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敦煌莫高窟當講解員 獲遊客點讚:講得好

甘肅敦煌莫高窟標誌性建築「九層樓」(大公文匯網記者 夏方芳 攝)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王凱輝、夏方芳 敦煌報道)由香港青年廣場主辦,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資助及敦煌研究院全力支持的「香港青年敦煌實習計劃2024」於6月3日至7月15日展開,20名來自香港不同院校的學生在敦煌研學,親身體驗絲綢之路「敦煌文化」。7月9日,已為遊客講解敦煌文化三周的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學生阿培與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系學生Karen又為記者們當起了「導遊」,詳細解說洞窟知識。令記者驚訝的是,他們在經過簡短的培訓後,竟然能講解得非常流利與透徹。阿培告訴記者,「自己雖然是理科生,但對敦煌文化很感興趣,此次實習計劃比預期學的多,真的很震撼!」

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的阿培在講解敦煌文化。(大公文匯網記者 王凱輝 攝)

莫高窟第320窟位於莫高窟南區中部,創建於盛唐,在中唐、宋、元時期重修,是盛唐時的代表窟之一。記者們在窟中看到南壁畫千佛中央釋迦說法圖為空白,就好奇問學生導遊。「這是1924年被美國人華爾納盜劫的兩方」。

記者們隨兩位導遊參觀了莫高窟第320、45、275、158窟,他們相互配合解說,時而粵語時而普通話,從莫高窟壁畫文化、敦煌絲綢文化再到建築文化,多種文化在此交融,講解起來非常有活力。「香港學生此次研學呈現了不一樣的風采,他們的專業素養和精神給敦煌文化帶來了不一樣的氣息。」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揚部韓文君老師在接受採訪時說。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系學生Karen在講解中。(大公文匯網記者 夏方芳 攝)

「喜歡健身就叫『擼鐵達人』,港台腔較重的就叫『港台小王子』。」韓文君老師在採訪中讚歎,香港學生在此次交流學習中很有朝氣,對待學習認真嚴謹,在待人接物上也非常妥帖,相處起來沒有任何距離感,就像朋友一樣。談及記憶尤深的一件事,韓文君老師表示,學生們對早期莫高窟窟形存在疑問,在語言講解後,他們仍認為講得不夠形象,「我們就為他們推薦了相關書籍和圖片,作為課下作業,他們完成得非常認真,並總結了適合自己的講解詞。」

「香港青年敦煌實習計劃2024」指導老師及學生合影。(大公文匯網記者 夏方芳 攝)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揚部韓文君與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學生阿培合影。(大公文匯網記者 王凱輝 攝)

「有些知識講出來學得更快,我們這次在莫高窟學習就是這樣的。」阿培與Karen表示此行學到了很多敦煌文化知識,經過短暫培訓,再通過考核就開始實地為遊客當講解員。阿培說,「考核時內心非常緊張,但還是順利講完了。」來到這裏最大的困難是普通話不夠標準,於是就一直練習普通話。遊客們每次聽到他們的港式普通話都點讚他們講的好,「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誇讚了,遊客們的肯定對我們鼓勵很大。」

「香港青年敦煌實習計劃2024」學生接受記者採訪。(大公文匯網記者 夏方芳 攝)

多位培訓老師都對香港學生的上崗講解讚譽有加。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揚部講解培訓科劉文山老師說:「他們學習非常認真,表現也很突出,全員考核順利通過。」

出於對敦煌文化的愛好,阿培不僅完成了安排的洞窟學習,還學習了其他洞窟知識。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揚部講解培訓科劉文山老師接受採訪。(大公文匯網記者 王凱輝 攝)

敦煌文化源於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與融合,敦煌是「陸上絲綢之路」重鎮,香港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兩地在文化交流上意義重大。「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體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讓他們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對中國文化、藝術能進行弘揚及宣傳。」

敦煌硏究院甘肅鴻文敦煌藝術硏修中心校長邊磊。(大公文匯網記者 夏方芳 攝)

敦煌硏究院甘肅鴻文敦煌藝術硏修中心校長邊磊對參與此次研學的學生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希望學生們有敬畏思想,敬畏古人千年營造的以「敦煌石窟」為主的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二是希望學生們敬仰莫高精神,「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這16個字在每個地方都適用,「一件事可以做一輩子,一輩子可以做一件事」;三是希望學生們有敬業思想,敬業是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者的使命。

敦煌莫高窟。(大公文匯網記者 夏方芳 攝)

香港「同舟共濟、刻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獅子山拚搏精神,與「擇一事,終一生」的敦煌精神,其共通之處是都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邊磊校長說:「一些專家認為『敦煌是千年前的香港,香港是千年後的敦煌』」。香港和敦煌在文化上不斷交流,促進了港青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阿培在交流過程中說:「有同學也想來敦煌看一看,這次後我還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