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經濟拚發展·教育興港|辦好應科大 助力香港高質量發展

蔡若蓮表示,香港擁有優秀的教育資源,提供人才支持發展經濟。(大公報記者 蔡文豪 攝)

(大公報 記者 湯嘉平、實習記者 汪澤妍)今屆特區政府上任近兩年,在邁向由治及興的大道上不斷作出努力。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特區政府接下來將從人才、科技、資金三方面增強香港的競爭力。全力發展經濟是社會最大共識,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日前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教育作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通過提供人才支持經濟發展,「人才是作為香港打造八大中心的首要建設,是發展的基礎和動能。」

蔡若蓮表示,過去兩年,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宣布建設香港成為高等教育的國際教育樞紐,同時設立應用科學大學,提升職專教育的地位等,接下來,教育局會全力向國際推廣留學香港這個品牌,助力香港發展經濟。

去年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宣布設立應用科學大學,旨在大力推動職專教育,培養職專人才。蔡若蓮表示,香港擁有優秀的教育資源,雖然一些大學本身亦設有應用科學學系以培養相關人才,但現有力量還需再加強。

蔡若蓮指出,推動應用科學大學的成立有三層意義,一是香港發展應用科學大學比較遲,但在國際上有不少地方都有專門的應用科學大學。香港要打造成國際教育樞紐,就不可以只走學術之路,政府都希望在職專方面有多一些與全世界交流和合作的機會;第二層意義,是政府希望能夠集中資源向社會展示政府提升職專教育的決心;第三層意義,是用大學的身份更有條件去進行產教融合,而在與企業談合作時,以大學的身份洽談的效果,往往好過以某一個學系的身份去談。

大力搶人才 學生更國際化

「香港今時今日的發展,無論是人才還是專才,都是香港好需要的。我們希望向社會展示,政府重視職業專才教育的一個好明確的信息。」蔡若蓮續指出,目前政府已接獲兩宗申請,其中香港都會大學已通過申請,成為全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另一間聖方濟各大學亦正在申請中。被問及申請進度,蔡若蓮透露,現時學歷評審局正在進行評審,但相信時間不會太久,快則半年,慢則一年半。

至於任期內對於應用科學大學發展的目標,蔡若蓮表示,教育的發展很多時候都講「信心」,故首先方向要把握好,讓大家明白朝這個方面努力是會有成果的。「這就是現屆政府的構思,我們開始落地的一些政策都不會即時看到效果。」她續指出,政府對應用科學大學的建設都充滿期望,也會繼續創造好的條件去發展。

繼培養職業專才之外,政府近年亦大力「搶」人才。在教育方面,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增加本港八間大學的非本地生收生比例,非本地生佔本地生比例由20%增至40%。在2022/23學年教資會資助學士學位課程及研究院修課課程的非本地學生中,約六成七來自內地,三成二來自其他地區/國家。蔡若蓮表示,目前內地學生佔比較多,如果特區政府只是注重在內地的推廣,香港高校就難以吸引其他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前往。因此,政府需要在國際平台上做更多宣傳,讓生源更加國際化和多元化。

今年,蔡若蓮帶領教育局團隊在全球範圍內推廣香港高校,包括參加雙邊會議,與來自全世界不同大學的代表會談等。蔡若蓮表示,為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政府亦設立「一帶一路獎學金」項目,以吸引更多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或交流生前來香港留學。

與海外大學合辦優秀課程

蔡若蓮介紹,政府還與部分外國的大學開設一些優秀的課程,例如香港科技大學與芝加哥大學商學院開設MBA合作課程,蔡若蓮指這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課程。而其他的配套設施也會逐步完善。「關於非本地生的鼓勵政策是很重要的,如非本地生在香港實習或是畢業後的留港問題,都需要給予一些支持,以此增加留學香港的吸引力。」

香港銳意打造國際教育樞紐,吸引世界各地的學生「留學香港」。

打造國際教育樞紐

•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培養職專人才

•建設香港成為高等教育的國際教育樞紐,生源更國際化和多元化

•全力向國際推廣「留學香港」品牌

逐區推展|逾九成公營小學將小班教學

適齡學童不斷減少,對本港教育造成衝擊。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當局有一整套方案應對,包括繼續推動小班教學。她強調,小班教學是政策目標,政府會根據具體情況來推行小班教學。

教育局早前推算未來5年的適齡學童人口會繼續急跌,預計小一學齡人口由今年的近5萬人,到2029年將跌至3.15萬人。蔡若蓮表示,為給學生合適的教學環境,局方已通過合併、重置等方式將結構性人口下降對學界的衝擊減至最小,同時亦繼續推動小班教學,預計2025/26學年將有約94%公營小學實施小班教學。

