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脈江蘇|台灣學者:在勵志社舊址觸摸歷史雲煙

(大公文匯網記者 陳旻 南京報道)「我們在南京下榻的鐘山賓館內,有三棟所謂『仿宮殿式』的建築物,原來是國民黨在1929年成立的『勵志社』總部舊址。」7月2日,台灣台南藝術大學前總務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築研究所碩士吳永毅,回顧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的「尋脈江蘇 文匯兩岸」交流活動南京行程時表示,勵志社建築群是當時南京中西結合建築風潮的典範之一,設計者學貫中西,推陳出新,這種將傳統建築形式與現代技術功能以及建築材料有機結合的建築手段,曾在當時的中國引領一時風潮。

勵志社建築群是當時南京中西結合建築風潮的典範之一。(大公文匯網記者 陳旻 攝)

「我是1956年生於台灣,遠在民進黨『去中國化』的課綱之前,接受了國民黨『復興中華文化』的教育,但初中到高中課本裏完全沒有提到勵志社這段歷史。」吳永毅說,自己1970年代在淡江大學建築系所修的『中國建築史』課程,對所謂民國時期的建築史,大約只粗略提到『中山陵』,其他民國建築幾乎都被忽略。「這次南京行之後,就一直納悶,為何遠在『去中化』之前,國民黨主導的教育體系也這麼不注重民國時期的歷史?」

勵志社舊址內,侵華日軍戰犯南京審判地舊址陳列館。 (大公文匯網記者 陳旻 攝)

勵志社創立於1929年左右,是蔣介石效仿日、美軍隊建立的一個軍官俱樂部性質組織。南京勵志社總部的三幢仿清宮殿式建築,是1929年至1931年間,由當時剛從海外歸來的年輕建築師楊廷寶、范文照、趙深設計的。由西向東,分別是大禮堂、一號樓和三號樓。大禮堂高三層,重檐廡殿頂,內部是比較現代的劇院布置,可容500人就坐,當時是作為社交、集會和娛樂用。

結束江蘇行程,回到台灣後,吳永毅事後做功課查詢,「才知道設計規劃勵志社的兩位建築師范文照和趙深,是美國海歸派的祖師級建築師,設計過幾棟重要公共建物,但我們從沒有在台灣的中國建築史裏聽聞這兩人。也才發現1947年勵志社在台灣成立分部,蔣介石撤退到台灣後在日月潭邊修繕裕仁太子住過的行館『涵碧樓』,改為自己的行館和招待所,也是交由『勵志社』主導規劃。」

勵志社建築群,仿清古建莊重渾厚。(大公文匯網記者 陳旻 攝)

勵志社在當時是不少重大活動和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抗戰勝利後,勵志社歷史上最難忘的一頁,是1946年2月15日,國民政府在大禮堂設立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專門審訊侵華日軍戰犯。當時根據國際慣例,甲級戰犯由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但在中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下,製造南京大屠殺的元兇谷壽夫、在紫金山下進行殺人比賽的向井敏明、野田岩等戰爭惡魔,先後被引渡到中國,在這裏受審,被判處死刑,並在南京執行槍決。

漫步勵志社舊址,仿清古建莊重渾厚,院內古松參天,翠坪含煙。吳永毅說,勵志社的建築物其實規模不小,可容納500人得大禮堂,外觀完全沒有巨大的體量感,這是建築師高明之處。

吳永毅又指,如果要對照台灣的「仿宮殿式」建築,最集中的應該就是台北市的「南海園區」裏面的幾棟建築群,其中以「歷史博物館」風格最接近鍾山園區的三棟建築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