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刺激投資消費 合力做好轉型

圖為特首於6月13日出席立法會答問會。(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 記者 黃書蘭)拚經濟、謀發展是香港當前的首要任務之一,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接受多間電子媒體訪問時表示,香港經濟已擺脫負增長,特區政府未來會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重點工作是鼓勵投資和消費,搞起人氣,增強競爭力,包括透過舉辦不同活動助益餐飲、零售,以及加大力度吸引旅客來港等,不同業界亦應及早認知香港經濟正在轉型,作出部署和求變。他相信香港有背靠國家等優勢,只要與整個大灣區其他城市聯成一線,將精力放在互補、共贏,相信轉型會事半功倍,並相信中央的挺港措施會陸續有來,他對香港的經濟前景充滿信心。

特區政府早前估算,今年本港經濟增長介乎2.5%到3.5%,李家超表示,目前香港經濟已擺脫他2022年7月1日上任時的負增長,走向正增長,發展勢頭平穩。不少報告和評估都顯示香港明年經濟會比今年更好,似乎有較大機會繼續正面發展。

「明年的經濟應該比今年的經濟好,很多國家現在開始,和我們國家建立商業關係的,包括國家開始互訪,有些還是領導級的互訪,也有一些商業協作。最壞的東西,似乎我們經歷了,但是一定要有危機意識,會不會有些新的變化,大家估不到,但是如果你現在目前評估到的,似乎向正面發展的機會,比惡化高一點。」他說。

港擁「一國兩制」優勢 把握機遇再騰飛

李家超強調,香港特區擁有「一國兩制」優勢,國家有很多政策都將香港利益作為考慮元素,讓香港能夠從中受惠,而且香港是國際城市,在吸引國際人才方面有優勢,再加上香港的低稅率及簡單稅制、法治健全、基礎建設良好、資金人才能自由流動等,也是世界各地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通道或跳板,任何其他城市不會擁有同等優勢,因此讓香港把握機遇是相當重要。

他希望香港各界都要對發展前景有信心,特區政府希望能凝聚香港社會各界力量,讓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工作達至事半功倍。

談到香港經濟所面對的挑戰,李家超表示,香港經濟正處於轉型期,加上世界地緣政治關係日趨複雜,令香港在出口等方面受到影響,所以香港需要認清有關問題,保持高度警惕,聚焦發展經濟,並明白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他舉例說,香港以前有很多本地工廠,後來大家都搬往內地設廠,當時流失了很多本地工作崗位,導致出現失業問題,但其後香港透過發展其他領域,成功過渡。因此,香港市民應將醒覺期壓縮,明白與其逗留在未轉型期的思維,不如及早認知及部署。特區政府會搭好台,將活動搞好,與業界凝聚力量,相信業界亦會愈來愈多人看清形勢,從中作出改變。

店舖開業較結業多 業界須加快求變

就有調查指稱目前本地街舖的空置率較疫情前高,反映香港經濟復甦步伐仍然滯後云云,李家超表示,根據客觀數字,現時每10間店舖結業就有16間開業,即開業的較結業的多,相信各界在經濟轉型期間單靠與過去一樣的經營模式或許不行,不同行業都要加快認知求變的需要,提升質量,他相信業界會愈來愈多人看清形勢,從而作出改變。

香港市民近年熱衷北上消費,李家超認為這屬於正常趨勢,且會持續,因此香港要求變、應變,找到優勢並轉型,「那個醒覺期、認知期,我們要盡量壓縮它,我們與其逗留在未轉型期的一些思維,早點去應變、去求變。我覺得任何經濟,首先是講數量,到了某個階段就要求質。優質的服務,香港人很擅長的,政府的官員會制訂政策,之後由行業的經營者『演好這齣戲』。」他相信香港有背靠國家等優勢,只要與整個大灣區城市聯成一線,強強聯手,不必浪費精力競爭,應將精力放在互補、共贏,相信轉型會事半功倍。

圖為李家超簽署《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資料圖片)

