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靈魂擺渡人」送三百老兵魂歸故里

被稱為「靈魂擺渡人」的台灣同胞劉德文(左前)近月把台灣老兵呂鳳鵬的骨灰送回故鄉浙江省永康市龍山鎮橋下東村。(受訪者供圖)

(大公報 記者 連愍鈺 浙江報道)跨越77年的光陰,跨越台灣海峽,跨越所有的思念與眼淚,台灣老兵呂鳳鵬的骨灰近月終於回到了故鄉浙江省永康市龍山鎮橋下東村。89歲老人呂淑蘭和弟弟呂鄭康將父親呂鳳鵬與母親同葬,一家人得以「團聚」,而這次「團聚」的促成正是台灣「靈魂擺渡人」劉德文的又一次善舉。據悉,劉德文住在高雄市祥和里社區,因深得民眾信任而被選為里長。他所在的這個社區,曾經居住着很多赴台老兵。2003年,有一位老兵找到劉德文,懇請他在自己亡故後,把自己的骨灰帶回家鄉。自那以後,這條送老兵「回家」的路,劉德文馬不停蹄地走了21年,前後自費將300餘名赴台老兵的骨灰送回到大陸,足跡遍布全國20個省、市、直轄區。

在一個細雨紛飛的日子,台灣老兵呂鳳鵬的骨灰終於在故鄉浙江省永康市龍山鎮橋下東村順利入土安葬。儀式結束後,呂淑蘭感激地和劉德文說:「我剛開始真的不相信爸爸能回家,現在看到爸爸回家跟媽媽團圓了,我非常開心!」

1948年在河南鄭州,呂鳳鵬因部隊需要轉移到台灣,不得不將妻子與年幼的子女送回了老家永康,從此一家人天各一方,再難相見。1956年呂鳳鵬的妻子去世,年僅20歲的呂淑蘭與弟弟呂鄭康相依為命,日子過得極為艱苦。

家人的照片成了呂鳳鵬與子女寄託、傳遞思念之情的載體。呂淑蘭唯一一次收到父親的消息是在1972年,當時呂鳳鵬託人捎回了一封家書以及兩張近照。1996年,呂鳳鵬的同鄉戰友回到永康,帶回的除了一張呂鄭康的照片和一張退役身份證明,還有呂鳳鵬已於1976年離世的消息。

通過抖音視頻聯絡劉德文

「家裏人不常談及爺爺(呂鳳鵬),但我知道他一直都在我們的心中。2011年,我父母去台灣旅行時通過爺爺在台灣的朋友給的信息,輾轉找到了骨灰存放地,於是一家人有了想把爺爺接回家的念頭,但礙於不知道程序怎麼走,這事就被擱置下來了。」呂鳳鵬的孫子呂洪廣談起了接爺爺的骨灰回家的經過。

「我偶然在抖音上刷到了劉德文里長送老兵回大陸的視頻,抱着試一試的心態聯繫了他,沒想到他欣然同意了。」對於劉德文的這份無私大愛,呂洪廣言語間道不盡的是一份感激之情。

由於身份需要確認,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呂家不斷地整理公證書等資料郵寄至台灣,劉德文則負責在台灣幫忙溝通和奔忙。在今年三月,一家人終於得到了呂鳳鵬可以「回家」的好消息。

「為老兵骨灰罎買一張坐票」

劉德文說,「當我聽到這位老兵的女兒已經89歲高齡後非常着急,希望能將這件事盡快落實。我覺得父親的骨灰能在兒女健在的情況下『回家』有着不一樣的意義,對生者來說,能親眼看到家人『魂歸故里』,多少也能得到一些寬慰。」

呂鳳鵬的骨灰存放於台南的一座寺廟裏。劉德文告訴大公報記者,因為呂家已經找到其存放地,所以整個流程進展得還算比較快,主要時間都花在和寺廟的協調上。「剛開始我去和寺廟協調的時候,寺廟有關負責人還不太願意。他說要去找當時幫呂鳳鵬長者買這個位置的當事人來簽字才能取走,後來我和他說這都是老兵的同袍幫他處理的。最後當寺廟有關負責人得知我就是經常送老兵回家的劉德文里長後才放心地把呂鳳鵬的骨灰交給我。」

