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垃圾收費何去何從?
文/興銀
城中熱話的垃圾收費政策,可能要再次押後。政府早前將垃圾收費政策押後至8月1日起實施,政府部門及部分指定地點則4月1日起先行先試。今日有消息指,政府將不會如期在8月1日推行計劃,亦不會訂下具體實施日期。消息又指,當局將繼續向公屋免費派發指定垃圾袋半年,讓市民適應使用指定袋,並會有條件向私樓派指定垃圾袋。
垃圾收費持續引發社會各界熱議,自然是這項政策和每位市民密切相關,將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基於此,政府選擇14個處所,進行為期近兩個月的試點,通過先行先試發現並解決問題,值得肯定。環境及生態局向立法會提交的試點報告顯示,不少居民反映垃圾收費擾民,還有表示收費太貴,負擔很重,擔心法例生效後會增加四處亂拋垃圾的情況;試點住戶指定垃圾袋使用率參差不齊,住宅試點平均只有兩成至五成多不等。
目前,本港的主流意見、各持份者對實施垃圾收費仍抱較大疑慮,在思想上、經濟上均未準備充分,政府確實應持續完善相關配套、做好公眾教育、增加鼓勵誘因,循序漸進,給予市民更多時間適應,為落實垃圾收費、推動環保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不過,在循序漸進推進垃圾收費的過程中,不要忘記垃圾收費只是減廢的其中一種手段,更不要忘記實現環保減廢的其他有效手段。
首先,教育市民從源頭減廢,在操作上需要簡便易行,更好讓市民接受。垃圾收費是讓市民把所有垃圾都裝入指定垃圾袋,通過增加收費的方式讓市民學會減廢。本意是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中並不好實施。且不說可能有市民亂拋垃圾,就說在不少大廈後樓梯加裝CCTV,監察住戶是否存在違規丟垃圾的情況,在操作層面就很難執行。
舉例來說,現在不少市民喜歡網購,不少網購都有包裝,如果要丟一個網購的紙箱,還需要花11元錢去購買標籤。如何讓市民接受呢?要丟棄一個地拖棍,如果不想花11元買標籤,還需要市民自己鋸開兩段,市民又怎麼會主動支持呢?
同時,垃圾收費需要市民購買指定垃圾袋,市民現時丟垃圾一般都是自己購買相對便宜的垃圾袋。既然都是要花錢買垃圾袋,政府如何說服市民「指定垃圾袋比一般垃圾袋更環保」?環保團體積極倡導2040年全球塑膠產量減少60%,用指定袋丟垃圾又如何能達到「減塑」的目標?
其次,教育市民從源頭減廢,需要實施垃圾分類。通過垃圾分類,把可以回收的垃圾統一分類存放,及時運送到回收點,可以減少垃圾。香港一般會接受9種常見回收物,同時參考了內地的經驗做法,回收可以儲存積分,積分可以兌換日用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市民進行垃圾分類的意願。不過,現時服務全港的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至今只有約220個公共收集點,且很多為流動收集點。每周按時間表出現在不同的區域,每次僅運作3小時,對市民來說實在不太方便。政府和社會需要做的,就是根據實際需要,增加「綠在區區」公共收集點,讓回收真正做到便民快捷。
再次,從源頭減廢,除了垃圾分類,還要落實好廚餘回收。在香港,廚餘佔香港總體棄置廢物的三成,亦是最大類別。推動廚餘垃圾的回收,亦是實現「源頭減廢」的重要方式。據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環保署回覆指,截至2024年1月15日,共449個智能廚餘回收桶於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包括鄉村)營運,服務約1000棟樓宇。數百部智能廚餘回收桶服務約1000棟樓宇,即是平均每棟樓宇連一部廚餘機也不足夠,而且每部廚餘機只能處理20戶的廚餘,情況相對不理想。換言之,大部分的私樓及公屋住戶,即便有心去廚餘回收,也沒有地方可回收,廚餘仍然要作為垃圾,付錢丟棄。
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報告亦直言,廚餘回收成本高,而現時整體的廚餘收集點的數量和覆蓋度仍不足。不少居民普遍認同需要一個便民的回收網絡,讓市民可以透過回收廚餘來減少棄置垃圾的費用。
在推動增設智能廚餘回收桶的過程中,還要注意:部分屋苑大廈有沒有足夠地方放置智能廚餘回收桶、回收桶的清理是否及時、會否有居民將非廚餘垃圾放入智能廚餘回收桶以及如何處理等。只有提前想好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才更有助於通過廚餘回收,實現從源頭減廢。
最後,在垃圾越積越多的背景下,如何進行垃圾處理方式的革新至關重要。根據2021年的數字,香港每天約有11358公噸都市固體廢物被棄置於堆填區,當中約3437公噸(佔30%)為廚餘。而且,垃圾堆填會佔用香港寶貴的土地資源,同時對堆填區周圍一定範圍內的住戶產生滋擾。
在鄰近香港的廣東,生活垃圾焚燒佔比已高達81%,更有10個地級市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就是垃圾焚燒發電。經過充分焚燒的垃圾最終會有三大類剩餘物,分別是爐渣、飛灰和廢氣,爐渣由第三方運出去進行分揀後製成人行道的磚塊;僅約2%的飛灰經檢測合格後運至填埋場。廢氣則被層層過濾,在嚴格的標準以下排放。至此,原本污染環境的垃圾,從「無處安放」實現了「變廢為寶」。
其實,對人多地少的香港來說,也適合垃圾焚化發電。這方面,香港已經展開了積極行動。明年,垃圾焚燒發電也將在香港照進現實。香港首座生活垃圾焚化爐預計投入服務後,每日可處理3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第二座亦在興建中。
相信越來越多的「綠在區區」回收點、智能廚餘回收桶、垃圾焚化爐投入服務之後,香港也能逐步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進而達到「綠色社區、環保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