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金融新動能|金管局:港金融發展韌性強

港交所昨舉行「第二屆格林威治-香港論壇」。(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曉菁)香港特區政府前晚發聲明不點名反駁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及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唱淡香港言論,羅奇昨日亦發文再次重申其「香港玩完」觀點。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昨於港交所舉行的「第二屆格林威治-香港論壇」對談中,亦以數據及事實強調,香港仍是亞洲區內最大的國際銀行中心、最大的財富管理及資產管理中心,這三點都沒有任何改變,金融發展的韌性十分明顯。未來香港將繼續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背靠祖國,聯通世界。

余偉文強調,近五年來香港的存款總額累增21%,今年到目前為止存款仍增加約3%。而據特區政府的聲明顯示,在財富管理方面,香港資產管理規模超過30.5萬億元,有市場報告亦推算香港有超過2,700個單一家族辦公室,是高資產值擁有人落戶及發展的理想地點。

匯率穩定 資金流入信心強

余偉文表示,過去幾年香港已證明了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應有的韌性和靈活性。(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余偉文續指,過去幾年香港已證明了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應有的韌性和靈活性,經歷了修例風波、疫情、歐美銀行動盪等一系列事件後,香港金融體系依舊維持穩定及靈活,匯率亦非常穩定,市場對貨幣政策及銀行政策信心十分強勁。

目前,港股市值超過33萬億元,是1997年回歸時的10倍。滬深港通亦累計帶來超過1.8萬億元人民幣及3.1萬億港元北向及南向資金流。這些數字足以證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充分發揮了融通中外資本的能力。香港也會繼續發揮協助把國際企業及投資者「引進來」,和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關鍵作用。

充分發揮融通中外資本能力

余偉文表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必須不斷創造新的機會,讓金融機構、人才都願意來港安居樂業,香港其中一個明顯的機遇則來自內地。截至今年4月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收到約29萬宗申請,批出約18萬宗,當中逾12萬名人才已到港,他們對香港的勞動力和經濟發展都帶來正面支持。

香港正在深化及擴大互聯互通,目前北向通發展成熟,約70%境外投資者透過滬深股通持有中國股票,約60%的債券則透過債券通配置。未來更大的擴張空間及機遇會來自南向通、人民幣國際化、跨境理財通等。

港銀行體系資本水平遠超國際要求

金融科技發展走在全球前列

他還同時強調,香港不能只抓住來自內地的機遇,還需要走在全球趨勢的前沿,特別是科技及ESG方面。他舉例,早在7至8年前香港已開始發展金融科技,不論在創建標準或是試行最先進金融應用技術,已在全球發展前列。「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mBridge)項目,已進入最簡可行產品(MVP)階段,若MVP階段運作暢順,期望可擴大全球央行的參與規模。

此外,香港近年的創科發展突飛猛進。數據顯示,2023年香港初創企業數目增加7%至超過4,200家。與10年前相比,香港在研發方面的開支差不多增加1倍。在特區政府的投入及支持下,成功培育和引進落戶的獨角獸企業不斷增加,重點創科企業、人才匯聚,風投創投生態蓬勃。

港元匯率保持穩定水平

港交所:有偏見投資者應來港看看

港交所副行政總裁姚嘉仁昨在「第二屆格林威治-香港論壇」上力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極具韌性,他指,香港在經歷多重挑戰和考驗下,金融體系未有受到任何影響。市場中有些觀點令部分投資者信心不足,避開對香港市場的部署,但若投資者因偏見或片面之詞而遠離香港市場,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建議要親身來港,實地考察。

姚嘉仁指出,香港對環球市場依舊極具吸引力,互聯互通踏入10周年,已由最早的股票互通拓展至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等互通。人民幣市場擁有龐大的機遇,去年港交所推出的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正逐步穩定,中央早前推出刺激兩地互聯互通的措施,更是提升了市場對這類交易的需求。

姚嘉仁表示,香港對環球市場依然極具吸引力。

港將加強對外合作吸資

除了緊密聯繫內地,姚嘉仁強調,也會放眼於亞洲其他市場尋找機遇,如東南亞及中東,香港要創造機會讓更多資金流入。例如將市場上極具吸引力的發行人和行業領先企業引入香港,港交所正致力與不同市場的交易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對外開放市場吸引資金之餘,亦為本港投資者帶來更多元的投資機會。

港股市場近年亦有不少新的亮點。過去幾年來港上市的企業,超過65%屬新經濟範疇,包括新技術、新材料、醫療保健等。衍生工具方面,去年期貨交易總合約數字達1.49億張,比2021年增長40%,體現香港持續發展成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成果。

他還透露,港交所本季度將自行成交防範(SMP)措施引入市場,加強交易風險的防範能力。且正研究惡劣天氣下交易安排、收窄股票買賣差價等工作,進一步提升香港市場的吸引力。

(來源:香港文匯報A04:要聞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