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蘇納克政府走投無路

英媒形容蘇納克走投無路,提前大選亦無補於事。(設計圖片)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英國首相蘇納克出乎意料宣布7月4日舉行大選,在最新民調中,執政保守黨支持度大幅落後在野工黨約20個百分點,蘇納克政府顯然勝算渺茫。《金融時報》等英媒形容,蘇納克政府走投無路,試圖以通脹暫時趨緩爭取部分選票。但選民對保守黨連續執政14年的不滿情緒幾乎達到頂峰,蘇納克的「博一鋪」幾乎難以改變結局。

據《金融時報》稱,保守黨內尋找的合適選舉時機並未出現。英國經濟前景雖稍有改善,但並不足以改善民眾的幸福感,在管理經濟議題上,工黨在民調中穩定保持壓倒性領先優勢。早前還有聲音建議蘇納克在本月初一併舉行大選和地方選舉,但地方選舉結果沒有帶來任何鼓舞,保守黨遭遇災難性的失利。

經濟議題難令選民「轉軚」

分析認為,蘇納克敲定大選日期的最大理由,是相信經濟前景改善,能夠令政府宣稱英國「走出困境」。周三(5月22日)最新公布通脹數據顯示,英國物價漲幅正在放緩。但英倫銀行或推遲原定減息計劃,保守黨政府新一輪減稅政策覆蓋範圍也非常有限,令保守黨難以憑經濟議題令選民「轉軚」。

至於選民關心的移民和醫療議題,保守黨更難吸票。報道指出,保守黨政府強硬推行將難民遣送盧旺達的政策,早已引來不滿,跨過英倫海峽的人蛇數目不減反增,遣送政策還捲入巨大爭議。英國政府也無法給出任何證據,表明國家醫療服務(NHS)體系短時間內能顯著改善,患者就醫輪候時間依然漫長。

脫歐不再被多數民眾認可

分析坦言,保守黨近年連串操作已失去選民信任。蘇納克自身支持率持續下滑、前任首相特拉斯引起軒然大波的「迷你預算」,更是粉碎保守黨在經濟領域的聲譽。保守黨自詡有「里程碑意義」的英國脫歐,已不再被多數民眾認可。從前任首相約翰遜、特拉斯到蘇納克,一年內三度更換首相,早已加深民眾對政府執政混亂的印象。

《衛報》引述YouGov最新民調顯示,當被問及「誰能成為更好的首相」,工黨黨魁斯塔默領先蘇納克達16個百分點。工黨內部人士強調,本月初的地方選舉表明,支持工黨的選民均勻分布在全英各地,意味工黨憑藉現有民調優勢,可以獲得遙遙領先保守黨的席位。

《金融時報》首席政治評論員施林斯利稱,「今次大選將令人沮喪,不會有很多政策變革的細節,勝選者預計只會投入很少的時間,應對真正的施政難題。我們可以理解保守黨對選舉的擔憂:他們只能看到硬着陸,不論何時(舉行大選),結果都是一樣。」

英復甦緩慢債務高企 「經濟牌」惡打難挽選情

經濟是英國選民在大選之際最關心的議題之一。路透社指出,不論執政保守黨還是在野工黨勝選,都必須面對英國經濟復甦緩慢、債務高企的困境,阻礙政府提振經濟計劃。《金融時報》也稱,自從前任首相特拉斯因「迷你預算」險些引發危機後,保守黨在經濟領域的支持度被工黨反超,蘇納克就任至今一年半,都無力彌補差距。

路透社稱,英國經濟接連遭受脫歐、疫情和通脹打擊。自疫情以來,英國的經濟復甦在七國集團(G7)中僅略微優於德國。智庫「決議基金會」、「經濟績效中心」與慈善信託「納菲爾德基金會」共同研究顯示,按照購買力計算,英國中等收入人口較德國同水平人口貧困約20%,較法國同水平人口貧困約9%。

英國當局周三(5月22日)公布數據顯示,英國4月錄得2.3%通脹率,較2022年的11%峰值明顯下降,但路透社指出,英國的經濟沒有顯著好轉跡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周預測,英國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僅增加0.7%,到2025年約為1.5%,遠低於全球金融危機前2.75%的英國歷年平均增幅。

年初才勉強擺脫溫和衰退

報道還指出,英國2022年的商業投資額跌落至低於2016年水平,與其他G7成員國同期平均增長14%對比鮮明。英國公共債務水平也是1960年代以來最高。這意味不論是保守黨承諾進一步減稅,還是工黨希望大規模投資綠色經濟,都會面臨阻礙。

《金融時報》指出,現時距離特拉斯因「迷你預算」引咎辭職僅過去約一年半,英國經濟今年初才勉強擺脫溫和衰退,民眾似乎無心相信保守黨。民調機構YouGov專家維爾斯直言,保守黨在經濟領域支持度即使略有上升,也只是「現時相較以前不那麼差」。

英工黨民調遙遙領先,但斯塔默的個人評分並不高。(路透社)

政策非吸引 工黨得勢因選民厭惡保守黨

英國在野工黨在民調中大幅領先執政保守黨,工黨黨魁斯塔默有望拜相。不過《衛報》結合民調分析,相較2015年大選,現時工黨與斯塔默的支持度,都與當年落敗的工黨與時任黨魁文立彬相差無幾。民調專家指出,斯塔默在稅收、自由貿易和綠色能源投資等領域的政策,並不非常有吸引力,選民們更多是出於對保守黨的厭惡選擇工黨。

報道引述民調機構Ipsos數據分析,相較2014年,現時認為工黨適合執政的英國選民比例有所減少,認為工黨擁有優秀領導團隊、了解英國現時問題的選民比例也見下滑。分析指出,斯塔默2021年擔任黨魁以來,先後放棄了取消大學學費、針對收入最高5%人群提高利得稅率,以及每年投入280億英鎊(約2,782億港元)作綠色投資的承諾。他還轉軚反對英國與歐盟維持自由貿易流動,也不再強調改善工人權益的核心政策。

分析認為,斯塔默的做法可能疏遠一些傳統的工黨支持者。即使他成功拜相,也要面對一個勉強擺脫經濟衰退、政府財政捉襟見肘、公共服務搖搖欲墜的經濟體。Ipsos行政主任佩奇坦言,「對於總體支持度遙遙領先的在野黨而言,斯塔默的個人評分是我們有紀錄以來最低的,人們並非對工黨提供的東西感到高興。」

(來源:香港文匯報A18:國際 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