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金融新動能|麥樸思:香港遠未玩完

麥樸思昨在個人網站撰文「香港:遠未玩完」,並在文中特別配上他最新在山頂的留影,照片中香港維港景色仍舊璀璨。

(香港文匯報 記者 馬翠媚)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及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昨日在香港外國記者會演講時重申「香港已玩完」(Hong Kong is over)的觀點,不過,影響力不遜羅奇、有「新興市場之父」稱譽的知名美國基金經理麥樸思(Mark Mobius),昨日在個人網站撰文「香港:遠未玩完」(Hong Kong : Far from Over),強調香港這幾年在政治和人口流動方面確實有變化,但並不會削弱香港的優勢和功能。他以自己上世紀六十年代就踏足香港的過來人身份指出,今天的香港依然生機勃勃;更指古語有云:「生於憂患」,他看好香港將透過擁抱技術和人工智能、配合內地的鴻圖大計,堅信香港在作為連接中外橋樑之中將獲益匪淺。

近年不少西方媒體惡意「唱衰」香港,密集拋出所謂「取代論」、「遺址論」、「內地化論」,惡意炒作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衰落」。近日訪港的羅奇不斷重複他的「香港玩完論」。同樣經常穿梭不同地方的麥樸思上周訪港出席一系列活動後撰文,透露其作為過來人的心聲,麥樸思指在香港期間,會見了香港的家族辦公室、投資者、商界領袖及傳媒,其間不止一次被問到是否認同上述「遺址論」,他坦言:「說實話,我對目前這些圍繞香港的悲觀情緒感到有點驚訝。」

香港的創業精神仍非常活躍

麥樸思表示,可能他是二戰前夕出生,並在經濟大蕭條時期長大的人,所以他是一個永遠的樂觀主義者。他在文中特別配上他最新在山頂的留影,照片中香港維港景色仍舊璀璨。「我對香港的看法與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第一次踏上這座城市時基本沒有變化」,他強調,「即使在今天,我對香港的看法基本沒有改變。上周,我有幸與幾位商界人士會面,我清楚地看到,香港商業環境的基本精神仍然非常鮮活。在香港,我看到了同樣的忙碌、同樣的雄心和有同樣奔向成功的決心。」

「我仍然清楚地記得,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作為一名商業菜鳥,我搬到了香港,創辦了自己的顧問公司。正是香港及其令人難以置信的商業社區向我展示了經營企業的秘訣。創業精神、韌性和對成功的不懈追求是那裏商業環境的標誌。」

與時俱進更好運用固有優勢

「我確實看到了政治方面和人口流動的變化。我很清楚,自2019年修例風波以及隨後的嚴格疫情限制措施以來,有大量人士離開香港,但也有越來越多的內地人移居香港。隨着內地與香港加快融合,香港人才儲備正發生明顯變化。然而,這是否必然意味着香港的滅亡?誰能說這不是香港以新的方式發展和繁榮的機會呢?」

麥樸思很早就專注於對新興市場投資,被譽為「新興市場之父」。他說,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抹殺任何城市或國家的潛力都不是一個好主意,而對他作為一個不斷尋找被低估的股票進行投資的基金經理來說,「沒有一個市場真正被淘汰」。不過他提醒,任何事都需與時俱進,否則將有被時代淘汰的風險,而香港自回歸祖國,在丟掉殖民包袱的過程中,他認為「香港必須重塑自我,更好地運用多年來培養的優勢」。

受益擔當中國通往世界橋樑

麥樸思認為,香港的前景更在於配合中國內地近年提出鴻圖大計。他說,中國古代智慧常強調「生於憂患」,成功常出自於挑戰。這一想法在中美之間日益激烈的人工智能和半導體競爭中得到體現。隨着美國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施加越來越多的限制,中國政府的回應是加速發展自己的半導體產業。他說,有報道指5月份,中國設立了470億美元的半導體基金,旨在實現芯片製造的自給自足,「中國會否在科技競賽中超越美國,目前仍言之尚早,但我相信,香港將透過擁抱科技和人工智能來配合中國雄心勃勃的計劃,並鞏固香港作為中國通往世界的橋樑作用,從而會獲益匪淺。」

