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暢通國際郵輪靠港補給 香水高度酒可上郵輪

中國出台新規為國際郵輪靠港補給物資倉儲和配送提供便利,將建立「常用低危物資清單」,解決香水、高度酒、清潔劑等上船難問題。圖為3月15日「亞洲旗艦」MSC「榮耀號」首次抵達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 記者 趙一存 北京報道)近來郵輪產業不斷迎來政策利好,香港文匯報記者22日從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了解到,中國出台新規為國際郵輪靠港補給物資倉儲和配送提供便利,多項舉措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相銜接,暢通國際郵輪靠港補給渠道。據了解,中國海關當前正建立健全供船物資分類管理措施,將專門增設「郵輪直供物資」供船方式,一站式辦理通關手續。此外,還將建立「常用低危物資清單」,解決香水、高度酒、清潔劑等上船難問題。司法部副部長王振江在吹風會上表示,國際郵輪在華港口靠港補給新規着眼於填補制度規範的空白點。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這份新規全稱為《國際郵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靠港補給的規定》,將於今年6月1日起實施。國務院新聞辦22日召開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份新規。司法部副部長王振江在吹風會上表示,新規共計16條,主要明確了適用範圍,開展補給活動的工作要求,藥品、醫療器械、免稅煙草製品等各類物資供船渠道和制度規範、通關便利化措施,以及各類經營主體的守法義務等。

境內物資可按貿易出口供應

據了解,新規建立健全適應國際郵輪靠港補給的制度規範,提升國際郵輪在中國港口靠港補給便利化水平。鼓勵國際郵輪在中國港口靠港補給,保護國際郵輪經營者、靠港補給物資及相關服務提供者的合法權益,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新規還明確,國際郵輪靠港補給物資及相關服務提供者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和合同約定,供應國際郵輪運營所需的食品、日常生活用品、藥品、醫療器械、應急救援物資、船舶備件等物資,提供相關服務。

「海關正在建立健全供船物資分類管理措施,專門增設『郵輪直供物資』供船方式。」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負責人劉洋在出席吹風會時介紹,對於供應國際郵輪商業運營所需的食品、銷售用品、酒店用品、演藝道具等,企業均可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以「郵輪直供物資」方式一站式辦理通關手續。另外,海關為中國國內商品尤其是國產貨物向國際郵輪供應提供便利。她說,供應國際郵輪的中國境內物資,物資供應企業可根據貨物性質,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出口或作為進出境運輸工具物料供船。

補給境外物資不實行關稅配額

同時,海關對於按照「郵輪直供物資」方式申報出口的符合條件的中國國內商品,可在口岸海關實施出口申報前監管,進一步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對以郵輪直供物資方式報關出口的供船物資,企業可按規定辦理出口退稅;國際郵輪靠港補給境外物資的,除國家另有規定的,不實行關稅配額、許可證管理,以降低企業通關成本。劉洋還表示,國際郵輪靠港補給所需物資,可按海關有關規定集中存放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保稅監管場所內。海關將積極推動相關企業為物資的倉儲、分撥、轉運、配送、裝卸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

低危物資補給須數量適當存儲科學

另外,新規第十一條對國際郵輪補給常用低危物資作出規定,並特別提到要制定「常用低危物資清單」。對此,司法部立法二局負責人郭啟文表示,這份清單是一項制度創新,主要是為在現行法律框架內,有效解決包括香水、高度酒、清潔劑等郵輪運營中常備必備物資上船難的突出矛盾。

「國際郵輪不同於普通客船,航行的主要目的不再是運送旅客,而是在旅途中為遊客提供休閒娛樂,因此它所需要的物資種類多、數量大,同時要求補給的時限很短。」郭啟文說,香水和高度酒通常被認為屬於《危險化學品目錄》內的「易燃液體」,甚至有時被視為「危險貨物」,難以給國際郵輪進行補給。而實際中,這些物資雖然含有一定比例的危險物質,但其危險程度尚未達到危險貨物或危險化學品程度,只要在補給時數量適當、存儲科學,加強有效管理,其安全可以保障。

