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華晨宇 | 唱哥哥《我》吸第一批香港鐵粉

(香港文匯報 記者 胡若璋)一連三日的華晨宇香港《火星演唱會》,昨晚在中環海濱落幕。三日來,數萬「火星人」面朝維港,以首創的樂園模式的演唱會方式,給盛事之都香港帶來強勁消費活力的同時,也把內地新生代實力唱將的影響力和別開生面的超長演唱會模式帶來了香港。這對於正在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香港而言,既展示了內地藝人新的藝術風尚,亦完成了一次很好的文化交流。華晨宇與維港的夜共醉,做音樂的孩子。華晨宇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表示這次來香港學了新的廣東話,樂見不同地區的歌迷朋友們開心互動,這也是香港帶給他的多元有趣初體驗,更宣布「下一站」將赴南昌、合肥與重慶開騷。

三場火星騷完美收官 「下一站」南昌 合肥 重慶

一張門票體驗白天夜晚兩種不同感覺的演出,超過7小時的沉浸式參與;一場數萬人的演唱會全場站立,跟隨音樂舞動歡愉;演唱會現場有美食,有互動,有藝術裝置,有遊戲;來自各地背景各異的歌迷們盛裝出席,靚麗養眼……華晨宇樂園模式演唱會,為香港觀眾帶來了一次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

華晨宇稱,《火星演唱會》是不被定義的演唱會,歌迷穿自己喜歡的服裝來聚會,他也會準備一些比較特別的服裝來見面。在他看來,舞台造型也是演唱會視覺享受的重要元素,除了給大家帶來驚喜的觀感之外,舞台造型需要和演唱歌曲作結合,營造更好的現場體驗感。

華晨宇與萬人「共創」香港回憶。

本次在港的夜晚場次,華晨宇的一襲長髮、定製禮服的造型也登上內地社交平台的熱榜。不少到場的內地歌迷也盛讚,華晨宇在香港玩出了更加自由的舞台風格。

對此,華晨宇說,《火星演唱會》每一場服裝都不一樣。他希望,來《火星演唱會》的觀眾不止是來聽的,還需要有很多情緒上的感受。他也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現場會看到很多穿婚紗的歌迷,也有穿着喜歡的cosplay前來,穿喜歡的衣服,帶着喜歡自己的心情,一起做音樂的孩子。

不少粉絲席地而坐享受音樂。

準備了40多套定製款服裝

本次香港《火星演唱會》,華晨宇和團隊準備了40多套服裝,包括很多定製款。通常下午場,他就選擇簡單舒適的造型搭配上台,帶給大家一種逛樂園的愜意;晚七點入夜的維港摩天輪下的舞台,在極盡華麗的燈光舞美中,華麗的定製舞台服也能帶着大家更好地着陸音樂星球。

華晨宇興奮躍起,肆意放鬆。

例如第一天《我》這首歌的舞台服裝,華晨宇想要傳遞一種烈焰且摩登的感覺;第二天晚上,猩紅騎士釉面玫瑰花套裝,則用了PET釉面立體花朵刺繡工藝。華晨宇說,這種手工感很有實驗性,也是一次很特別的造型體驗。雖然,每日大概只有6套造型與大家見面,但服裝也是一種態度,自由自在是他帶給歌迷肆意的熱烈和充分的探索。

◆華晨宇不改活潑鬼馬本色。

唱哥哥《我》吸第一批香港鐵粉

香港作為發展和孕育中國流行音樂和流行文化最為特殊的一座城市,帶給華晨宇最直接的影響是,來到香港,唱偶像的歌曲,不作任何改編,便是他的致敬。熟悉華晨宇的人都知道,他喜歡張國榮(哥哥),要唱《我》這首歌是需要在一些盛大的場景進行。當初在《快樂男聲》參加比賽時,華晨宇唱這首歌便積攢了他第一批「死心塌地」的歌迷。

去年在北京鳥巢開啟四面舞台,華晨宇再唱這首歌。他說,在一些對自己有紀念意義的時刻,他就會想和大家分享這首歌。在香港的《火星演唱會》唱哥哥的《我》,華晨宇告訴團隊,這首歌曲不做任何改編。

維港的風,夜晚的旖旎,影像裏的傳奇,歌聲裏不曾遠去的經典。也是站在中環舞台上,華晨宇給自己創造的一個特別時刻。

場外的中環海濱道,也在上演一些有趣的時刻。華晨宇從身邊工作人員處獲悉到一個好玩的現象:一連三日中環演唱會場館周邊,有很多海外朋友駐足,跟着音樂旋律舞動。音樂的能量和魅力,能讓更多人原地開心,華晨宇說,這是每個歌手和音樂人的幸福時刻。

讓內地和海外音樂文化產生交流

「不管是專程來,還是路過我演唱會停下來聽的朋友,祝我們一起享受音樂的美妙。」華晨宇給出心裏話。都說,音樂就是交流最好的橋樑,作為一名歌手能夠讓大家通過《火星演唱會》有更多的互動,認識新的朋友,讓內地和香港甚至海外的音樂文化產生交流,意義非凡之處在於給每個享受其中的人種下了一些美好的種子。

