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費困擾幼園 校長倡獲政府津貼

荃灣商會朱昌幼稚園的小朋友們,將垃圾分類並投入不同的回收桶。

(大公報 記者 魏溶)大公報facebook早前開展問卷調查,收到超過3萬份回覆,當中逾九成市民不支持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垃圾收費對象亦包括學校等團體機構,其中幼稚園每日都產生大量垃圾,包括學生的餐盒、教學紙張、尿片等。《大公報》專訪兩位幼稚園校長,了解到幼稚園需節省其他開支以應付指定袋帶來的額外支出;嬰幼中心每日拋棄大量尿片,則面臨分類難、費用高等問題。

荃灣商會朱昌幼稚園校長、教聯會副主席林翠玲認為,政府可考慮提供長期的「垃圾津貼」,為學校、家長提供更多指引,做到「先習慣,後收費」。

荃灣商會朱昌幼稚園校長、教聯會副主席林翠玲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目前幼稚園每日產生的垃圾,估計要用7個50升的指定垃圾袋包裹,每日花費近40元,按照每個學期190日計算,因丟棄垃圾的額外支出約7300元。

至於桌椅板櫈等大件垃圾,林翠玲指出,目前學校早在收費開始前更換了一批桌椅,以避免垃圾收費後產生更多支出。至於未來更換桌椅時應該如何處理,林翠玲坦言「現時並無預案」,將視乎屆時情況處置。

無意向家長收回費用

作為參加免費幼稚園計劃的學校,林翠玲直言不會向家長額外加收指定垃圾袋的費用,只能從其他方面節約開支,例如和茶點供應商「講講價」。

對於育嬰院而言,嬰幼兒每日消耗不少尿片,林翠玲說「沒道理叫小朋友把尿片帶回家」,因此育嬰院及幼兒中心面對的垃圾費用一定較一般幼稚園多;至於一些大型的學校,林翠玲預計每學年因丟棄垃圾要花費逾萬元。

位於土瓜灣的美雅幼稚園及嬰幼中心,除了一般的幼稚園學童,也提供2歲以下幼兒服務。校長盧笑賢表示,以普通白色大垃圾袋計算,每日需要拋棄十餘個,盛載包括尿片、教學用紙張、廚餘等垃圾。

盧笑賢續指出,嬰幼兒在校期間至少需更換三次尿片,按照學校有30個小朋友計算,每日至少拋棄90張尿片。大公報記者到校了解,發現大廈要求幼稚園在拋棄小朋友用過的尿片時,須先以膠袋獨立包好,然後拋棄至大型垃圾袋內。這些獨立包裹的尿片佔據大垃圾袋的不少容量。

幼園應納入試行計劃

「如果開展垃圾收費,我們是否需要把BB的尿片分為一袋,廚餘一袋,課室的垃圾一袋,其他垃圾一袋?」美雅幼稚園的老師無奈地表示,現在上午及下午都要分別清理垃圾,即使使用價值11元的100公升指定袋,亦難以處理每日拋棄的垃圾,且尿片難以分類,不知垃圾收費後該如何處理。

盧笑賢預計,如開展垃圾收費,每月需支出6000至1萬元,直言由於現在出生率不足等原因,政府提供的資助額亦隨之減少,學校需要自負盈虧的同時負擔垃圾收費,帶來不小壓力。至於大型垃圾,盧笑賢表示,會涉及到需要更換枱櫈等,惟現時尚未有妥善計劃。

早前政府開展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有不少居民反映收費貴、負擔重等問題。林翠玲和盧笑賢皆表示,學校希望響應政府減廢工作,也願意支持環保,但認為不應在有關配套不足的情況下,於8月1日全面開展垃圾收費。盧笑賢表示,政府應考慮在「先行先試」計劃加入以幼稚園為主的學校。

冀準備妥善才開展

林翠玲建議政府考慮為學校發放「垃圾津貼」,認為垃圾津貼可以按人頭、按學校長期發放,相信可以緩解學校壓力,有關津貼也可在若干年後再檢視及優化。林翠玲又透露,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家長對於垃圾收費的反應一度「好嬲」,不僅非華語家長一頭霧水,本地家長也不甚了解,她建議政府應聽取民意,對計劃作出更多解釋和指引,準備妥善才開展。

