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市集5天吸逾20萬人次入場

家鄉市集嘉年華昨晚圓滿閉幕,至晚上仍人頭湧湧。(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艾力 攝)

(香港文匯報 記者 沈清麗、康敬、凌瀚、黃書蘭)在維園舉行的第二屆同鄉社團家鄉市集嘉年華昨晚圓滿閉幕,一連5天的活動共吸引了超過20萬人次入場參加,初步統計總共售出超過120萬件貨品。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在現場所見,從下午時分至夜幕降臨,來自四面八方的市民繼續湧入維園,包括一來再來的熱情捧場客。有乾貨攤位早已賣完貨品,更多攤位趁最後一天紛紛減價促銷,推出組合促銷、半賣半送等大優惠。攤位前人山人海,不少市民盡情購買,滿載「戰利品」開心而歸。在中華美食一條街,最熱賣的山東淄博燒烤、內蒙古烤羊試食大排長龍,有熟食檔主甚至要推出限購,才能滿足持續不絕的人流。

售貨共逾120萬件 熟食檔推限購截人龍

李伯伯的輪椅上放滿「戰利品」。(香港文匯報記者 子京 攝)

「淄博燒烤、煎餅、花饃饃特別火爆,遠遠超過我們預期!」香港山東社團總會會長朱新勝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笑說,「一連5天我們檔前的人流未斷過,我們已經及時補貨,但補了一次又一次依然未夠,賣得特別好,到了今(昨)日,我們甚至要限購每人只能買5串(燒烤)。」

今次山東美食在香港吸引大量捧場客,令他信心大增:「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我希望以後再辦活動時,能夠將山東更多美食帶給香港市民。」

烤羊訂購量超預期

「這些天來人流不斷,每個人都是接踵而至,每時每刻都是爆滿,就算雨下得再大,都沒有阻擋市民的熱情,讓我們既驚奇又感動。」香港內蒙古經貿聯合總商會會長王佳音表示,內蒙古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盛產羊肉,今年首次參加家鄉市集,為香港市民帶來了烤全羊、羊肉串等多種特產,幾乎全部賣完了。今次我們推出內蒙古烤羊試食,這些天的品嘗量多達上萬串,連帶線上訂購超預期,共收到350份訂單。

香港中山社團總會總值逾10萬港元的乾貨提早一天被搶購一空,負責人簡植航說,我們賣的蘆兜糉、鯪魚乾、鳳尾魚罐頭、夾肉杏仁餅等特產,實在是太出名了,價錢又便宜,所以很快就賣完了。「我們本來是準備了一千個大糉和二千個小糉,太好賣了,根本不用減價促銷。明年再辦市集時我們一定會準備充足。」

購物車裝到滿 邊嘗邊逛開心

今年86歲的李伯伯拄着柺仗在攤位前邊走邊看,輪椅上已是放滿一袋袋貨品。「今日(昨日)是第三次過來了,買咗3車了。」李伯伯說,自己是華僑,一定要來支持家鄉市集,對全國各地的特產都有興趣,「見到喜歡的就買,花了多少錢算不清楚了,肯定不只幾千元。」

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的湖南籍江女士和閨蜜們一邊推着裝得滿滿當當的購物車,一邊品嘗着陝西肉夾饃。「我在這裏吃到了很多美食,還找到了不少熟悉的家鄉特產。我特意帶閨蜜們一起來『買買買』!」

市民李先生與家人從新界特地趕來現場,盛讚現場氣氛很好。他說,今次第一次參加家鄉市集,買了數袋手工藝產品、食品,「品質很好﹗」

祖籍海南、就讀初中的邢同學表示自己非常喜歡本次活動,一次過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紅商品」,還有具民俗特色的表演。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第一執行主席、活動執行委員會總指揮鄧清河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今年家鄉市集非常成功,超過20萬人次入場參加,共賣出超過120萬件貨品。大會今年新增的「中華美食一條街」,火爆程度更是遠超預期。「很多市民形容開心程度就好像回到家鄉一樣,更紛紛建議明年再辦時能夠擴大規模,我們都會積極考慮。」

港姐現身市集 為家鄉美食撐場

香港小姐一行前往維園支持家鄉市集嘉年華。(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艾力 攝)

