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費|「先行先試」匯報多意見轟「擾民」 環委會主席料當局暫緩實施

劉國勳表示,報告反映不同持份者對計劃抱有質疑,甚至被形容是「擾民」。(民建聯FB)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政府今日(24日)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提交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報告,下周一(27日)將到立法會交代垃圾收費未來路向。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今日見媒體時表示,報告反映不同持份者對計劃抱有質疑,甚至被形容是「擾民」,認為若如期於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將會造成極大混亂,亦對住戶及商戶經濟構成壓力。劉國勳相信,政府會暫緩實施收費,待條件及時機成熟再研究何時實施。

劉國勳引述「先行先試」計劃報告指,「先行先試」參與度以住宅最低,只有約20%至56%,「三無」大廈最低,而政府大樓及院舍達100%參與,可見管理程度及配套條件直接影響市民的參與度,建議政府考慮分階段推行,回收配套較完備處所可先行實施。另外,受制於「先行先試」未完全採用收費模式,垃圾棄置量減少幅度不大。不過,劉國勳仍肯定「先行先試」的重要性,指過程間推動處所增加回收設施,亦有居民會將回收物送往「綠在區區」,同時收集到實際意見,例如指定袋的設計如何更便利前線清潔工。

劉國勳表示,根據政府報告,「先行先試」計劃反映各持份者,包括住戶、清潔工、物業管理和商業營運者等皆對垃圾收費運作的認知不足;回收配套設施及教育不足,特別是廚餘回收桶;加上目前的經濟情況不明朗,對住戶及商戶構成壓力。劉國勳建議政府實事求是,面對民意及現實情況,有靈活做法,暫緩實施收費,調整政策,着力擴大宣傳教育,加快增加回收設施,逐步推進減廢工作,並定期到立法會匯報推動進展。

劉國勳認為,因為無法預計最好的推行時機,因此建議政府保留主體法例,廢除現時載列於法例中的生效日期,無需設立新生效日期。他說,待到回收設備及社會等預備好,經濟環境比較明朗,才是考慮重推「垃圾收費」的最好時機。他相信,近月就垃圾收費的討論令社會對回收及減廢意識提高,有助政府宣傳教育﹑逐步推進減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