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香港之中東商機1 | 港校迪拜招生 育金融「聯繫人」

理大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魏向東(右)和實務教授紀自榮(左)親臨「迪拜金融科技峰會2024」現場考察並跟與會人士交流。

(香港文匯報 記者 曾業俊)迪拜作為中東及北非和南亞地區的國際金融中心,當地政府和金融業界早已意識到科技轉型對於維持競爭力的重要性。香港文匯報記者獲邀參加上月舉行的第二屆「迪拜金融科技峰會(Dubai FinTech Summit)」,期間及會後採訪了參會的多家本港企業和機構,以及中國內地、迪拜當地的機構及人士。記者發現香港、內地及迪拜的企業,都對開拓對方的市場十分感興趣,彼此的市場間都有一定的互補性,香港可憑借國際金融中心、商貿中心及創科中心的優勢,擔當加強彼此間的互聯互通的「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實現香港、內地及迪拜三地以至和中東市場的互惠共贏,為香港在「一帶一路」倡議第二個十年開啟新的機遇之窗。

近年香港特區政府銳意加強香港與中東地區的聯繫,而迪拜與香港同為國際金融中心,今年的「迪拜金融科技峰會2024」亦吸引到來自香港的院校和企業越洋尋找機會。香港理工大學首次在峰會裏參展,在當地推廣由該校開辦的金融科技博士學位課程,多位教授亦親臨現場考察並跟與會人士交流。課程副總監、理大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魏向東向香港文匯報表示,香港擁有最好的金融服務和產品,現時應利用科技將自身的金融專業延伸出去、聯繫世界。迪拜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理大是次到迪拜推廣課程,希望招攬中東地區的人才來港,加以培育成金融科技的領軍人物,從而塑造「香港—中東聯繫人」,為兩地的未來建立合作機會。

魏向東指出,香港要成為「聯通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便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香港不只要外聘人才,更要培養為港所需、並植根香港的海外人才,「我們只有建立深厚的國際人才庫,才能在目標範圍內有效地分配人才資源。」是次理工大學到迪拜招生,主要目的是希望透過該校開辦的博士學位課程,放眼未來在當地建立一些合作和發展機會,「培養出既來自中東、也來自香港的金融科技領軍人物,當這些一流人才服務業界和社會時,香港就可以透過他們擴大本港金融業的業務範圍,從而增強香港金融業的影響力。」

「迪拜金融科技峰會」與會人士來自金融科技服務應用相關行業,包括銀行、初創企業、顧問公司、證券公司等。

港聯繫人角色需各地人才

「香港的金融業發展成熟,有最優質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在未有金融科技的時候,這些服務只能局限於香港範圍;然而,現時香港可透過金融科技實現跨境金融,聯繫整個亞洲、中東、以至歐洲和北美的金融市場。所以,香港搞金融科技的核心要義,是要透過科技,令香港的金融業變得更易於聯繫(easy to reach out),即是向香港的周邊地區延伸出去,例如東南亞,然後往西擴至印度和中東。」

魏向東續指,迪拜是中東地區金融科技做得最好的地方,而迪拜同時又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近年與香港的聯繫亦愈來愈緊密,因此無論中國內地或香港都看重迪拜市場,而今年的「迪拜金融科技峰會」就吸引了很多來自中國內地的不同領域的企業及人士參與,到此尋找合作機會。「目前全球地緣政治局勢緊張,而迪拜的位置比較中立,沒有那麼強的意識形態,是一個與中國內地、和香港合作的一個理想且龐大的市場。」魏向東說。

擴國際生源盼增中東地區學生

對於招生目標,魏向東表示,理大金融科技博士學位課程每年大概有20名學生,是次並未在迪拜訂立明確的收生人數目標,強調課程「並不缺學生,缺的是多樣性」,目前近八成學生都是來自中國內地或香港本地,另有部分來自泰國、菲律賓、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僅有一名從伊朗招來的中東學生,因此計劃國際化地招生,暫時不求人數多,只希望能招收到來自中東或相關地區的人才,例如峰會首日就有一名來自埃及的申請者表示對課程有興趣,雙方之後會繼續聯絡。

理大博士生獲迪拜工作機會

理大教授百信德指「迪拜金融科技峰會」匯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行業的人才。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都可以透過香港的國際聯繫「走出去」;有遠赴來港讀博士的留學生,就藉本港大專院校的國際認可而獲得在中東工作的機會。

金融科技服務是港轉型關鍵

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實務教授紀自榮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最近有來自印度、在理大攻讀工商管理博士(DBA)學生,於就讀期間已獲得機會,去年底起赴迪拜工作,反映香港學生有能力在中東獲得發展機會。他指,迪拜也在引入大量海外人才,成為全球人才集合點,同時匯集世界各地資金,「也有很多迪拜本地人參與金融科技,我們今年就約見了一位在迪拜當地的大學講師申請者,他有意報讀由理大開辦的金融科技博士學位課程。」

