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先行先試」不如人意 垃圾收費擾民

(大公報記者 劉碩源 曾敏捷)為期兩個月的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昨日結束,政府向立法會提交報告顯示,不少試點的居民認為垃圾收費擾民、收費貴、負擔重;商戶認為經濟環境差,垃圾收費是勞民傷財;物業管理與清潔承辦商認為需增額外人手與雙倍時間「執手尾」,有清潔工更表示若推行垃圾收費便會轉行。居民、商場商戶、食肆員工均要求擱置垃圾收費。

政府將於下周一向立法會交代垃圾收費計劃下一步部署,據了解,政府內部評估認為,「先行先試」調查已反映難以強推計劃,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應聽取民意。政府將多管齊下,包括做好垃圾分類回收配套、加強宣傳教育,推動源頭減廢、加快大型焚化設施建設等。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認為,垃圾收費不應強定實施日子。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楊永杰表示,相信政府會順應民意。

「先行先試」計劃於4月1日起在14個試點進行,政府在試點免費派發指定袋和標籤,各試點均有環境保護署專隊記錄及處理問題。環保署昨日表示,該計劃於昨日結束,該署已聯絡各試點。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將於下周一召開聯席會議,政府將於會上交代計劃報告,解釋政府的整體想法和做法。

三無大廈指定袋使用率僅兩成

環境及生態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表示,「先行先試」整體大致按計劃進行,各試點領取指定袋的比率達八成至十成,但使用率參差。院舍、食肆和政府大樓等地點,基於相關管理層的要求,全部都轉用指定袋棄置垃圾;商場店舖使用率大致達到七成。但在公私營住宅和三無大廈,使用率只有兩成至約五成多不等,更隨着時間逐步下降。(詳見表)

政府透過區議員在試點進行問卷調查,訪問了750名居民、清潔工、物業管理和商業營運者。居民指指定袋收費過高,認為應先加強回收配套,45%表示遵從實行垃圾收費困難及十分困難。商場商戶認為經濟環境差,實行垃圾收費是勞民傷財,六成表示遵從垃圾收費困難及十分困難,建議推遲執行或取消。處所負責人、物管公司及清潔承辦商認為,需雙倍時間「執手尾」,預料需增加人手5%至30%,而管理費或服務收費要加價5%至20%不等。

憂亂拋垃圾加劇 衞生惡化

政府稱透過「先行先試」發現,居民處理垃圾的方式、前線清潔員工的工作流程、商戶與食肆和院舍的營運操作,有着各自根深蒂固的習慣或運作模式。總括來說,不少居民反映垃圾收費擾民,亦有表示收費太貴,負擔很重,擔心法例生效後會增加四處亂拋垃圾的情況,尤其是三無大廈附近和舊區,會產生市容衞生問題。前線清潔工大多表示因需另外處理沒用指定袋的違規垃圾,工作量大增,非常辛勞,有人擔心法例執行後,會與居民產生糾紛,甚至誤墮法網,個別工人說會因此轉職。食肆、商戶和院舍管理層普遍表示,垃圾收費對經營成本構成壓力。

民建聯昨日公布調查結果亦顯示,主流民意反對在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民建聯於4月及5月進行兩輪電話問卷調查,分別訪問810及750人,兩次調查均有約65%人不支持實施垃圾收費,約45%人認為根本不應該實施。不支持的三大原因分別是缺乏回收設施、加重經濟負擔及執法困難。

議員促做好回收配套及焚化設施

劉國勳表示,若如期實施垃圾收費將會造成極大混亂,對住戶及商戶經濟構成壓力。他建議政府實事求是,面對民意及現實情況,調整政策,做好回收配套及宣傳教育。由於無法預計最好的推行時機,他認為政府可保留主體法例,廢除現時載列於法例中的生效日期,無需設立新生效日期。

楊永杰相信,政府會順應民意,從善如流,暫緩落實垃圾收費。他強調焚化是處理垃圾的出路,政府應加快做好規劃及配套。

工聯會表示,環保減廢是世界潮流,也是必須處理的問題,但現時經濟環境相對不明朗,建議政府調整實施日期,讓商界及市民有緩解方案。

多個試點廢物棄置量不減

垃圾收費的政策目標是鼓勵市民源頭減廢,但「先行先試」報告結果顯示,三無大廈、商場的平均垃圾棄置量,與試行前比較相若。公屋及私樓的三個試點,以及四間食肆試點中,個別試點的垃圾量只減少約10%,其他則與試行前相若。(詳見表)

養成分類習慣 至少3年

政府透過區議員在試點進行的不記名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七成受訪居民表示,棄置垃圾量沒有改變。六成人表示,需更多時間改變生活習慣或熟習垃圾收費的執行細節,當中,約一成人表示需要3至4年,約兩成表示需要4年或以上。

至於商場商戶,沒有合適位置、工作崗位沒有時間進行分類回收。六成受訪者表示棄置垃圾量沒有改變。六成人表示需要更多時間改變生活習慣或熟習垃圾收費的執行細節,當中,約一成表示需要3至4年,約兩成半表示需要4年或以上。

食肆前線員工方面,11位受訪者中,9人表示實行垃圾收費有難度。有食肆員工指分類回收麻煩,令工作量大增,例如本來只負責洗碗掉垃圾,現在要分類廚餘、玻璃、鋁罐等額外工作;而且廚餘垃圾較重,亦有魚骨等尖刺物,會刺傷手及令指定袋易穿。加上垃圾收費增加商業成本,要求取消垃圾收費。

倘如期推行 清潔工:會考慮轉行

政府就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提交立法會的報告顯示,在不記名問卷調查中,住宅、院舍、商場的試點均有清潔員工表示,若實施垃圾收費,便不會再從事清潔行業。住宅及商場的受訪清潔員工,大多表示工作量及時間增加、工作變得複雜和工作流程改變,帶來不便。清潔工並反映,現實難以逐一檢查是否每件大型垃圾都已貼上指定標籤。

香港環保物流及清潔從業員協會理事長林有貴昨日向《大公報》表示,目前對市民的教育、清潔工的培訓以及相關配套不齊全,三無大廈常有隨意棄置垃圾問題,如推行垃圾收費,前線員工擔憂誤觸法網,早前有前線員工明確表示,垃圾收費太複雜,若政府強推,考慮轉行。他認為應取消或延遲推行。

香港環境衞生業界大聯盟召集人甄瑞嫻向《大公報》表示,有前線員工認為垃圾收費導致工作量增加、與居民爭拗增加等,若現時強推垃圾收費,不排除有前線員工選擇轉業。清潔業界普遍認為,8月1日不具備如期推行垃圾收費的條件。

(來源:大公報A1:要聞 202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