對於帶台灣老兵回大陸家鄉,劉德文始終保有一種尊重之情。找到骨灰罎後,他會先背回自己家,然後再背到大陸。「近年新冠疫情期間,有很多老兵的骨灰罎都暫時放在我家中,等到疫情解封以後我再開始送他們回家。在途中,若條件允許的話,我會為每位老人家的骨灰罎都買一張坐票或一個床位。」對劉德文來說,老兵們的骨灰罎並非行李,而是一個個思鄉的遊子,更是一位位可親可敬的家人。

「兩岸一家親,現在我在大陸的親人最多啦!」劉德文說,每帶一位老兵回家,他就會多一些親人,老兵的親人也成了他的親人,「我們雖然沒有血緣,但卻會相互關懷,比如這次花蓮地震,他們都會打電話來關心我的安危。海峽割捨不斷兩岸間的親情,我們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

開通抖音賬號 助老兵「回家」

劉德文把台灣老兵呂鳳鵬的骨灰交給呂鳳鵬的大陸親人。

「大善劉里長,靈魂擺渡人,助力歸根魂!」「每次看劉里長,我都流淚,大愛無私,功德無量,魂歸故鄉,謝謝劉里長!」在劉德文的抖音視頻評論區,有許多觀眾為他獻上祝福,同時也有許多人向他發出委託,拜託他幫助尋回家人的骨灰。

「去年九月我去山東的時候,不少人告訴我應該創建一個抖音號記錄自己的故事,這樣也可以方便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夠找到聯繫我的方式。」劉德文表示,一直以來都是媒體報道他的事跡較多。雖然有很多人知道他,但並不知道怎樣才能聯繫上他,後來他開設了抖音號,已有30位朋友找他幫忙尋找家人的骨灰,而呂鳳鵬的家人就是其中一位。

在抖音視頻評論區中,有網友很好奇劉德文尋親的費用如何解決。「費用都是我自己負擔的。在台灣尋找骨灰的費用會比較大,因為有的時候不是一兩趟就能找到,可能需要來來回回一千多公里。」劉德文認為物質上只要不真正影響到自己的生活,省一點都沒有關係,「相對於金錢上的負擔,心理上的壓力才是最大的。當我接受委託之後,會把送老兵『回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在尋找的過程中會產生壓力,比如說長者的骨灰應該就在這裏,為什麼我找不到,我會一直在想,想到有時候晚上都睡不着。」

據悉,近年來劉德文已陸續將20多位浙江老兵的骨灰送回他們的故鄉。「還有很多老兵的骨灰還留在台灣,我希望能通過更多渠道的傳播,讓他們的家人能聯繫上我,這樣我就能幫更多大陸的親人去找到他們,讓他們都能早點『回家』。」

獲家人支持 出錢又出力

當大公報記者聯繫上劉德文希望進行採訪時,他正為尋找一名老兵的骨灰而奔走,往返於台灣的南部與北部之間。「過幾天我還要去一趟台東縣,帶兩位老兵的骨灰回來。」劉德文的語氣中沒有流露出疲憊,而是興奮地表示目前又找到四十多位老兵的骨灰,計劃在未來帶他們「回家」。

在這條「回家」路上,是家人一直在推着劉德文向前跑。劉德文父母先後資助他近70萬人民幣助老兵「回家」。今年三月,劉德文的父親離世前關心的是兒子的路費還夠不夠,並囑咐他一定要盡力把更多老兵送「回家」。父親的葬禮還未來得及辦,劉德文就又上路了。

「我從小家境不是很好,我爸爸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所以他一直教育我做人要懂得感恩,要多去做一些好事、有意義的事。」劉德文憶起父親,「因此我想如果讓家人能夠認為我在做的這件事非常光榮,那就是值得的。特別是當左鄰右舍看到我爸的時候都誇他養了一個好兒子,爸爸聽到以後心裏非常開心。我覺得沒有比這個更有意義的事了。」

2017年,即使在兩根肋骨骨折的情況下,劉德文依然沒有停下腳步,選擇帶着上初中的兒子繼續前行。「我的孩子們對我做這個事也是很認同的,他們會把我的故事告訴老師和同學,我兒子還說等以後我送不動了,他就接着送。」談到自己的一雙兒女,劉德文欣慰地笑了,「我要堅持做下去,我希望能把這樣一份帶有正能量的價值觀傳承給下一代。」

(來源:大公報A15:兩岸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