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巨作周六聚現M+ 400件展品涵蓋繪圖錄像模型相片和檔案

貝聿銘設計的中銀大廈以竹子「節節高升」為靈感,由玻璃牆和鋁合金構成,是他在港的唯一作品。(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在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紀念日前夕,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的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逝世5年後,他的首個全面回顧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將於本周六在香港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開幕。為紀念這位深具影響力的世界級建築大師,展覽將鉅細無遺地審視他的作品,回顧他的傳奇人生,涵蓋一系列繪圖、草圖、錄像、模型、相片和檔案紀錄等,合共逾400件展品,不少均為首次曝光,更有貝聿銘建築生涯的最重要作品——巴黎大羅浮宮現代化改造計劃的珍貴史料,羅浮宮博物館首次外借大羅浮宮計劃模型作為展品。展覽同樣關注貝聿銘的香港情意結,展出他曾參與設計的香港中銀大廈模型及相片等。展覽為期半年,正價門票160元,現已公開發售。

記者聚精會神拍下貝聿銘的作品向讀者介紹。牆上的照片記錄了羅浮宮金字塔1989年的開幕禮。(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展覽「貝聿銘:人生如建築」昨日舉行傳媒預展。貝聿銘1917年在廣東省番禺出生,翌年舉家移居香港,其後先後於上海及美國等地生活。作為活躍在建築界七十載的大師,貝聿銘設計過多個備受矚目的項目,包括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巴黎大羅浮宮現代化改造計劃、香港中銀大廈和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該些地標奠定了他在建築史和流行文化的顯赫地位,在展覽中均有體現。

是次展覽籌備逾7年,合共展出逾400件展品,包括一系列來自機構或私人收藏的繪圖手稿、建築模型、相片、錄像和其他檔案紀錄,當中不少是首次公開亮相。展覽獲得貝聿銘遺產管理委員會和貝考弗及合夥人事務所(該公司繼承自貝聿銘創立的建築公司)支持,中銀香港任首席贊助。

貝聿銘在麻省理工學院四年級(1938-1939年)的設計習作《一所香港銀行家會所》。(M+博物館供圖)

六大主題:對照人生軌跡

展覽分為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房地產和都市重建、藝術與公共建築、權力政治與賞識青睞、物料改良與結構創新及以設計重新解讀歷史共六大主題(見表),將貝聿銘的作品與社會、文化及其人生軌跡交互對照,顯示建築與生活之密不可分,亦反映貝聿銘如何遊走於各種區域和地方脈絡,以建築造就文化生產和建構公共空間,並探索對傳統的嶄新演繹。

大羅浮宮項目相關展品置於6個展區中央,成為貫穿各主題的重心。導賞員介紹,當時貝聿銘大膽前衛的設計引起不少法國民眾反對,他不僅要創建兩層地下空間,還計劃在拿破崙庭院中央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對法國地標羅浮宮進行驚世駭俗的現代化改造。

然而,輿論並未改變貝聿銘的設計初衷,他展示了強大的說服力,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及巴黎市長雅克·希拉克均對方案表示支持。為贏得公眾贊同,貝聿銘亦製作了一個與實物同等大小的金字塔模型,放在拿破崙庭院上,讓巴黎市民了解玻璃金字塔不會遮擋建築原有景觀。當翻新工程結束後,煥然一新的羅浮宮再度成為了當地的文化驕傲。

貝聿銘設計的羅浮宮金字塔是羅浮宮博物館的主入口,是巴黎的地標之一。(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兒子自豪:記錄父親一生

貝聿銘之子、貝氏建築事務所董事長及創始人貝禮中昨日表示,今個回顧展首次向公眾展示了其父豐碩的事業生涯,通過完整的闡述,揭示了他漫長而樂觀的一生中所經歷的複雜性、挑戰和成就,「我們對這次展覽感到自豪,感謝M+團隊全面、富啟發性地記錄了父親的一生。」

是次展覽的聯合策展人王蕾表示,希望透過是次展覽揭示貝聿銘在個人、城市以至整個世界多個層面的影響力,「貝聿銘的建築汲取不同地區元素,我很難將他的所有項目總結出一個統一的風格,但每個項目都反映了一項原則,就是以人為本。他認為建築是為了人而設計,他的建築是人與城市及環境之間的對話橋樑。」

【特寫】最愛父親哪件傑作? 兒:貝氏私邸

貝聿銘一生設計了許多知名文化地標、商業建築,但對於兒子貝禮中而言,最喜歡的父親作品永遠是貝氏私邸。「他設計了很多建築項目,但住屋只設計了一座,就是我們的家,是我從小長大的房子,並不是很多人知道,但我最喜歡它。」貝禮中說。

貝禮中昨日向記者表示,貝氏私邸是貝聿銘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設計的,當時他剛剛出生,父親為了一家人生活而建造,對他而言有特別的情感意義,在今次展覽亦有相關展品。

貝禮中(右圖)最喜歡的父親作品永遠是貝氏私邸(左圖)。(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被問及父親遇到最困難的項目,貝禮中認為是大羅浮宮計劃, 「羅浮宮幾乎代表了法國歷史,人們對它非常敏感,很少人願意去碰這樣的燙手山芋。但爸爸相信自己的方案,他不想逃避,並非常努力地實現。」

憶父常回港嘆美食見朋友

貝禮中談到,貝聿銘對香港的特別感情。他憶述,爸爸經常到訪香港,「他喜歡香港的美食,也會定期來港訂做服裝,見見朋友。當然後來他還設計了香港中銀大廈。」正是父親對香港的這份眷戀,讓展覽首站選在香港,「最初有展覽的想法是2014年,當時父親97歲,與博物館團隊聊到這個話題,到今天真正完成已過了十年。」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聯合策展人王蕾表示,於2017年正式啟動是次項目,歷時7年,「他是這樣偉大的一位建築師,但他的許多事跡人們仍不夠知曉,值得更深入的研究,所以我們搜集了很多一手資料,盡可能細膩地去展示他豐富的一生,也希望觀眾願意花時間了解。」

(來源:香港文匯報A03:要聞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