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醫衞篇|盧寵茂: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如「滾雪球」 醫管局擬星馬招護士

盧寵茂接受專訪。(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麥鈞傑 攝)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鄧文瀚)香港醫護人手多年來持續短缺。根據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上月公布的醫療人力推算2023,未來不同醫療專業的人手短缺程度各有不同,醫生及普通科護士短缺的情況相對較嚴重。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近日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專訪時表示,《醫生註冊條例》修訂後,預計到今年底會有逾250名海外醫生在港工作,「像滾雪球愈滾愈大。」待《護士註冊條例》修訂獲通過後,香港醫院管理局將會到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開展招聘,樂觀估計最快今年年底有海外護士到港。在引入外來人才的同時,盧寵茂強調,要大力度改善整個公營醫療體系,制止因醫護人員流失而造成的惡性循環。

盧寵茂在訪問中表示,《醫生註冊條例》2021年修例至今,已有逾140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加入醫管局,並已開展工作,預計到今年底會有逾250名海外醫生在港工作,形容趨勢像滾雪球,愈滾愈大,因為流程運作得愈來愈暢順。

期望立會短期通過修例

在另一個重災區人手短缺的護士,特區政府於去年底向立法會提交了《2023年護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增設有限度註冊/登記途徑,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在香港執業的新途徑,例如特別註冊或登記護士,全職受僱一定年期後,獲僱主機構確認,便有資格過渡至正式註冊或登記,無須參加執業考試。

有護士團體擔心新修訂下來港的護士,無須考本地試就可以正式註冊,質素沒有保證,盧寵茂指出,香港的強項在醫療質量方面,不同專業都有法定機構作評估,「醫生有醫務委員會,護士有護士管理局,牙醫也有牙醫管理委員會等,對他們最後把關評審有信心。」

護士註冊條例修訂通過後,醫管局會即時到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招聘護士,樂觀估計最快今年底有海外護士到港。圖為廣華醫院大樓。(資料圖片)

他期望《護士註冊條例》的修訂可在一兩個月內在立法會三讀通過。為此,醫管局已經密鑼緊鼓到外地招聘,重點考慮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因為當地很多護士懂得中文,本身已有能力與本港醫院和病人溝通,加上香港的工資水平對他們來說有一定吸引力。他預計在修例通過後,醫管局可以即時推動招聘工作,樂觀估計最快今年年底有海外護士到港。

「如果公營醫療滿足到,引進的人數可以減低,有空缺時可以再招聘,可以給醫療服務一個緩衝的方法。」盧寵茂強調,聘請多少外地醫護視乎本地短缺情況而定,修例可給予醫管局在招聘方面更大彈性及針對性。不過長遠而言,海外醫護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最重要的是打破惡性循環。

救兵正來改善整個公營醫療體系

「走一個,留下來的人更辛苦。過往,有點形成風氣,認為走是應該的,外面的世界好過公立醫院。我希望做一個徹底的改變,在公營醫療系統可以有很多發展空間。」盧寵茂強調,現屆特區政府希望制止這個惡性循環,繼續加大力度改善、提升整個公營醫療體系,「例如癌症病人治療方案會有更多,會建立心血管疾病中心、神經醫學中心等,專科醫護能有空間發揮新治療技術,醫病救人。」

盧寵茂向前線醫護人員說:「當你發覺你的同伴、戰友愈來愈少時,你會覺得沮喪,我們希望公立醫院的同事、我們的戰友不要覺得沮喪,救兵正來。我們會繼續加大力度改善整個公營醫療體系。香港的公營醫療體系是我們的基石,近九成市民,我們的基層病人、重症病人、急症病人,都是靠公營醫療,公營醫療體系不可失敗。」

對第三間醫學院有三點疑慮

香港科技大學已表明會爭取三年內成立醫學院,正籌備詳細方案。(資料圖片)

香港醫生人手主要由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的兩間醫學院培訓。香港醫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表示,香港已別無選擇,急需開辦第三間醫學院,而香港科技大學已表明會爭取在今屆政府任期內成立醫學院,正籌備詳細方案。盧寵茂回應表示,特區政府支持增加本地培訓,並一直採取積極態度與本地院校溝通。每當有院校提交建議,醫衞局都會回饋很多意見,但院校的方案必須具體列明詳細計劃,讓局方客觀評估是否可行。

盧寵茂舉了幾點政府必定會小心考慮的因素,首要是公帑,「第三間醫學院會牽涉大量的公帑,可能需要數十億元,甚至過百億元。」其次是如何平衡新舊醫學院,例如會否出現收生競爭,以及會否削弱兩間醫學院的教學人手,「方案建議中能否提出真真正正建立一間高質量的醫學院。」第三,課程能否達至本地醫療專業水平,如果是醫科生,能否達到香港醫務委員會訂立的標準。「最壞打算,屆時培訓了一群醫學生出來,得不到醫務委員會的認可,課程得不到認可。這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被問及本地醫學院應否引入不同課程架構,直接取錄有其他學士學位的畢業生?盧寵茂表示,對此持開放態度。他舉例說,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兩間醫學院慣常辦本科課程,例如醫科生都是中學畢業後直接入讀,然後考牌;未來的第三間醫學院是否採用研究生模式,院校需要自行判斷優劣,並在方案中清晰闡述理由。

藥械第一層審批料需8年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宣布實施新藥審批機制(「1+」機制)約1個月後,兩款治療癌症的新藥申請即獲批准,最近再有新藥按此機制在港註冊。盧寵茂指出,改革藥物研發,讓病人可以有更多選擇,藥物有更多競爭,價錢會降低,「首批審批的藥物,可以讓對傳統化療藥無效的病人多個選擇,而這款藥價錢有降低。」

盧寵茂提到,特區政府運用科技創新,不單提升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更要提升藥物器械創新的臨床試驗能力。要達至長遠目標,建立第一層審批以及具國際權威的藥物及醫療器械註冊機構,整個過程一般要8年至10年。「香港醫療水平高,又與國際接軌,我們很有信心形成一道橋樑:為外國一些優質醫療企業『引進來』,為國家優質企業『走出去』,(香港)成為國家『跳板』。」

酒吧控煙 需自想解決方法

特區政府於上月提出10項短期控煙措施,包括爭取明年禁加味煙,包括酒吧常用來招客的加味水煙,酒吧業界呼籲政府不要一刀切。盧寵茂回應表示,理解業界要面對經濟問題,「我亦強調,他們是酒吧,不是水煙吧。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發展要面對的問題,亦有他們創新解決的方法。」

盧寵茂強調,特區政府的控煙所採取的是循序漸進的方式,而控煙要考慮有效程度、執法可行性,以及市民接受程度等。過去40年,香港成功控煙,除了政策有效,亦多得市民的配合。

香港去年的吸煙率已下降至9.1%,惟與明年降至7.8%的目標仍有距離,盧寵茂表示,「我們會繼續努力前進。我們會作階段性檢討,通過今次10個短期(控煙)措施,看看2025年達至什麼目標,以此作為基數,再判斷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

(來源:香港文匯報A02:要聞 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