在市集最後一天,多位本地藝人到場選購家鄉土產美食。2023年港姐冠軍莊子璇、2022年港姐冠軍林鈺洧、2022年港姐友誼小姐邢慧敏下午入場逛市集時,沿途吸引不少在場市民大叫靚女,而她們亦大方地與不少檔販及粉絲合照打卡,一同享受親切的鄉情。

祖籍福建晉江的莊子璇說,自己最喜歡家鄉的豬肉乾,平時吃澳門的是不同味道,會較薄身,香脆一點,所以定要把握機會逛市集,挑選自己最喜愛的美食帶回家。

林鈺洧說,感受到嘉年華的氣氛非常親切,還吃到了自己最喜愛的沙琪瑪,希望這樣的市集明年能繼續舉辦,讓市民大眾都能買到心水美食,擺滿家裏慢慢享受。

邢慧敏說,今次市集的家鄉土產美食價錢十分實惠,一定要「掃貨」,譬如自己便想買一些雲耳滋陰養顏。

婆婆煎餅快靚正 一口滿載家鄉味

豐婆婆雙手十分熟練地烙煎餅。(香港文匯報記者 北山彥 攝)

麵糊以雜糧混製而成,剛出爐的日照煎餅香味撲鼻,吸引不少食客在家鄉市集的山東煎餅熟食檔前排隊購買。在熟食檔前,一位老婆婆眼手不停地烙着一個又一個的煎餅,她就是山東煎餅非遺的傳承人豐中美,「在我們老家,家家戶戶都吃這個,健康!」雖然煎餅要長時間站着,攤檔前的人流又絡繹不絕,但豐婆婆卻一點也不覺得累,開心說道:「大家喜歡就好﹗」

記者在等待與豐婆婆訪問時,她一直忙個不停,雙手十分熟練地烙着一個又一個煎餅,再由旁邊的老師傅將煎好的大圓餅摺疊成方形,刷上醬料,加入黃瓜絲、大葱等食材,快速捲起包好,將一個個熱乎又不燙口的日照嵐山煎餅送到等候的食客手中。

今年已經68歲的豐婆婆向香港文匯報表示自己做了50多年的煎餅,「在我們老家,家家戶戶都愛吃這個。」她說,每天煎餅要消耗近30斤麵粉和其他配料,「之前沒想到煎餅會如此受香港市民的歡迎,帶過來的麵粉僅半天就用完了。」看到煎餅深受香港市民的喜愛,豐婆婆也感到由衷高興,「大家喜歡就好,我也喜歡香港。」

香港日照同鄉聯誼會會長楊洪文說,市民的熱情令豐婆婆決定推遲回家,「她特意改了離港時間,想等家鄉市集閉幕後再走。」楊洪文透露,前一天上午有位91歲的老婆婆,老家是在大連,當她看到新聞報道便一早趕過來,一直等到下午,「老人很多年沒回去了,就想再吃一口來自北方家鄉味道的煎餅。」

道長妙耍逍遙掌 市民拍爛手掌

李道長。(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書蘭 攝)

武當山太極武術聞名中外,很多人可能都會透過武俠小說及劇集來幻想武當高手的挺拔英姿。武當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之一的李道長昨日在維園舉行的家鄉市集嘉年華演示武當「太極逍遙掌」,馬步如樁柱般穩固,掌法快柔並勁,有快有慢,綿延不斷,讓圍觀的市民拍爛手掌,更主動上前邀請李道長合照留念。

李道長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看到香港同胞的熱烈歡迎,深深感受到香港市民對太極拳文化的熱愛,正如自己今次已是第五次來港交流武當武術,期望未來有更多機會來港讓更多香港市民體驗武當武術。「湖北與香港已開通高鐵,交通十分方便,武當山非常歡迎香港市民到訪,實地體驗武當武術。」

在演示完畢後邀請李道長合照的市民嚴先生說,自己一直很崇拜武當武術,沒想到能在維園親身見證道長演示真功夫,非常精彩,希望特區政府將來能邀請更多內地的文化傳承者來港獻技,讓大家大飽眼福。

道醫把脈斷症 貫徹道家哲學

胡道醫(左)為市民診症。(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書蘭 攝)

西醫、中醫,大家都耳熟能詳,就算藏醫、蒙醫等,不少人也略有所聞,但許多人可能從來沒有聽過道醫這個醫種。在家鄉市集上,作為湖北武當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之一的胡道醫就出現在大眾面前,並為市民把脈斷症。貫徹道家的養生哲學,道醫主要的醫療方式就是提供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及練氣調理的方案,而不必開藥。現場所見,胡道醫的義診攤位備受歡迎,一直大排長龍。有體驗過的市民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直言,深深感受到道醫斷症準確及全面,期望道醫能多來港交流,讓市民求醫時多個選擇。

