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之房屋篇|解決劏房決心大 基層感上樓在望

鄭女士一家五口居於僅120平方呎的劏房單位,冀能盡快上樓。(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住屋問題一直是香港的痛點,不少低收入人士繳付高昂租金租住面積狹小、環境惡劣的劏房等不適切居所,現屆香港特區政府的房屋政策發現突破點,推出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救近火」,紓緩劏房戶當務之急,同時加緊興建公營房屋,長遠解決住屋難的問題,並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為正式告別劣質劏房鋪路。有申請傳統公屋多年的劏房戶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體會到特區政府解決房屋問題的決心,重燃他們對早日上樓的希望,並有意了解政府推出的首批簡約公屋申請詳情。香港回歸祖國至今27載,她認為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未來會愈來愈好,基層巿民生活也會得到改善。

鄭女士6年前攜同兩名兒子由福建來港與丈夫團聚,並在香港誕下幼子,一家五口目前居住在荃灣一個120平方呎的劏房裏,每月租金高達4,800元。香港文匯報日前直擊其單位,單位裏擺放兩張碌架床,其中一張碌架床下格並非床鋪,而是放置了雜物架和微波爐,另擺放衣櫃與枱椅後,空間所餘無幾。

鄭女士不後悔來港,相信日後生活會向好。(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由於有窗戶,單位不算陰暗,最惡劣是單位只有一個細小的廁所,並沒有獨立廚房,家中一隅有鋅盆和放置電磁爐煮食,「因為家中地方細小,沒有廚房,所以不會明火煮食,以免有危險。」

鄭女士在地盤當散工的丈夫是一家經濟支柱。她坦言,來港前未有想過居住環境如此惡劣,「不過我並無後悔移居香港,經濟能力不足,自然無法負擔入住較好的居所,這也沒有辦法。」

單位面積細小,但也不算太雜亂,身為家庭主婦的鄭女士有勤於打理,而牆上貼有兒子上課時間表等,可見她重視兒子的學習,認為最重要還是孩子的未來,「兒子分別15歲、13歲及4歲,我覺得在香港讀書會好一點,相對來說內地讀書競爭激烈、學生較辛苦,而香港讀書壓力較低,而且政府及學校亦很關注基層兒童的福利,給予不少資源,所以孩子未來應會有較多的機會,日後有更好的前途。」

4年未上樓 正了解簡約公屋

他們一家輪候傳統公屋迄今4年,雖然仍未上樓,但眼見特區政府近年積極覓地、興建過渡房屋、簡約公屋,以及成立工作組告別劣質劏房,種種舉措也令鄭女士體會到政府對解決問題的決心,「我曾申請過渡性房屋,但巿區單位僧多粥少,早前則收到政府通知信可申請簡約公屋,地區組織會安排簡介會,我知暫時有兩個項目可以申請,會先去了解詳情再作決定。」

她認同特區政府推出相關政策,旨為讓基層市民改善生活環境,對此她感到高興。由於兒子在巿區上學,她希望能夠有更多巿區的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給予選擇。

社區關懷幫到手 深感香江有愛

除房屋政策外,她表示在香港最大的感受就是社區的關懷,「最開心的是香港社區有不少組織協助基層家庭,包括有親子活動,可以與小朋友一齊去玩,一些十分便宜甚至免費,讓我們一家外出活動。」

同時,特區政府設立了地區關愛隊,反映政府盡力照顧基層巿民。「疫情那幾年,很怕小朋友中了新冠(病毒),到處買藥和口罩,幸好有很多社區的機構幫助我們,提供口罩、檢測棒以及藥物。」令她感受到香港是有愛的社會,增加對香港的歸屬感。

增房屋供應積極有為 兩年後或4.5年可上樓

一直關注房屋問題的立法會議員梁文廣指出,香港回歸祖國27年來,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經歷起起跌跌,受到需求增加和土地供應短缺的因素影響,過去十餘年輪候時間一直上升,但現屆特區政府迎難而上,透過不斷試驗和演化,推出多項改善不適切居所住戶的措施,顯示政府在制定政策、執行力和決斷力方面也有所加強,雖然目前公屋平均輪候時間5.7年,但隨着加快興建公屋進度,有信心到2026至27年度回落至4.5年的目標。

梁文廣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指出,房屋問題涉及不少人的福祉,政府能否做到一錘定音十分重要,而特區政府任何政策也總有壓力,如為輪候公屋人士推出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讓劏房戶等居民在上樓前改善生活,有關政策會面對地區壓力,亦有財政壓力,但特區政府無懼壓力,決心改善基層巿民住屋環境,包括由地產商借出土地建設臨時建築,「政府以往很少會與地產商合作,因為有被指『官商勾結』,今屆政府拋開這個無謂的包袱,可見政府在房屋政策上的決策力,執行上也快捷。」

嚴打濫用公屋 覓地建屋提速

特區政府的租管條例是另一德政,「香港有十多萬個劏房戶,背後有很多利益,但政府頂住了很多壓力,雖然實踐過後還有很多地方要優化,但看到很多居民的生活獲得改善。」為加強打擊濫用公屋,公屋戶需定期申報資產,讓資源可用於有需要人士身上。

特區政府去年10月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預期未來10年公私營房屋總供應目標達44萬個單位,較之前一年的目標為多,梁文廣指出:「比目標多出的單位其實就是底氣,去解決一些再深層次的劏房問題。」

他表示政府研究取締劣質劏房,部分劏房戶或因未能負擔較優質劏房的租金,而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及公營房屋數量的增加,令政府可以淘汰環境惡劣的劏房。

梁文廣認為,特區政府壓縮土地發展流程、組裝合成的新科技,以及引入設計與建造模式,都能將建築的流程縮短,未來供應的單位增加,有信心公屋輪候時間會縮短,2026至27年度回落至4.5年。

(來源:香港文匯報A06:要聞 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