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綠色發展 中國企業如何在出海中維持可持續戰略?

7月10日,「中國企業出海新機遇」研討會在香港舉行。(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麥鈞傑 攝)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章芸菲)全球化已成為中國企業必答題,如何綠色出海和維持可持續發展亦備受關注。7月10日,「中國企業出海新機遇」研討會在香港舉行。

在圓桌論壇環節,陝西省政協委員、華營控股首席財務官方璇,以及香港國際ESG研究院專員孫曉旭與主持人共同探討了有關議題,並結合自身經營分享了有關綠色旅遊、維持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觀點。

方璇在發言時表示,陝西的文化遺址與香港的古建築可以相互融合。(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麥鈞傑 攝)

方璇在發言時表示,陝西的文化遺址與香港的古建築可以相互融合,通過借鑒香港在旅遊推廣方面的成功經驗,陝西可以進一步打造未來的綠色旅遊品牌。她強調,綠色旅遊注重遊客體驗的同時,也要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談到如何具體推進綠色旅遊時,方璇提到了香港郊野公園和綠化帶的建設經驗。她表示,香港通過優化土地利用,實現了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為遊客提供了便捷的綠色旅遊環境。方璇還強調了科技與交通網絡在推進綠色旅遊中的重要性。她指出,陝西作為科技大省,可以與香港的創科中心合作,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旅遊體驗。

另外,方璇還提到了目前建築行業作為傳統行業,在ESG領域面臨挑戰,但也在不斷探索。她表示目前從建築設計、材料使用、工地施工等方面都在使用環保理念,比如在建築外加太陽能發電翻板,形成綠色建築;在工地施工過程中採用可回收材料。

孫曉旭分享了自己在德國的生活體驗。(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麥鈞傑 攝)

孫曉旭則分享了自己在德國的生活體驗,特別強調了德國在綠色實踐和環保方面的現象以及深厚的居民環保意識。她在德國期間深刻體會到了垃圾分類的嚴格,初到德國時,她嘗試按照自己在網上查詢的方式進行垃圾分類,但很快發現這並不完全正確。後來經德國鄰居指出,她在處理廚餘垃圾時存在的一些改進細節。這次經歷讓她意識到,德國的垃圾分類制度非常嚴格,且居民從小就被培養起環保和垃圾分類的意識。

除了垃圾分類,孫曉旭還觀察到德國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環保措施。例如,德國普遍實行「押金制度」,鼓勵消費者回收空瓶,這既方便了消費者,也促進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她認為,這種制度在中國也有借鑒和推廣的價值。

孫曉旭還提到,在德國期間她發現,德國同學和同事更加喜歡親近大自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國環境的優質。同時,他們也更加關注企業的環保行為,會在購物或選擇工作時考慮企業的環保政策和可持續生產實踐。

另外,孫曉旭還分享了自己在德國一家綠色技術初創企業的工作經歷。她表示,這家企業在面試時就非常注重應聘者對可持續發展的看法和態度,這讓她深刻體會到企業文化中環保意識的重要性。

此次「中國企業出海新機遇」研討會由香港大文匯傳媒集團點新聞、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聯合主辦,新京報貝殼財經協辦,是「中國經濟向新而行」2024新京報貝殼財經年會的特別呈現部分,研討會由點新聞、新京報貝殼財經、DotDoNews等擔任支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