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GDP達10% 中國數字經濟「長」得快

(大公報 記者 何德花、蘇榕蓉)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2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開幕。本屆峰會是中國數據工作體系優化調整後首次舉辦的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更加注重專業性、注重服務企業、注重數字體驗以及對話交流。各大參展企業聚焦新一代數字技術,充分展示了數據要素和數字智能創新方面的成果,工業互聯網數據化優勢表露無遺。不少受訪企業表示,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挖掘數據資源,利用數據驅動業務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本屆峰會還首次設置了香港館以及兩岸融合專區。

大會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保持穩健增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0%。

今年的數字峰會,不僅企業代表佔比大幅提升,現場體驗區設置了超100項互動體驗項目,特別是AI智能技術的應用,已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公報記者在中國移動展區看到,「AI+」產業數字全景展示,吸引眾多民眾體驗。中國移動除了展示一系列圍繞生活場景「衣食住行」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外,應用於礦山、化工、產業園區等行業場景的工業機器人,則為傳統生產型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

「AI質檢師」 技驚四座

在「AI+智慧紡織」展示區,現場工作人員告訴大公報記者,這套AI質檢系統已應用在福州長樂的福建省東龍針紡的紡織車間。「AI質檢師」可以識別棉布、牛仔、化纖等六類面料,通過圖像識別和機器學習算法,能快速適配多種面料花形,並快速高效地檢測出布匹是否存在瑕疵,同時聯動生產管理系統、配置停機策略,有效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福建東龍針紡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劉小強告訴記者,此前,東龍針紡車間每天要檢測6到8個花形、共250千克產品,花形繁多、紗線細膩又複雜,人工質檢工作強度大,檢測效率和準確率也很難保證。引進瑕疵AI視覺識別檢測系統,相當於請來「AI質檢師」給產品「找茬」,瑕疵檢出準確率從70%提升至90%,企業原料節省5%以上,驗布環節人力節省五成以上,每年可節省成本數百萬元人民幣,是提升新質生產力的一個成功案例。

縮短生產周期 快速響應市場化

「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發揮數據要素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創新出新的生產力,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參展商中國電子展區李姓工作人員告訴大公報記者,在製造業中,通過工業互聯網收集的數據,可以與機器學習模型結合,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產品質量,潯興拉鏈的數字化轉型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據介紹,潯興拉鏈利用企業微信進行內部管理和外部溝通,實現了訂單查詢、質量管控、經營報表、合同管控等功能的數字化。在生產流程數字化上,潯興拉鏈也進行了數字化改造,通過系統實現生產進度的實時監控和管理。通過數字化管理,縮短了生產周期,實現了快速響應市場化的能力;同時也通過數字化轉型,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

首設香港館 業界盼閩港拓數據合作

以「智慧香港數字共融」為主題的香港館今年首次亮相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香港特區政府駐福建聯絡處主任鄭震生介紹,此次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設立香港館,不僅是香港參與國家大型科技展會的重要里程碑,也為促進香港與內地,尤其是福建省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交流開闢了新路徑。受邀參加本屆峰會的香港科創業界代表受訪時表示,期待閩港拓展跨境數據合作,有效發揮新質生產力。

鄭震生介紹,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金融和商業中心,一直致力於推進科技創新,以增強競爭力。此次在數字峰會上設立香港館,是向國內外展示香港在數字科技、智能城市建設等領域成就的絕佳機會。主要展示包括智能交通系統、智能醫療服務、創新的環境保護方案、政府服務的數字化轉型以及促進經濟發展的智能解決方案等最新成果。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會長楊德斌受訪時表示,閩港在數字經濟方面合作,香港可以通過數據跨境流動將數據存儲到福建、在福建運算。楊德斌介紹,去年,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北京簽署了《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閩港同樣需要聯手建立數據流通機制,共同推動閩港數據跨境流通工作。

(來源:大公報A13:內地 202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