蔡若蓮表示,教育局通過停辦新校、全面推動小班教學、學校合併或重置、減少「叩門位」、公校轉私校等方式,旨在從長遠規劃公營中小學學位供應,以「軟着陸」為目標,確保教育質素和善用公共資源。「如果五個學生要開兩個班,是不是有少少離譜呢?你在課堂上做小組討論都沒條件,而中學選科又是不是有足夠的選修科給學生選呢?這些問題都要考慮,所以還是那句話,辦學是為了學生,是為了給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多元化教學提升學習成效

問及會否在本屆政府爭取全港小學進行小班教學,蔡若蓮表示,小班教學是政府的政策目標,會根據具體情況來推行。如沒有足夠條件而強推小班教學,可能會導致教室不足,需要再開設大班教學。「我們會逐區推展小班教學,確保全區參與。」

至於廣受家長追捧、每年都會「爭崩頭」的傳統名校會否也強制轉向小班教學?蔡若蓮強調,政府並沒有動員傳統名校全面轉向小班教學,而是通過逐區推展的方式,確保每個區域都有參與。

自2009/10學年起,政府在公營小學逐步實施小班教學,目的是通過小班的教學策略促進課堂內的互動,有利多元化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據悉,全港有32所學校在2024/25學年開始實施小班教學,屆時全港有超過九成的公營小學實施,提前一年完成《2022年施政報告》所訂的目標。

教育局亦安排另外9所學校於2025/26學年開始實施,並已在今年2月發信通知有關小學作好準備,預計屆時將有約94%公營小學實施小班教學。

蔡若蓮表示,看到孩子們如種子般茁壯成長,很有成就感。

任重道遠|「看到孩子們成長 很滿足」

作為教育界出身的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分享兩年工作體會時表示,教育的成效並非立竿見影,因為培養人才需要時間,「就像種下一顆種子,你不知道它能否生長。所以對我來說,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看到孩子們的成長。」

蔡若蓮提到曾帶領中學赴內地的公民科考察團,學生們通過考察學到知識,令到自己能感受到他們對這個政策的喜悅和滿足,這種哪怕是小小的成功,也讓她很開心,因為很有意義。

感謝校長老師們辛勤付出

「教育中的成就並不是一些偉大的事情,而是一些微小的進步。你需要用心去觀察,才能看到這些成長的點滴。」蔡若蓮表示,自己亦非常感謝校長和老師們,他們任重道遠,他們制定政策、執行政策,對孩子們的成長影響深遠。「這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我們分享着使命和責任。」

公民科開設內地考察團,加強學生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

重點工作|推動國民教育 倡學校設統籌主任

在推動國民教育方面,蔡若蓮局長表示,今屆政府亦多重進路配合發展,包括開設高中公民科內地考察團、將小學常識科拆分為人文科和科學科等。她表示,教育局建議學校設立國民教育統籌主任,來統籌學校的國民教育工作,以更好地整體規劃和全面推進制度的建設。

蔡若蓮表示,國民教育是政府的重點工作,在制度、課程、學生方面都花費了很多功夫。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7周年的大日子,回顧廿多年來,香港在推動國民教育、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感方面亦有很大的進展。

在制度方面,教育局建議學校設立一個國民教育的統籌主任,去統籌學校的國民教育工作。「我們推進國民教育或者愛國主義教育強調全校參與或多重進路要互相配合,所以無論是學科,課內課外都需要一個統籌。」

課程方面,教育局近兩年在小學推出了人文科,蔡若蓮指希望能更好地增加學生對國家地理、歷史、文化的認識;而初中的中國歷史科已於2018/19學年成為必修科目,高中的中國歷史科亦於去年成為必修科。

聯校國民教育大匯演 下月舉行

在學生活動方面,當局除了有全方位的學習基金,即每年都有一筆資金給每間學校,用以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活動外,亦在新開設的公民社會發展科中設立內地考察團。

蔡若蓮表示,自恢復通關後,短短一年多已經有十萬名學生赴內地完成考察。另外,教育局聯同東華三院、保良局及多個學校議會,共同舉辦「心繫家國」和「心繫家國2.0」聯校國民教育活動。在接下來的7月,該活動將舉行《心繫家國──聯校國民教育大匯演》,總結全年的學習成果。通過該聯校國民教育活動,學生可以從多角度體驗及了解不同的中華文化,培養正確的國家觀念及愛國情懷,提升民族自豪感。

蔡若蓮指出,政府亦在今年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在社會層面上推動國民教育,構建良好的社會氛圍。「未來就是社會氣氛的營造,配合學校的教育一齊去推進。」

(來源:大公報A3:要聞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