三舉措提升通關便利降低運營成本

幫助企業更好享受通關便利

◆對以郵輪直供物資方式報關出口的供船物資,企業可按規定辦理出口退稅;國際郵輪靠港補給境外物資的,除國家另有規定的,不實行關稅配額、許可證管理,降低企業通關成本。

為國際郵輪靠港補給物資倉儲和配送提供便利

◆海關將積極推動相關企業為物資的倉儲、分撥、轉運、配送、裝卸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

優化國際郵輪靠港補給物資供船方式

◆新規明確,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國際郵輪靠港補給境外物資的,同一集裝箱可在指定區域到港拆箱、換裝、分拆、集拼後離港。海關將進一步明確和完善有關具體管理規定,讓企業享受到更加便利的通關管理。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一存

國產郵輪「愛達·魔都號」客房。(資料圖片)

司法部:確立基本制度 促進郵輪經濟全鏈條發展

「郵輪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業鏈長、帶動性強,對推動擴大內需、釋放消費潛力、培育發展新動能、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司法部副部長王振江22日在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政策吹風會時表示,國際郵輪在華港口靠港補給新規着眼於填補制度規範的空白點,聚焦國際郵輪靠港補給環節存在的堵點難點痛點,確立國際郵輪物資靠港補給的基本制度,同時也為今後制定出台促進郵輪經濟全鏈條發展的法律制度積累經驗、打下基礎。

「愛達·魔都號」曾出現物資上船難問題

《國際郵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靠港補給的規定》第二條指,本規定所稱國際郵輪,是指航行國際航線的外國籍郵輪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郵輪。王振江表示,今年1月1日「愛達·魔都號」成功開啟商業首航。在運營準備的過程中,由於相關政策不夠明確,配套措施也不夠完善,導致出現供船物資上船難等問題,暴露出中國在國際郵輪靠港補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制度瓶頸和短板,需要通過國家立法創新完善制度規範,建立長效機制,推動中國郵輪經濟在法治軌道上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為暢通國際郵輪靠港補給渠道,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相銜接,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司法部聯合海關總署、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共同參與起草形成了上述規定的草案,並於今年3月22日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

他還表示,新規着眼於填補制度規範的空白點,聚焦國際郵輪靠港補給環節存在的堵點難點痛點,確立國際郵輪物資靠港補給的基本制度。相關內容既符合現有的制度原則,同時又及時改變了一些不符合郵輪經濟新特點的具體做法。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創造更多更有利的條件。而隨着新規生效實施,相關部門還將繼續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及時完善郵輪經濟發展配套制度政策和服務體系,有力促進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壯大。

招商「伊頓號」郵輪從客房陽台上看出去的海景。(資料圖片)

專家解讀|郵輪補給新規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新潛能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中國出台新規為國際郵輪靠港補給物資倉儲和配送提供便利,體現中國不斷深化跨境貿易便利化,促進國際物流便利化,也體現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潛能。同時,新規設立「郵輪直供物資」方式,暢通國際郵輪靠港補給渠道,並制度創新建立「常用低危物資清單」,這充分展現出中國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有能力保護國際郵輪經營者、靠港補給物資及相關服務提供者的合法權益。

白明表示,新規在促進中國擴大開放方面邁上新台階,「國際上有很多自由港,中國要對外開放、促進經貿對外發展,就必須對標國際,跟國際接軌,國際上很多郵輪都有跨境業務,中國在此方面只有不斷補齊短板,創新制度,才能更好地促進開放。」

2024年被看作是中國郵輪市場復甦的一年,近來郵輪產業密集迎來政策利好,日前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剛剛發布公告,將施行郵輪入境旅遊全面免簽政策,此番司法部等部門再出新規促進國際郵輪靠港補給。白明認為,隨着涉及郵輪政策的不斷開放,中國勢必將迎來更多國際郵輪的停靠,這除了能激活旅遊市場,還將帶動周邊酒店、餐飲、購物、文化以及物流、航運、物資儲備等多領域產業發展。

(來源:香港文匯報A05:要聞 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