大灣區養老,必須帶頭做出實際的行動,政府設置「不得離港超過90日」的關卡,部分有需要的長者只能望門興嘆。她又提到長者曾付出血汗為香港貢獻及建設數十年,應該安享晚年,而對於一些居於公屋單位長者,政府便利他們前往內地大灣區養老,騰空的公屋單位可給予有需要的家庭或年輕一代居住,如此可解決年輕一代房屋的問題,此為雙贏的效果,政府應要在這問題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在港無處棲身 倡提供暫住房屋

長者安居協會主席錢黃碧君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支援往內地養老的港人,社會福利署在現行公共福利計劃下增設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讓長者可申領及攜帶長者生活津貼及生果金前往內地定居。錢黃碧君(圖)指對一些已移居內地的長者,他們仍然要符合申請時的住港要求,才可以享受新計劃的便利。她又指有朋友10多年前在深圳定居,早前申領相關津貼亦要跟足程序,「幸好朋友有親友在港,有地方可留宿。」

至於是否可以放寬居港的日數,錢黃碧君坦言相關離港的規定早前為56日,而去年放寬至90日,門檻已有下調。現時香港面臨財赤的情況下,政府更要適當地運用資源,定下界線,所以她認為有關離港政策相信短期內較難再改動,希望日後有需要時,可再檢討。

錢黃碧君又提到現時在房屋短缺的情況下,政府的優先政策可能是先處理本地居民的住宿問題。但個別有需要申請社會福利的回港人士需要解決居住問題,她指出可與房屋署或志願機構聯繫,了解是否可因特殊情況而提供協助及暫租暫住,使他們符合居港要求。

內地院舍硬件優勝

港人北上養老成為大趨勢,錢黃碧君表示原因除了空間大,還有環境好及價格相宜,港人亦可在內地享用不同的醫療服務。她早前參觀內地院舍及設施亦覺得心動,院舍大樓內設有中西醫配套服務,還有不同專科,地方寬敞,環境舒適,人手比例較香港優勝。她又指內地護養院的硬件是很好,但軟件包括管理,培訓及如何評核質素上,香港則有較多經驗和優勢,因為本港經驗較多,亦有國際視野。現時本港有非政府機構(NGO)及內地相關養老機構合作,為內地院舍提供優質管理及培訓,錢黃碧君期望特區政府能在大灣區物色更多合適的護老院及醫療設施,並給予長者足夠的適應期居住。

(來源:大公報A8:港聞 2024/07/12)

相關鏈接:

(有片)港人內地養老津貼透視1|長者被迫坐「津貼監」 社署廣東計劃須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