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高度評價深中通道:展現中國實力

深中通道歷經7年建設,於6月30日通車。(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報道,作為國家重大工程的深圳至中山通道(深中通道)歷經7年建設,於6月30日通車。多年以來,深中通道的建設備受全球關注,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指出,即使在這片以龐大、不斷打破紀錄的基建項目而聞名的土地上,深中通道也足夠引人注目。報道指出,在毗鄰港珠澳大橋位置再興建作為巨型橋樑的深中通道,展現了中國的基建實力,以及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增長的雄心。

報道稱,深中通道全長達24公里,合共擁有8條車道,以人工島和海底隧道為多元特色,橋樑的建設在中國得到充分宣傳,包括其創下多項新的世界紀錄,「建設團隊在短短一天內,鋪設超過2.26萬平方米的瀝青,面積相當於50多個標準籃球場,效率非常高。」

大灣區布局需克服諸多挑戰

深中通道項目規模龐大,不過CNN特別稱,「儘管聽起來很奇怪,但這並非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這項榮譽屬於主橋全長近30公里、距離其僅約32里外的港珠澳大橋。與這座連通香港、澳門與珠海的『姊妹橋』一樣,深中通道是中國發展大灣區總體規劃的核心之一,大灣區正是全球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地區。」

深中通道建設團隊在短短一天內,鋪設超過2.26萬平方米的瀝青。(資料圖片)

報道分析,連通粵港澳三地的大灣區布局,需要克服諸多挑戰,「該地區包含3個邊界,居民們持有3種不同的護照和身份證,用粵語和普通話溝通,使用不同的貨幣,司機們甚至是在道路的不同側行駛。這一切都意味若無詳細的布局,統籌整個大灣區、實現無憂無慮的公路旅行會遇到許多阻礙。」

港大學者:帶來真正經濟價值

CNN形容,大灣區規劃的雄心壯志,正如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兩座橋樑一樣,「大灣區擁有約6,800萬人口,涵蓋包括香港、澳門、中山和深圳等11個城市,單是深圳便是無人機製造商大疆公司,以及社媒公司騰訊等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上市企業所在地,它們為深圳贏得了『中國硅谷』的美譽。」

報道相信,中國希望透過橋樑,將這個巨大且多樣化的地區所有城市緊密連通。

報道訪問香港大學中國外交政策事務專家斯特蘭奇分析稱,深中通道通車後,將大幅減少大灣區內多座城市之間的通勤時間,調節交通流量,「這座新的通道能夠帶來真正的經濟價值。基礎設施是中國在全球發展中的核心部分,也是中國國內和國際發展的關鍵紐帶。」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肖耿也稱,深中大橋連通兩座同在大灣區的內地城市,有助加強人員流通、推動兩地共同發展,「我相信人們無須為這座橋的使用量擔心,它一定會出現人們爭相前往的畫面。」

印度專家:多方配合完善成關鍵

中國大型基建項目發展迅速備受關注。印度建築企業Charish Architects主管、建築師拉古等多名建築專家分析認為,中國發展基建做到了多方配合,政府在提供充足資金同時,亦做好交通網長遠布局;各間企業積極尋求先進的工程專業知識,提升了建設效率;企業亦注重跨國合作,更好地在全球舞台上展示中國基建實力。

善於運用建築資訊模型

拉古認為,中國工程團隊在基建設計施工方面,擁有較為先進的專業知識。例如在基建規劃時,中國企業善於運用建築資訊模型(BIM),這種模型可以透過數碼化方式,拆解建築幾何學原理、空間關係、地理資訊、各種零部件性質及所需數量。中國企業還在許多基建中採用雲端信息平台,配合建築內置傳感器,在施工期間和投入運作後,都能隨時監控基建的建築結構安全狀況。

拉古還稱,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多樣,當局在整合交通網過程中,未有過於依賴特定基建類型,全盤考慮了不同區域和不同業界的運輸需要,令橋樑、隧道、鐵路與港口等交通基建設施的專門團隊,都能擁有用武之地。

專家亦表示,中國各間工程與建築企業一直積極與國際夥伴合作,匯總各類專業知識和資源。許多跨國項目都協助企業加強中外交流、促進技術創新。

高超建橋技巧改變全球建設

中國的大型橋樑基建難度極高,吸引全球多國建築業界注目。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位於中國貴州、歷時數十年建成的北盤江大橋,橋下淨空(即橋面至峽谷谷底垂直高度)達564米,是全球現時最高的大橋。多間英媒指出,建設橋樑適應貴州的地理環境、帶動當地交通融合和經濟發展,高超的建橋技巧改變了全球各地的橋樑建設。

