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灣區拾遺錄|香港龍獅:傳統堅守與創新演繹

郭文龍,獅舞傳承人。從小學習功夫,接過傳承接力棒,成為職業舞獅人。他推陳出新,在傳統舞法中加入現代元素,不斷開拓新的表演舞台。求變與不變,是這個故事的關鍵詞。

獅舞,源於唐代宮廷獅子舞,五代十國之後,隨着中原移民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醒獅,屬於中國獅舞中的南獅,融武術、舞蹈、音樂等為一體。郭文龍的父母是舞獅大師,在父母熏陶下從小練功夫、學舞獅,在相繼當過警察和老師後,他最終回到了熱愛的舞獅行業,成為了一名職業舞獅人。郭文龍不斷尋求跨界合作,嘗試將新的元素融入舞獅表演中,為獅舞的傳承和推廣做出貢獻。

郭文龍接受採訪

擇一而終,注入獅舞新血液

出生於武學世家,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郭文龍對舞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受成龍、洪金寶等功夫明星影響,他從小就想當一名警察。20世紀90年代,為了生存,他只能一邊舞獅一邊做兼職。1995年,郭文龍實現了警察夢,成為了一名輔警,同時也面臨着職業生涯的抉擇,「一直考慮做全職警察好還是做龍獅好,接觸久後覺得龍獅的魅力像中毒一樣,最後我還是決定全職做龍獅,因為我覺得如果你不全職做,你很難做好,也很難發展」。最終郭文龍辭掉了輔警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了舞獅。

如今大部分的香港年輕人都不再熱衷於舞獅,這也是舞獅傳承最難一點,但郭文龍相信總有一批熱愛舞獅的人會堅持到最後。他說:「在傳承裏面其實是可以做到的,當年你挑100個人,最後可以堅持到十年的,因為有好多現實問題。但如果堅持到最後,其實還是有一批人的。」與自己從小經歷的打罵式教育不同,在對新一代的孩子們進行教學時,郭文龍總是以鼓勵為主,以學生的心為本。

天橋下的舞獅表演

不忘初心,堅守獅舞真規矩

舞獅有着幾千年的歷史,也有着許多規則和禁忌。香港龍獅文化屬於南獅,融合了粵劇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的許多規矩。在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如果不遵守傳統規矩是可能會被開除的。

當被問到一些為耍帥而來的學徒會不會影響傳承時,郭文龍笑着表示,年輕人有這些想法很正常,這也是他們學習舞獅的動力,但是本身的文化要一直教下去,演出時要高調,平時要有禮貌要準時,教學的規則和堅持是不會改變的。郭文龍表示,傳統文化的傳承不能只靠填鴨式灌輸,只有愛上這項運動,才會進一步地想去了解背後的歷史文化內涵。

郭文龍與學員

博採眾長,演繹獅舞新風采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寄寓着人們對於生活的美好寄望與希冀;獅子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舞獅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具有驅邪避害和吉祥如意的含義。郭文龍認為龍獅運動是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觀賞性演出之一。

「新的舞法都是從傳統裏走出來的」,傳統與創新在郭文龍看來並沒有衝突,而外界卻對他時有爭議。創新是為了更好地傳承,郭文龍認為自己的醒獅團並沒有拋棄傳統的技藝和表演,他們教的仍然是傳統舞法,只是為了吸引更多人關注並喜愛舞獅,在表演形式上基於傳統做了些改變。郭文龍說:「你這麼年輕,你去做一件事,你都要覺得吸引、酷你才做的,所以我們都是朝這個方向,比如街舞、Led舞,一些很創新的道具。無論是哪種傳統技藝,只有在傳統的基礎上求變,才不會在時代的演進中被拋棄。」

郭文龍一直致力於創新舞獅表演的視聽覺效果,將現當代舞台藝術融入表演中。他嘗試在獅裝造型上進行改變,比如設計Led造型,CO2噴煙造型。Led舞獅表演的獅裝需要提前製作好電腦程序,表演者需要根據燈光的變化做舞獅的動作。他還嘗試創新舞台效果,例如添加燈光、五彩紙碎片,增強觀眾的體驗感。為了將獅舞表演推廣到更多層面,他還與其他領域跨界合作,例如,和當代舞的舞蹈家楊春江跨界合作,將舞獅與當代舞相結合;與藝術界合作,在藝術發展局的視覺藝術,新視野藝術做演出。除了視覺方面,郭文龍在聽覺方面也加入了很多創新元素,除了傳統鼓樂中的鑼、鑔,還加入了琵琶、二胡、甚至是電子琴,不斷豐富聽覺效果。郭文龍將各種流行元素、科技元素融入獅舞中,融會貫通多門藝術,不斷增強獅舞的可看度,努力為獅舞在舞台上爭奪一席之地。

(暨南大學《灣區拾遺錄》系列作品摘選)

相關《灣區拾遺錄》系列推薦鏈接:

(有片)灣區拾遺錄|「獅」承三代 南獅北舞的歷史交匯與守望

(有片)灣區拾遺錄|從「紙紮佬」到紮作藝術家

(有片)香港舞麒麟:一名村長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