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走過25年 中日韓合作「換擋提速」

大公文匯網報道,5月26日,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一連兩日在韓國首爾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強與韓國總統尹錫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出席三國領導人會議,就中日韓合作交換意見。今日(2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際鋭評」欄目發表題為《走過25年,中日韓合作「換擋提速」》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出,2019年12月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之後,三國合作陷入「停擺」;2024年5月27日,中日韓三方發表聯合宣言。文章表示,中日韓之間有不少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完全可以通過團結協作共謀發展。以下為評論全文:

25年前,也就是1999年,中日韓領導人在出席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期間舉行早餐會,啟動了中日韓合作進程。當時的目的是引領規劃三國合作,聯手應對亞洲金融危機。

25年來,三國合作在波折中前行,為促進地區和世界經濟增長、引領區域一體化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期間,由於新冠疫情以及美國在亞太挑動對抗分裂等因素,2019年12月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之後,三國合作陷入「停擺」。2023年11月,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推動兩國關係止跌企穩,也帶動中日、中韓關係出現改善,為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重啟創造了外部條件。

27日,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三方發表聯合宣言,一致同意致力於落實上屆會議通過的《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推動三國合作機制化,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

分析人士指出,在國際局勢動盪不定、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的背景下,此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召開,體現了三國對合作的重視和珍惜,也反映出日韓對華政策的理性回歸以及三國間政治氣氛的回暖。美國《外交學者》評價稱,此次三國領導人會議能夠舉行,本身就值得肯定。外界普遍認為,會議取得的成果標誌着三國合作再出發。

那麼,站在新的起點,中日韓合作如何「換擋提速」?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會上提出五點建議,呼籲推動合作全面重啟、深化經貿互聯互通、引領科技創新合作、拉緊人文交流紐帶、促進可持續發展。這得到韓日兩國領導人的積極回應。他們表示希望以此次領導人會議為新起點,三國保持合作穩定性和連續性。這充分說明,中日韓之間有不少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完全可以通過團結協作共謀發展。

這一點在會議成果上得到了印證。三方聯合聲明提出,將在深化人文交流、可持續發展、經貿、公共衞生、救災等六大領域推進合作。日本共同社分析說,這體現出三國在廣泛領域推進合作的決心,以及對地區和平與繁榮肩負的重要責任。

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加劇,「脫鈎」風險上升。中日韓作為亞洲地區重要經濟體,是搬不走的鄰居,也是分不開的合作夥伴。《日本經濟新聞》提到,當前,三國經濟總量在全球佔比從1999年的17%提升至24%,三國對外貿易總額佔全球的20%。中國是日本、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三國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金融穩定等領域有着廣泛的合作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日韓提出重啟三方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進一步加大經貿合作,特別是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在不少日韓媒體看來,這不僅對三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也會拉動地區和全球經濟回暖。此外,中方提出將在華建立「中日韓創新合作中心」,這將助力三國加快培育新動能,為各自經濟發展以及進一步合作注入更多動力。

中日韓三國地緣相近、人文相通。今年年初,在中日韓合作秘書處發起的「中日韓精神——2024年度漢字」評選中,「交流」以最高票當選。此次會議上,三國將2025—2026年定為中日韓文化交流年,這將推動三國人民從「居相鄰」到「心相通」,為三國合作打下更牢固的民意基礎。中日韓合作秘書處秘書長李熙燮認為,這些合作符合各自人民的期待,具有很大潛力。

客觀來看,中日韓合作有機遇也有挑戰。當前,美國正在加緊推動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去年8月,美方在戴維營召集美日韓峰會,意在拼湊鼓動陣營對抗的「小圈子」。日韓作為美國盟友,在發展對華關係問題上受制於華盛頓方面。此外,中日、日韓在歷史問題等方面存在分歧,影響到彼此的政治互信。有分析指出,下一階段,中日韓合作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取決於三國共同努力,尤其是日韓要避免外部勢力的干擾和破壞。

中國有句諺語,「遠親不如近鄰」。過去25年雖然歷經風雨,但中日韓共同探索了一條鄰國互利合作之路。面向未來,三方更需努力排除外部干擾,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同向而行,落實會議成果,推動中日韓合作再出發。這不僅會更好造福三國人民,也為地區和世界所樂見、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