維護國安法律如疫苗 須保持警惕增抵抗力

香港特區今年3月完成了履行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本地立法的憲制責任,《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已正式實施。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接受多間電子媒體訪問時表示,雖然條例與香港國安法能做到優勢互補,確保國家安全受到保障,但就如疫苗般,打了疫苗也不代表沒有病毒侵襲。他強調,香港社會要繼續保持警惕,而特區政府會繼續做好國民教育,又警告外部勢力不要企圖以香港作為政治工具,否則只會自食其果。他估計待香港一些重要國安案件審結後,外部勢力對香港的干預會有所收斂,但香港社會仍要保持警惕。

李家超表示,香港國安條例和香港國安法能做到優勢互補,確保國家安全受到保障,但不代表反中亂港分子不會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的事,「我打了疫苗,但並不是表示病毒不侵襲我;我將家的門窗鎖,換了一些很穩妥的,並不是表示沒有人想爆竊我家,沒有人想偷我的東西,沒有人想繼續在香港呃呃騙騙。我們還有一些事情要做,就是醒覺了,雖然打了疫苗,如果自己鍛煉好身體,抵抗力也會好一點,所以我們都會繼續做一些國民意識教育等,強化那個意識。」

他強調,雖然特區政府一向不希望「大鑼大鼓」去處理涉及國家安全的事情,因為並非做政治宣傳,會務實去做,不會故意與人對抗,不會主動侵犯別人,但當面對有人侵犯香港時,定會保護自己家園。

間諜活動必發生 防範勝於治療

李家超提到,間諜活動是香港一定會面對的情況,包括有些會以迷惑性、隱藏性的方式進行,很可能已在現今香港社會存在,企圖以不同議題以影響國安,特區政府的執法部門有需要強化國安情報搜集及分析能力,做到防範勝於治療,而香港各界亦需要提高警覺,但他相信只要香港做好自身,就無須過度惶恐。

談到香港法院正審理一些重要國安案件,李家超估計外國勢力可能仍會嘗試對干預有關案件,但相信當有關案件審結後,這些干預行為會有所收斂。

李家超表示,經濟民生的重點工作是鼓勵投資和消費,搞起人氣,增強競爭力,包括透過舉辦不同活動助益餐飲、零售,以及加大力度吸引旅客來港等。(設計圖片)

要看清外力踐踏港法治企圖

他相信很多香港市民,特別是法律界,近年都清晰看到有些國家、官員、政客、媒體企圖干預一些香港案件,作出施壓,公然踐踏法治,希望公眾要用雪亮眼光看清楚,真正不講法治的就是這些國家或地區。

在法治工作方面,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會支持基本法容許的海外非常任法官制度繼續實施,但強調香港的法治精神是多元結合,並非建立在海外法官有否參與。

他強調,香港的法治精神保障每宗案件按照法律原則、證據,由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任何干預,而司法人員都是專業,正如海外普通法國家審訊時,很多時都參考很多本港的判決和判詞,而在任或因不同理由離開本港的海外法官,亦對香港的司法制度和對香港法官獨立審判有信心,所以就算個別人士有自己的看法,也不會影響到香港的司法制度,並強調香港司法制度非常透明。

在委任法官方面,李家超表示,香港特區一直有公開研究到不同普通法管轄區邀請法官成為特區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不會排除任何可能性。

垃圾徵費需市民認同 純罰則推行不切實際

特區政府早前宣布暫緩實施垃圾徵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接受多間電子媒體訪問時表示,全港750萬市民都會扔垃圾,垃圾徵費影響面大,認為措施需要得到市民認同和自發參與,倘純粹透過罰則推行,並非正確方向,亦難以執行。

李家超表示,每屆政府推行政策措施都要根據當時實際情況判斷,確保管治要做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而有見公眾對於今次垃圾徵費計劃,絕大部分意見均反映香港未有足夠配套做好回收和分類,因此有需要暫緩實施。

談到會否在任內重推垃圾徵費,李家超表示,會視乎市民的參與度,因為涉及要改變全港市民多年來的生活習慣,需要有認同感。他並強調,垃圾徵費並非為增加政府收入,旨在促進市民改變日常習慣,故認為用懲罰性方式改變是不切實際。

(來源:香港文匯報A02:要聞 202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