香港理工大學物流及航運學系實務教授百信德(Surinder Brrar)表示,「迪拜金融科技峰會」是國際金融科技領域的一大活動,匯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行業的人才,包括銀行、初創企業、顧問公司、證券公司等,他們都從事可在未來商業環境中應用的金融科技服務,理工大學因此決定派員到此推廣,成為唯一一所在當地推廣金融科技博士課程的大學。

據悉,香港理工大學金融科技博士學位課程自2019年開辦,以培養金融科技領域的學者領袖為目標,申請報讀人士須具備碩士學位及至少5年工作經驗、擁有中高層管理工作經驗者優先,並須達到一定英語要求。目前招收的學生平均年齡約40多歲、擁有14年工作經驗,大多在香港的頂尖企業工作。

港金融體系成熟 產品達國際要求

凱美瑞德香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祖峰稱,香港的金融市場和銀行業都屬於全球化市場,發展相當成熟。

隨中東地區與香港的聯繫日趨緊密,近年有不少港企遠赴迪拜尋找機會,包括從事金融科技、公司全球總部設於香港的凱美瑞德香港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陳祖峰在「迪拜金融科技峰會2024」上對香港文匯報表示,今年是該公司第二次參加峰會,是次目的除了在迪拜進行調研,審視中東地區的金融科技市場成熟度,還打算在當地物色合作夥伴,目前已經與4家當地的資訊科技公司交流,未來會繼續進行網上會談,向他們推介包括投資管理、風險管理、企業數據管理等軟件產品,合作打入中東地區的銀行業市場。

擬迪拜設獨立辦公室

他表示,該公司亦會趁機跟目前在當地的合作夥伴進一步溝通,包括阿里雲、亞馬遜網絡服務(AWS)、華為等雲廠商,合作為中東的金融機構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方案,「如果有明確的客戶商機和服務,公司會考慮在迪拜設立獨立辦公室,進一步拓展中東地區業務。」

對於在中東地區金融業的發展機會,陳祖峰表示,當地大型銀行相對集中,中小型機構亦較多,而其公司的產品和方案則較適合大型銀行。過往大型銀行都習慣採用美國公司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要他們轉而接受中資或香港公司的產品方案無疑是種挑戰。然而,美國公司在當地缺乏專門的分支機構,反而中資和香港公司更有能力為中東地區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交付服務,將產品和服務更好地送遞到當地市場,這就成為中資和香港公司在中東市場突圍而出、爭取更多機會的關鍵。另一方面,中資和香港公司亦比美國公司的產品具有更大的成本優勢、定價比美國產品略低,加上在香港國際化市場累積的豐富交付經驗,都是搶佔中東市場的有力條件。

港設總部更利吸收經驗

陳祖峰指出,港企在迪拜開拓業務有相當優勢,「香港是中國自由開放的離岸平台,香港的金融市場和銀行業都屬於全球化市場,發展相當成熟,因此公司在香港市場的產品設計和產品交付方面都已達到國際水平並符合國際企業要求,亦令公司更了解銀行的金融領域業務,當公司進入迪拜後,產品和服務都更容易適應當地市場條件。將公司的全球總部設置在香港,有助公司推廣整個泛亞太地區的業務。」

中關村:借港國際化平台出海

劉勇指,香港和迪拜都是中國金融科技出海的重要節點,能跟當地場景很好結合。

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今年亦派員出席「迪拜金融科技峰會」,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提到利用香港「走出去」的作用。他向香港文匯報表示,香港和迪拜都是中國金融科技出海的重要節點,能跟當地場景很好結合。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及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當中包括數百家成員企業,將參加今年10月舉辦的香港金融科技周,把更多的技術落地到香港,並以香港作為一個出海中東「一帶一路」國家的重要落腳點。

率團參加10月香港金融科技周

他表示,迪拜和香港都希望在全球金融中心上更進一步,而科技則是金融中心競爭力的突破口,目前迪拜約有700多家金融科技企業,當地未來3年至5年的金融科技發展,相信仍有很大提升空間。中關村的金融科技企業大約有2,000家,期望可將技術通過香港的國際化平台加快出海,服務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老撾,乃至中東等「一帶一路」國家。

劉勇指出,北京海淀區的區長去年帶隊到訪迪拜,加快雙方的金融科技產業融合,並加快引入中東資金。近幾年中關村的初創企業快速增長,部分3年至5年就成為獨角獸,單是北京的獨角獸就有100多家,中國的金融科技行業蘊藏着巨大商機,對迪拜等國際資本極具吸引力,而近年不少來自迪拜以至阿聯酋的主權基金都希望落地北京。不過,在落實過程中,雙方需面對國際化、語言和文化的問題,如何進一步加速這些融合,便是共贏發展的關鍵。

成立出海聯盟助中企拓中東

劉勇續指,「一帶一路」國家涉及不同的法律法規和人才基礎,所以今年中關村專門成立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出海(一帶一路)專委會,為出海公司深入探索當地市場。目前普遍中國企業從決定出海至正式落地耗時約18至24個月,專委會希望盡量縮短他們籌備時間,加快公司落地。部分中關村聯盟成員公司已經在中東落地,他們未來會加大拓展中東市場。

(來源:香港文匯報A05:要聞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