盧笑賢表示,政府應做好回收配套,包括提供更多回收箱、回收站,供市民適應及習慣,特別是需要方便市民進行廚餘垃圾的拋棄和收集。盧笑賢續指,外賣服務中一次性可能產生數個膠盒,認為除了向市民進行收費,更可以從源頭找問題,減少垃圾產生。

王惠成認為當局可提供額外的津貼予中小幼學校,用於支付指定垃圾袋的費用。

業界建言|學界:「綠在區區」可到校回收廢紙

除卻幼稚園,中小學也同樣面對垃圾收費帶來的改變和思考。沙田區議會議員、沙田培僑書院副校長王惠成認為,目前暫不應當於8月1日全面開展垃圾收費,政府應該提供時間表,在每個節點達成對應目標,給市民提供更多指引和支援,之後再逐步展開。希望教育局可以提供進一步的指引給學校,包括可以考慮額外的津貼提供給不同中小幼學校用於支付指定垃圾袋的費用。

一條龍學校 垃圾量更多

王惠成表示,培僑書院作為一條龍中小學,約有2200名師生,亦設有校內餐廳,每日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如開展垃圾收費,需要購買大量指定袋,會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王惠成表示,希望教育局可以提供進一步的指引給學校,包括可以考慮額外的津貼提供給不同中小幼學校用於支付指定垃圾袋的費用。

學校難免會產生大量廢棄紙張,目前培僑書院正推行無紙化,包括通過網上平台發布公告、提交申請等,希望以此減少丟棄的紙張數量。

至於已產生的廢紙,王惠成認為可通過正在推行的「綠在區區」計劃進行回收,但一方面學校距離最近回收站較遠,難以將全校拋棄的紙張送至回收站;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學校放學時,回收站往往也已經關閉。他建議,未來「綠在區區」如能定期到校回收,會更加便利師生,也更利於環保回收。

他山之石|日本小學道德課 培育回收意識

在處理垃圾上,到底是先實施垃圾收費,還是先做好垃圾分類回收?最重要的還是宣傳教育,從小培養環保意識和垃圾分類回收習慣。

居住於日本大阪的中國人張女士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她所在的大阪府高槻市並未實施垃圾徵費,也不需要用指定垃圾袋,不過當地人重視垃圾分類,在教育上更是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們的習慣。

「日本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就會被要求將出門產生的垃圾全部放在自己包裏帶回家處理,這也是日本人從小養成的習慣。」育有兩個兒子的張女士表示,日本的小學有一門道德課,主要是向學生科普各類生活常識,當中也包括垃圾分類和環保。其中一點,就是日本人會被教育盡量少在公共地方丟垃圾。

垃圾分類回收亦是日本環保教育的另一重點。張女士表示,日本的學校會鼓勵家長做環保公益。例如,如果家長買了有可回收標識的物品,學校會鼓勵家長不要丟掉,而是將該物品拿給學校,學校會將其捐贈或賣錢,用於幫助貧困地區的兒童。「這個是學校希望家長配合的環保行動,以衣服居多。」

髒尿片亦要帶回家處理

對於有香港幼兒園校長擔憂垃圾量大,尤其每日有大量的尿片需要處理,增加校方財政負擔。張女士分享,在日本一些幼兒園,孩子用過的尿片會被要求帶回家,不存在幼兒園要自己處理尿片的情況。在被問及要求家長將髒尿片帶回家的原因時,市政人員表示主要是園方希望家長根據兒童排便了解其身體狀況、幼稚園存在垃圾存放收集問題、沒有相關預算、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等。

亦有旅日網友表示,日本的幼稚園裏不設垃圾桶,是為了保持環境的乾淨整潔,給幼兒們創造符合生長活動的條件。

日本垃圾分類配套較完善,而且當地人從小就培養分類回收意識。

(來源:大公報A3:要聞 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