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激活「演唱會經濟」 唱好「盛事之都」美名

內地歌手華晨宇在香港中環海濱舉行為期三天的演唱會,大批歌迷蜂擁而至。長久以來,香港既是華語音樂的重要創作基地,也是海外樂隊和歌手開拓東方市場的重要踏板,在港舉辦的經典演唱會多不勝數。演唱會既滿足本地歌迷與偶像見面的願望,也為香港引來各地旅客,推動消費。特區政府與業界合力提升硬件軟件,令更多、更優質的演唱會在港舉行,更有效彰顯文創產業的價值,唱好「盛事之都」美名。

音樂既是藝術娛樂,也可製造經濟價值。有經濟師估算,美國樂壇天后Taylor Swift在新加坡舉辦的6場演出,為當地帶來39億港元的巨額收益;周杰倫今年4月杭州開唱吸引場內場外50萬觀眾,直接帶動了杭州文旅消費13.16億元人民幣。

香港樂壇本身百花齊放,群星拱照,有「四大天王」,鄧紫祺、陳慧琳等,粵語流行曲在世界各地廣為傳唱,有「香港演唱會最高殿堂」美譽的紅磡體育館,更留下不少天皇巨星歌手的足跡。香港有質素優良的演唱會場地,有經驗豐富創意十足的統籌團隊,有影響力廣泛的大眾媒體,也有懂得欣賞音樂的觀眾。如果能夠將演唱會活動由一般商業娛樂活動,提升至經濟策略層級,與其他文化、旅遊相關經濟活動聯動,將可產生不可忽視的經濟新力量。

不過,本港演唱會能夠圓滿舉行,背後牽涉各種硬件軟件配套,香港須時刻鞏固升級,與時俱進。

第一是讓演唱會有更多場地選擇。如同體育活動一樣,本港的演出場地數量已見飽和,成為發展「演唱會經濟」一大障礙。不少音樂人都慨嘆,現時要爭取場地舉辦表演十分困難。而且,時下世界級歌手普遍流行舉辦容納數以萬人的超大型演唱會,本港具類似規模的演出場地並不多,不一定符合他們預期。要促進「文化+」、建設「盛事之都」與「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引群星、獻好歌,開拓更多更新的演出場地,應列入特區政府的優先議程。啟德體育園將於明年落成、可容納5萬觀眾、配備開合式上蓋和靈活的草坪系統令人期待,除了是一個優質的體育場地,更可被考慮用作舉行大型音樂會之用。

第二是促成演唱會與商界聯動。現時兩地人員來往方便頻繁,下周一起,透過「個人遊」來港旅遊的城市,將增至59個。樂迷慕名來港「朝聖」看演唱會,可成為香港旅遊賣點。許多城市通過大型演唱會在當地舉辦,提供交通、餐飲、景點等,體現出演唱會可以產生許多邊際效益。在推動「演唱會經濟」的政策中,要推動本港商界增加贊助、推出優惠的意慾,使演唱會在票房以外製造更多元化經濟收益,惠及主辦方和本港服務業。

第三是完善體驗,注重歌迷需要。近年舉辦的大型表演,多次出現網上購票系統「大塞車」的情況,引起大眾不滿。維多利亞港元旦煙花匯演,口岸一度擠塞,旅客通宵滯留。至於香港夏天常遇極端天氣,引致表演取消,觀眾失望而回,過去也是經常發生,部分業界以「習以為常」視之,退票或改期了事,未有特別改進安排。大型演唱會人流多、成本高,境外觀眾多,歌手檔期也很緊密,挑戰甚鉅。香港要直面問題,提升各種細節安排,積累經驗,即使面對意料之外情況,也要盡量為觀眾作最妥善的安排,展現良好的服務水平。

不論由本港歌星舉辦,還是邀請外地歌星舉辦演唱會,都能為香港的生活添上不少繽紛色彩。創造完善的市場鏈條,能使「演唱會經濟」發揮更大潛力,塑造香港良好國際形象,推動香港文化「出海」。

(來源:香港文匯報A07:要聞 202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