在義診的休息片刻,胡道醫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據她介紹,道醫的傳承十分久遠,有別於現代醫學主要透過儀器等檢測求診者的身體內部情況。道醫與傳統中醫一樣,主要透過望聞問切來診斷求診者的身體情況,「傳統中醫主要以對症下藥來治療,道醫的醫療方式是針對如何『減輕身體負擔』,着重改善身體機能的本源,在找到病症根源後,為求診者提供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或飲食作息的方案,所以不一定需要開藥。」

胡道醫形容,道醫功效顯著,只是被人誤以為只服務出家人,才未有更廣泛流傳,她期望日後有更多機會來港交流、推廣,讓道醫得到更多市民熟知,邁向國際化。

首次體驗道醫的張小姐說,感覺道醫很神奇,因為自己什麼都沒有跟道醫說,但對方僅看了一下自己的手掌,再把脈手腕及頸部,就能準確地說出她最近睡眠不好、比較缺水、家族有心血管病史,以及懷孕等情況。

教授按摩穴位 細心診症解說

「胡道醫除了提醒我要多喝水及進食纖維食物外,還教我按摩一些穴位,並轉給我一段氣功八段錦的視頻連結。我希望能學習一兩段,以改善體質。」張小姐說,道醫可以用不開刀不吃藥的方式治療疾病,真希望能多來香港交流,讓道醫廣泛傳承,香港市民求醫時便有更多選擇。

今年68歲的胡太說,她在年初起出現咳嗽症狀,時好時壞,看過包括中醫在內的很多醫生,這次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來看道醫。「胡道醫為我細心把脈問症,認為我因長期欠缺運動而造成氣血不足。給我的醫療方案是,除了可以繼續服用中藥外,也要盡可能多做運動,以增強血液循環來改善脾胃虛弱,並叮囑我千萬別喝寒涼的凍飲。」

胡太說,道醫的細心及全面的診症解說令她感到非常窩心,「至少我明白了我身體病症的問題所在,以及適合我的治療方式。」

【記者手記】家鄉好物受歡迎 可期市集再優化

川流不息的人群、豐富多元的家鄉美食、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喜慶熱鬧的歌舞表演共同組成了家鄉市集嘉年華別具一格的模樣。「看到家鄉、看到祖國」,「買到各式好物、吃到特色美食」,是香港文匯報記者在這幾日走訪嘉年華現場中,聽到市民最多談及的感受,大家亦期待着明年的活動好物更多、規模更大、逛得更盡興。

整個家鄉市集嘉年華除了有內地各省市特產展銷區,更有非遺展示展演區,還特地從當地邀請到多位非遺傳承人與香港市民面對面交流。記者前幾日來到家鄉市集,自然想找一找最受歡迎的攤位做訪問,沒想到見到每一個攤位前都圍滿了市民,家鄉市集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不少市民來逛家鄉市集都不止一次,走一轉看看家鄉好物,再走一次看看其他省市區的特產,太多元素一次看不夠。問到各攤位的負責人,大家都表示,補貨也是一次接一次,想帶更多好物給香港市民。

家鄉市集嘉年華目前舉辦了兩屆,都是在維園舉行,整個場地雖然不小,但要容納這麼多個內地省市的特色美食、非遺文化,以及從全港各區趕來的市民,就略顯擁擠。如碰上不穩定的天氣,市民雖願意冒雨前往,但是人人都要帶遮、拎幾袋,或者推小車,更有些市民行動不便要坐輪椅逛市集,現場確有「走着走着走不動」的感覺。

如今,香港市民熱衷於北上消費,但始終還是有一段距離。有不少前來觀賞購物的市民及參展商都認為,雲集全國各地特產及非遺的家鄉市集已形成了香港的一個特色,值得長期辦下去,不過,日後舉辦的家鄉市集方式可以再優化,包括可以考慮設一個主場,再在港九新界某些地區設分場等,既能方便市民前往,也可能給市民多些選擇。除了讓市民能更深入體驗各地好物外,也可以讓家鄉文化、非遺文化得到更多更廣更好的傳播。

(來源:香港文匯報A08:要聞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