華晨宇期待,帶着《火星演唱會》走千山過萬水,也是希望大家能去見識不同的文化特色,有不同的花火碰撞。萬人「共創」的音樂美景,也令場內外的人沉醉。每到一個地方,如何融入當地特色?除了「一站式」呈現本地美食特色之外,在香港也在打開觸覺吸收香港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人文氣息。 在中環這個舞台看香港,視野開闊,有一種無與倫比的舒暢感。歌迷上台,相比在舞台下看演唱會,視角和感受完全不一樣。華晨宇也希望讓歌迷從自己的視角感受現場,看到他眼中演唱會現場的樣子。

演唱會在港舉行期間,華晨宇為了護嗓都以清淡白粥為食。行程匆忙,還沒來得及品嘗香港美食。但一連三日用廣東話和歌迷互動,華晨宇用粵語講「歡迎回家」已經越來越順口。這次來香港,學了新的廣東話,也看到很多生動的粵語表達。看到社交平台上有內地歌迷問香港朋友:「招積鬼馬」是什麼意思?華晨宇樂見不同地區的歌迷朋友們開心互動,這也是香港帶給他的多元有趣初體驗。

也是在26日最後一場,相比之前內地每站演唱會尾聲官宣「下一站」,此次在港,華晨宇一口氣「官宣」南昌、合肥、重慶三個城市的體育場館演唱計劃。

特寫|流行買一份報紙細品香港

粉絲變讀者,購報的熱情高企。大公文匯傳媒體記者任青 攝

華晨宇來港開演唱會,也掀起了一個新的潮流:買報紙。翻開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不少歌迷分享着個人的香港時刻。「最近買了很多報紙,樓下711都快認識我了」「香港報紙很敢寫」「還得是港媒」「招債鬼馬是什麼意思?」諸如此類的帖文,熱評互動不斷。

而在「香港文匯」「大公天下」的小紅書賬號下面,粉絲變讀者,購報的熱情高企之外,也成為各地年輕人交流的中轉站。一邊聽歌,一邊在文字裏感受偶像的能量,也是本次來港參加《火星演唱會》,很多年輕歌迷的新鮮體驗。

「一直都知道香港是潮流和傳統兼具的國際化大都市,能在快節奏的都市裏,買一份報紙細細讀來,香港的兼容一面,就此具象。」有網友說。

粉絲在高鐵上翻閱報紙。

記者也留意到,不僅有在內地的年輕人求購關於華晨宇的香港專訪報道,也有遠在美國的香港歌迷請家裏人購買收藏華晨宇的專訪文章。「報紙文字帶來的閱讀感受,有點古典美的感覺。」也有不少內地網友好奇粵語裏的一些生動表達。而在香港的一些便利店和報刊亭,近日熱銷的香港《文匯報》《大公報》也令賣報哥姐們重新感受了「賣報」的高光快樂。來港買一份報紙,閱讀香港,或許也可以成為外地遊客來港遊玩的「照例」體驗。

記者手記:四面八方趕來 成就「他」 也一起寫下「我」

粉絲為看偶像特意精心裝扮。
有女粉絲穿婚紗前來睇騷。

第一次採訪華晨宇是10年前,那時候他還是呆萌且時常會放空的「快樂男生」;去年在《聲生不息 寶島季》裏,他說香港演唱會在計劃了。時隔一年,又是初夏微微熱的五月,他終於帶着他全新的《火星演唱會》來到香港中環,面朝維港,在首日的「花雨」裏嗨唱。

在高樓林立的中環海邊,華晨宇召集着他的「火星人」相聚。有身着婚紗,有cos各種二次元的少男、少女……認真赴一場「火星人」的聚會,這種「花火」的能量外溢到中環的街角、維港之畔,也帶給「盛事經濟」發展中的香港一場流動的花火景觀。

青春的氣息充溢香港。對受過港樂影響的華晨宇和其粉絲們來說,2024香港《火星演唱會》是他們心中難以磨滅的香港記憶。更別說,那些曾經因為他在翻唱張國榮歌曲《我》而垂直入坑的歌迷。

華晨宇個唱場面墟冚。

有喜歡了華晨宇10年的歌迷說,此次在香港,他唱了《我管你》《我離孤單幾公里》《枕邊故事》這些屬於他的「老歌」,也和粉絲分享未公開發布的私藏《高手歸來》,還有那些為遠道而來的粉絲提供了一些旅行美好感受的《尋》……在內地樂壇活躍10年,越來越具人氣和氣場的他,在香港演唱會的舞台上越發顯露出巨星的鋒芒。

駕輕就熟的台風,肆意放鬆的狀態,對自身音樂的駕馭感,以及那些反差萌的片刻……搖滾氣質,自由靈魂,這是華晨宇和歌迷帶給香港民眾的一次新潮直擊。

連唱三天,華晨宇的歌與維港的夜共醉。跟着《火星演唱會》的鏡頭,掃過中環的摩天輪,掃過維港的天星小輪,掃過連續兩天來聽歌的海鷹,華晨宇為香港帶來了屬於內地新生代偶像歌手的能量與實力,也傳遞了華語音樂的多元和自由。

自由地唱,盡情地愛,快樂地生活。他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一起成就他,也一起寫下「我」,同樣一起為香港發展「盛事經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源:香港文匯報A14:娛樂 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