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技活動周舉行 廣州推出400餘場群眾性科普活動

廣州中小學生來到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了解實驗動物的培育情況。(大公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 攝)

(大公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科普活動對於激發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創新思維和科學精神,具有重要意義。5月25日至6月1日是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廣州推出400餘場形式多樣的群眾性科普活動。其中,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參與科技周活動時,以自身參與科普創作獲獎的案例,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分享創新成果、助力科學普及。記者了解到,除了科普博物館、科技企業、公益機構參與,廣州國家實驗室、呼吸疾病全國重點實驗室、生物島實驗室、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等在穗的國家級、省市級重點科研單位亦積極參加,敞開大門讓市民參與科普課程、科學體驗活動。

在科技嘉年華活動上,華南農業大學帶來不少新奇的科學體驗,吸引大量市民和中小學生駐足。在華農3D打印技術與應用科普基地,科研人員向小朋友們展示了他們利用3D打印技術及PHA等材料製作的小龍、小船等作品,讓很多小朋友不由得發出驚嘆之聲。在華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展位上,科研人員展示了他們開發的紅火蟻防控餌劑、紅火蟻過敏脫敏牙膏、火紅蟻植物防叮液等產品。

小學生走進實驗動物監測所

學生在科技工作者的指導下動手操作。(大公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 攝)

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領域的科學研究,包括疾病的研究、藥物的開發,都離不開動物實驗。所有的動物實驗,都離不開實驗用的動物,以及相關的安全監測和評估。25日,超過30名中小學生來到位於廣州科學城的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科技工作者為他們展示了實驗動物的培育、飼養、實驗動物監測以及世界動物實驗發展的歷史。據介紹,廣東省科研單位的動物實驗開展之前,都需要在這裏接受檢驗測試、安全評估等各項監測工作。

通過科普活動,小朋友們第一次知道,除了白鼠,實驗動物還包括兔子、比格犬、豬、猴子、魚類等。所有的實驗動物,都是經過精心培育和餵養。來自社會上的養殖場、動物園的動物,並不能成為實驗動物。

科普專家向小朋友們介紹每一種實驗動物的具體作用。(大公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 攝)

事實上,每一種實驗動物,都有側重的研究領域。比如,比格犬擁有發達的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被廣泛應用於藥品安全性評價試驗、慢性疾病實驗研究、實驗外科學等;豬和人類在解剖學、生理學上較為接近,器官體積與人類相近,是異種器官移植最受關注的實驗動物。

近年來,人畜共患疾病備受關注。比如最近網上熱議的狂犬病,是一種人、犬共患病。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科普專家介紹,可人犬共患的疾病還包括結核病、犬蛔蟲病、布氏桿菌病等,因此,在與寵物狗相處時,一定要注意防範,講究個人衞生。

在廣東省動物實驗監測所,小朋友們還穿上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近距離觀察不同種類實驗室,並嘗試進行餵食。

「我平時在課外書、電視上就看很多有關醫學的科學知識,今天到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參觀,學習到了更多不一樣的知識。比如,原來,每一種疾病對應的實驗動物是不一樣的,非常受啟發。以後,我也要做一名科學家,通過試驗研究治療疑難雜症的藥物。」來自廣州市體育西路小學二年級學生梓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