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評論 | 東風吹暖婁江樹

維港風景(資料圖片)

文/梁 言

年中將至,市場對7月二十屆三中全會的熱烈期待,是對改革開放續創發展奇跡的期盼,近期數據表現則反映市場對高質量增長信心持續增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堅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難點問題持之以恆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了民營經濟蓬勃發展、高素質勞動力隊伍不斷壯大、現代工業體系持續完善發展,創造了世界歷史上的中國增長奇跡。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特別是面對新冠疫情突發、複雜地緣形勢,國家聚焦民營經濟紓困發展、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教育及青年就業、統一大市場建設、外商外資外貿等關鍵問題,持續優化深化政策部署,堅定構建「雙循環」發展新局。今年前5個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口和製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1%、6.1%和9.6%,整體展現出超預期的活力和韌性。伴隨超長期特別國債有序發行、為重大戰略實施提供穩定資金,保障房再貸款安排接續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持續探索地產行業穩健轉型路徑,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信心不斷增強,多家國際組織、金融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值、內地和香港股票評級。近期兩地股指階段回調、但中樞明顯抬升,反映PMI指標、地產銷售等階段數據對交投情緒有超調擾動,但市場對中國經濟、中國資產信心轉暖的趨勢未改。

香港是內地經濟改革開放的橋頭堡,也持續受益於國家經濟增長發展。回顧歷史,香港作為資源匱乏、貧窮落後的邊陲漁村,華麗蛻變為國際金融中心,得益於其擁有內地其他城市、區域比鄰城市不具有的獨特優勢,包括便捷的地理交通區位、融匯中西的文化傳統、自由港政策框架、成熟的金融市場體系、中國唯一普通法轄區等,這些優勢的形成具有不可複製的全球經濟格局演變背景,且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不具替代性。放眼未來,伴隨國家深入推動跨區域貿易、產業和金融合作,中央支持香港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香港「超級聯繫人」的市場腹地和競爭優勢有望進一步拓闊。此外,香港亦不止步於金融、貿易等傳統產業,從2021年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到2023年的《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北部都會區藍圖加快落地,有望持續發掘兩地產融合作、產業互補潛力,打造「南金融、北創科」的更加平衡、多元增長格局。

作為典型的小型開放性經濟體,香港的發展也是一部櫛風沐雨的曲折圖卷。從80年代的銀行危機、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香港總能以變應變、不斷提升競爭地位。近年全球經濟地緣形勢深刻調整,歷史再次見證香港砥礪前行的新進程。「修例風波」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疊加疫情等非預期衝擊,香港經濟陷入困境、國際形象受損,中央及時助力特區政府完善法治,2020年香港國安法落地、2023年選舉制度改革、2024年完成23條本地立法,持續推動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2020年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指數排名由歷史最低的第6名逐步回升。2019年受「修例風波」影響,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同比下降18.86%至871.55億港元、2020年恢復到1294.76億港元,較實施前同期增長48.56%。至2024年5月,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增長至接近1400億港元,較國安法實施前高出近六成。

情緒往往順周期擾動市場交投,政策則具有逆周期平滑波動效應。伴隨內地和香港積極政策持續顯效發力,情緒、市場、增長有望逐步呈現雙正向反饋循環態勢。

(作者為金融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