麥樸思多年來關注香港市場,他去年亦曾訪港後撰文,感嘆香港市場「唯一不變的是變化」,他提到英文有句諺語「The more things change, the more they stay the same(以不變應萬變)」,表示訪港期間留意到有不少新建築,在政治方面亦有顯而易見的變化,不過他觀察到香港唯一不變的特徵是「港人的韌性」,市場長久以來都在變化中適應、重塑和發展。他認為在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中,更多的變化將無可避免地發生,不過他看好無論發生什麼變化,香港仍能不斷發展、不斷轉型及變得更好。

與港結緣半世紀 感受香江律動

現年87歲的麥樸思,與香港的淵源要數到50多年前,他在1967年首次踏足香港,從此與香港結下不解緣,並在香港創業開啟其成功之路。與很多香港人一樣,他曾親眼目睹了1967年「反英抗暴事件」,並在多年香港生活中深刻感受到香港的變化,他認為不斷應變是香港的成功關鍵,香港「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這情況同樣適用於正在多方面變化和不斷進步的內地。

不斷應變是香港成功關鍵

麥樸思曾在其撰寫的文章中透露,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到香港時為當時著名農業巨頭孟山都與香港豆製品公司的合資企業工作,後來他才由打工仔變成老闆,創辦顧問公司並成為股票分析師,而這段創業之路,亦令他對香港當時的效率及自由度感受甚為深刻,「我可以在幾天內開始自己的生意,沒有任何官僚作風,僱用我想要的任何人,並建立一家擁有熱情、勤奮和忠誠員工的公司。香港也體現了英國殖民主義的最佳特徵,高效的官僚機構和不干涉的態度,使其成為理想的生活和工作場所。更重要的是,英國的法治和獨立公正的司法機構對於港人和任何想在香港做生意的外國人來說都是天賜之物。」

麥樸思身後的字畫裏,當中漢字象徵着商業和生活中「留有餘地」的智慧。

後來麥樸思1987年加盟鄧普頓,主力負責中國、印度、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的股票投資業務,並贏得「新興市場之父」的美譽。期內他「戰績彪炳」,曾在1998年俄羅斯股票被恐慌拋售時「入貨」,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掃平貨」,以及準確預測美股2009年展開大牛市。2015年他開始退下火線,2018年從鄧普頓退休後,創立Mobius Capital Partners,繼續在新興市場的投資活動。而麥樸思亦經常著書立說,講述他的投資心得及對經濟情況的見解,他曾在一本2012年出版的書中表示,投資新興市場主因是新興市場正是增長所在。

鍾情鐵路及中華文化

麥樸思來港時曾乘搭港鐵並雀躍地留影。

除了關心經濟動向外,麥樸思亦是狂熱的「鐵路迷」。他在去年一篇文章中提到,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來港時,當時仍未有港鐵,而他去年來港時就曾乘搭港鐵並雀躍地留影,他指港鐵現時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好的地鐵系統之一」,甚至以其個人名義擔保,港鐵具有非凡的效率,能在短短十幾分鐘的旅程中,由城市的一端到達另一端。他在疫情前亦參觀了毗鄰香港的深圳,當中特別提到他所乘搭的高鐵,僅需15分鐘即可將他由深圳帶到香港,驚嘆深圳在交通配套上發展之快。他亦對中華文化饒富興趣,除了在文章中經常使用中文諺語外,亦對漢字甚感興趣,他在最新文章中介紹他在Chartwell Capital香港辦公室的一幅字畫,當中漢字象徵着商業和生活中「留有餘地」的智慧。

(來源:香港文匯報A05:要聞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