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助創科「從一到 N」成果轉化 「產學研1+」計劃 首輪24項目袋10億

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昨日公布首批獲計劃資助的24個項目,並與來自6所大學的研發團隊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香港文匯報 記者 鍾健文)香港特區政府為釋放本港的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潛力,促進政府、業界、大學及科研界的合作,於去年宣布推出「產學研1+計劃」,以加強激勵成果轉化落地的力度,從而更好地促進上中下游相互發展,完善創科生態圈。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昨日公布首批獲計劃資助的24個項目,並與來自6所大學的研發團隊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相關項目涵蓋健康及醫藥科學、新材料及新能源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等8個領域,總資助額超過10億元。特區政府表示,今次與各研發團隊的合作,可望促進香港創科「從一到 N」的成果和產業轉化,推動香港新質生產力發展,並長遠提升香港在全球的競爭力。

獲撥款100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不少於100支來自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有潛質成為成功初創企業的研發團隊。計劃分為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及起動科研成果商品化兩個階段,大學團隊可因應其科研成果轉化的程度,由第一或第二階段開始參加,每個獲批項目可獲資助1,000萬元至一億元不等,並須於約5年內完成項目;如由第二階段開始參加,則須於3年內完成。

計劃的評審準則包括項目的創科內容、項目成果的商品化機會、團隊的技術及管理能力、項目能否配合政府政策或對整體社會有利及項目的財務因素。

政府與6大學研發團隊簽備忘錄

首輪「產學研1+計劃」早前接獲94個項目申請,昨日公布共24個項目獲選,其中香港中文大學佔7個,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各佔5個,香港大學則有3個,而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各有2個。

昨日簽署儀式上,在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盧新寧、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等見證下,由創科署署長李國彬與24位研發團隊代表簽署備忘錄,落實參與「產學研1+計劃」,資助金額總值超過10億元,涵蓋健康及醫藥科學、新材料及新能源、人工智能及機械人、電機及電子工程、工程、先進製造、中醫藥,以及環境農業及海洋生物科技8個領域。

創科署於簽署合作備忘錄後,會與研發團隊確定項目內容細節,包括具體資助金額。

孫東:打造緊密互動創科生態鏈

孫東表示,為發展充滿活力的創科生態,需要打造一個上、中、下游產業緊密互動的創科生態鏈。香港擁有強大的研發實力和突破能力,在上游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出於各種限制,研發成果的轉化潛力無法充分釋放,導致中游產業相對薄弱。因此,特區政府推出「產學研1+計劃」,希望激勵產、學、研協作,推動並加快「從一到 N」的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他向獲得「產學研1+計劃」督導委員會建議資助的24個項目團隊表示祝賀,並期待項目能惠及本港的創科生態,以及帶動「獨角獸」企業的誕生。

他強調,在創科發展中,方向比速度重要,並保證香港正處於正確的軌道上。他又指,除了推出「產學研1+計劃」以加強中游產業外,特區政府亦致力促進發展下游產業,聚焦於生命和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以及新能源和先進製造業。

邱達根:釋放創科界最大潛力

「產學研1+計劃」督導委員會主席邱達根昨日在儀式上表示,發展出一個上、中、下游產業互補的良好平衡創科生態至關重要,上游的研發成果為中游提供推動力,一旦成功開發產品,將支持下游的大規模應用和生產,並反過來為整個產業價值鏈帶來新的需求和利潤。

他認為,「產學研1+計劃」為建立蓬勃且自我強化的創科生態循環發揮了關鍵作用,而本港正需相關撥款促進研發成果商品化,釋放創科界的最大潛力,因此計劃推出的時機正合其時。

香港科技大學研發的家族性阿茲海默症基因療法獲選受資助項目。(科大圖片)

精選項目|基因編輯療法治家族性阿茲海默症

香港科技大學及旗下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的「發展針對家族性阿茲海默症的基因治療策略」,是「產學研1+計劃」首批24個項目之一。項目負責人、中心首席科學家葉翠芬昨日分享指,研究旨在開發創新的基因組編輯療法,用於治療家族性阿茲海默症(FAD)。

去除突變基因 免嚴重副作用

FAD由澱粉樣蛋白前體(APP)、早老素-1(PSEN1)和早老素-2(PSEN2)這3個基因之一的遺傳突變引起,但目前存在400多種與這些基因相關的致病突變,對發展針對性基因療法構成挑戰,在臨床轉化的開發中,難以實現針對每一個致病突變都開發對應的基因編輯藥物。

葉翠芬介紹,項目的核心技術是「一對多」的通用型基因組編輯策略,只需使用幾套編輯工具即可覆蓋許多突變,同時更精確地去除有突變的基因,而不影響其他基因的正常功能,避免產生嚴重副作用。團隊針對其中兩個受影響基因,開發了兩三個候選CRISPR基因組編輯工具,目前僅需一組編輯工具即可覆蓋50%患有APP突變基因的FAD患者。而這種新的治療方法,還有機會開發推廣應用於影響超過1.6億名患者的其他家族性疾病。

藥物開發和商業化往往成本不菲,葉翠芬指,計劃的支援可幫助團隊完成研發轉化和臨床前開發,及啟動第一階段臨床試驗,並可望獲進一步的資金來完成臨床試驗並進行商業化。

此外,計劃亦為團隊提供了與各產業夥伴緊密合作的機會,包括戰略投資者的支持。

「產學研1+計劃」首批獲資助項目

精選項目|高效可印刷式光伏電池

同樣獲「產學研1+計劃」資助的「新一代可印刷式高效光伏的批量化生產」項目,由香港城大化學及材料科學講座教授任廣禹帶領,針對太陽能的發展,團隊採用低溫溶液制程印刷的鈣鈦礦光伏技術,證實實驗室效能從3.8%迅速提升至26.1%,發展速度亦與矽基光伏相媲美,在生產上具備巨大潛力。

任廣禹昨日介紹,該技術可於100攝氏度下生產,較晶硅光伏產品的1,000攝氏度大大減少能耗,更可像「印報紙」般,生產太陽能光伏電池,因此鈣鈦礦光伏在發電效率上不僅可媲美第一代矽基光伏,且大幅超越碲化鎘及銅銦鎵硒等其他第二代薄膜技術。

此外,鈣鈦礦光伏對光照角度及強度的依賴性較低,並具備機械柔性,能輕易整合至各種場景,包括高樓大廈窗戶都可做成半透明太陽能電池,實現從建築一體化光伏到農業光伏,再至物聯網元件的電源供給,在商業應用上展現優勢。

城大團隊已創立初創公司匯科光能,專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任廣禹指,項目會直接參與「產學研1+計劃」第二階段的起動科研成果商品化,期望在一年半後建立一條年產能25兆瓦的中試生產線,推出產品予投資方亞比斯科技集團及港華智慧能源作應用試驗。亞比斯科技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宏輝表示,計劃由特區政府帶頭並支持,給予新能源業界和投資者「非常好的信心」。

(來源:香港文匯報A01:要聞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