最困難條件下建造北盤江大橋

英媒《每日快報》稱,北盤江大橋屬於懸索橋,幾乎是在深山峽谷中「可以想像的最困難條件下」建造。不論是大橋建設使用的高強度斜拉索,還是橋樑鋼索採用的防腐材料與塗層,都應用了業界先進技術,「值得注意的是,待到2025年中國貴州花江峽谷大橋建成,它將以625米的橋下淨空高度,成為新的全球第一高橋樑。」

貴州北盤江大橋在深山峽谷中「可以想像的最困難條件下」建造。(資料圖片)

英媒《泰晤士報》指出,貴州山地資源豐富、道路連接性差,當局開發橋樑彌補當地交通不暢,旨在改善民眾生活條件,將偏遠的山區與中國內地其他地區相連。如今貴州擁有1.2萬座橋樑,全球最高的100座橋樑中,半數都位於貴州。便捷的交通令貴州鄉郊農產品,可以快速配送到中國內地其他城市,有助提振當地經濟。

報道也稱,貴州的許多橋樑還成為新式旅遊景點,例如貴州定期舉行國際高橋極限跳傘運動等邀請賽,吸引來自全球的戶外運動愛好者,「這片土地是欣賞兩種奇觀的完美地點:一種是自然景色,另一種是人類聰明、才智與決心的產物。」

助多地建橋推動經濟 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

中國近年在全球多地協助修建各類橋樑,許多先進的橋樑隧道技術得以應用於全球多地。從位於挪威北極圈範圍內的哈洛加蘭大橋,到位於炎熱的西非科特迪瓦的阿比讓四橋,多個中國協助建設的橋樑項目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也以基建外交形式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挪威哈洛加蘭大橋「全球最美」

哈洛加蘭大橋全長1,533米,跨度達1,145米,是挪威第二大,也是北極圈內最長的懸索橋,為穿越挪威和瑞典西海岸的南北公路歐洲E6號公路提供重要捷徑。大橋於2018年通車以來,作用日益增強,單是2022年便有超過159萬輛汽車通過,較2019年通車首年增加35%。挪威公共道路管理局懸索橋計劃經理卡森稱,「這座橋樑帶來的正面影響,令挪威北部的交通更為順暢。」

哈洛加蘭大橋所在的挪威納爾維克市政府報告稱,交通改善帶動了當地經濟增長,尤其有利當地漁業和採礦業產品出口。造型優美的大橋也成為納爾維克的地標,從國際機場、遊客中心,再到各間食肆和酒店,大橋的形象隨處可見,被建築業界稱讚為「全球最美麗的橋樑之一」。

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讓西部、跨河連接兩大經濟區的阿比讓四橋,於今年1月通車。其中主橋寬度達34米,是阿比讓最寬的橋樑,有助紓緩當地跨河交通擠塞問題。科特迪瓦總理芒貝稱,大橋通車時適逢在科特迪瓦舉行的非洲國家盃開幕前夕,為來自全球各地的球迷提供許多便利。

泰陸橋計劃擬明年招標 中企擁先進技術獲看好

泰國政府近年提出建造連接泰國東西岸的陸橋計劃,希望作為馬六甲海峽的替代貿易路線,項目總投資額預計達280億美元(約2,186億港元)。陸橋計劃預計明年起招標,現時進入路演階段。多個泰媒看好中國企業,認為中企過往已推出多項高性價比合作基建方案,亦擁有先進的港口及橋樑基建技術。

陸橋項目計劃在泰國南部的春蓬府與拉廊府分別建設兩座深海港口,其後利用鐵路、橋樑和高速公路等基建道路,連接兩個港口之間90公里的距離。在理想情況下,陸橋計劃較馬六甲海峽路線可縮短平均航行時間約4天,航運成本可降低15%。泰國交通部長素利亞今年5月訪華,進行陸橋項目路演,吸引30多間中國企業參與。

泰國發行量最大的中文報刊《泰國世界日報》分析稱,想要妥善開發陸橋項目,泰方需保證降低運輸成本、縮短運輸時間,增加進出口貨物量,足夠與馬六甲海峽直接競爭。在此情況下,中國基建企業擁有先進的建設技術、熟知完善的鐵路系統布局,亦有國家級航運企業支撐,或會成為較好選擇。

泰國總理賽塔今年初亦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就陸橋項目與中國企業代表會晤。賽塔表示,他歡迎中國企業參與其中,日後會提供更進一步的資料信息。

(來源:香港文匯報A24:國際 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