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企布局智造 搶佔深中通道商機

6月30日,歷時七年建設的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圖為深中通道西人工島。

(大公報記者 李昌鴻深圳報道)備受海內外高度關注的深中通道6月30日下午3點正式通車試運營,將深圳與中山間的行車時間縮短至半小時,大幅節省了通行時間和物流成本,提高了運營效率。眾多在深圳和中山兩地設廠的港企感到歡欣,他們中不少人早已瞄準深中通道帶來的交通優勢,提前在中山設廠,形成「中山生產、深圳研發」的運營模式,把握「智造升級」的先機。有港企高管表示,深中通道的開通除了大幅降低深圳、中山兩地工廠之間的物流成本,也為公司引進來自深圳的中高端人才增加了優勢,未來兩地工廠將有望更好地協同發展。

經營五金和精密製造的港企鴻利達集團1993年來深圳投資設廠,隨着業務快速發展,工廠逐漸難以滿足生產需求。CEO特別助理梁秉然表示,在深中通道還「只是一個概念」的2015年,公司便於中山翠亨新區投資數億元,建起了面積達深圳工廠一倍多的大型廠房,並且還保留了擴建空間。如今,公司的中山工廠正緊鄰深中通道,開車僅約六七分鐘。

深中工廠協同 生產調配更靈活

梁秉然說,深中通道的開通,使得公司深圳和中山兩地工廠的通行時間由以前兩個半小時壓縮至一個半小時,也節省了大量物流成本。以前兩地工廠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深圳工廠主攻消費電子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以研發為主;中山工廠則主要生產精密部件。未來,深中通道創造出的便利交通條件將使兩地工廠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生產力調配更靈活,「當訂單量大時就安排兩地工廠同時生產,量小時在一地生產即可。」此外,深圳方將發揮創新和營銷優勢,開拓新客戶、新項目,快速推進新產品前期發展;中山基地擁有強大產能,目前正在打造智能化無人車間,能在短期內實現量產。

通勤時間縮短 吸引中高端人才

廣東力勁塑機智造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力勁集團下轄主力生產注塑機的生產基地,早於1995年就在中山小欖設廠,目前擁有員工600人。公司總經理謝小斯向大公報記者表示,現在中山工廠的員工絕大多是技術工人,在深中通道開通之前,工廠很難從深圳招到中高端人才。「現在不同了,深中通道使得中山深圳兩地通勤時間大幅縮短,再加上中山的物價水平較深圳低,對深圳的中高端人才吸引力應該很大。」謝小斯表示,更多的人才加盟,可以使得工廠的創新研發速度更快,生產效率也有望提高。

據了解,力勁集團在深圳也設有分公司和研發工廠。談及兩地未來的協同發展時,謝小斯表示,深圳分公司的優勢在於新產品研發、試用,但是一些創新的產品無法實現生產。深中通道開通後,深圳工廠的很多樣板,就可以方便地拿到生產能力更強的中山工廠生產,並可以很快地發給客戶。「時間縮短、效率提高,兩地工廠的業務聯繫就更加方便。深圳的創新技術與中山工廠的製造力相結合,對客戶是很有吸引力的。」

此外,謝小斯說,對於有意來訪中山工廠的外省客戶和海外客戶而言,以前途經虎門大橋,花在交通上的時間太長,十分不便。「現在中山通道開通以後,從中山開車到深圳機場只需要半小時到50分鐘,比從中山到廣州機場的車程縮短了一個多小時。我想這會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深中通道是珠江口重要「一橫」

位於廣東中山的鴻利達生產基地正在逐步改造成為智能化車間。

灣區新動能 始於城市群

梳理國內外城市群可以發現,每個都市圈都有一個或幾個較先發展起來的「核心增長極」,核心城市要向外輻射、城市群要一體化協同發展,要有便利的交通保障。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玉閣說:「在區域競爭或者是國際競爭中,一個城市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必須以城市群的姿態進行發展和參與競爭。」

建跨海大橋 增經濟效益

珠江口每一座跨海大橋建成後,都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港珠澳大橋通車加速了三地商貿往來。截至2023年9月,在珠海註冊的港澳企業累計15379家,比港珠澳大橋通車前增加了5279家。大橋通車5年多來,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進出口貨物總值突破7000億元,其中跨境電商出口突破1000億元。

灣區一體化 人貨財暢道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陸曦指出,重大基建可實現降低運輸成本、減少交易費用,增加信息和物品流動,帶來巨大的邊際效應和明確的經濟正向效應。目前來看,珠江口的跨海大橋建設極大地促進了珠江口東西岸城市人、車、物、資金、知識的往來,讓大灣區朝着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來源:大公報A9:內地 202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