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特首政策組下情上報採建議 協調製作施政報告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特首政策組一直深入研究、分析內地政策和發展,以及國際動態和形勢,從而評估香港如何應對,因此被視為行政長官專用智庫。去年施政報告多項教育政策例如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都以政策組的意見為基礎。

政策組通過多種機制,包括小組討論、專人對接等吸納不同領域的專家意見,經內部研究後,轉化為政府制訂政策的重要參考。統籌施政報告的預備工作也是政策組的重要職能之一。政策組組長黃元山指出,在特首帶領下,政策組協調製作施政報告,而特首政策組專家組也發揮非常重要的政策調研和制訂功能。

政策組詳細閱覽專家報告,從中提煉精華,再在內部與特首以至政策局討論,最後成為重要政策制訂的參考。去年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教育政策,包括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特首政策組專家組便在當中發揮重要作用。

專家組成員周文港建議擴大政府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以及吸引更多「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升學。有關內容都可見於施政報告。周文港說,特首政策組能夠發揮下情上報的作用,更會尊重專家組的意見,專業地將之反映在施政報告中。舉例說,他早前提出香港面對「少子化」、老年化和人口錯配的問題後,旋即收到黃元山和行政長官辦公室通知,邀請他提供更多資料。

周文港指,在研究細節過程中一直留意坊間的聲音和外國經驗,審視不同地方的相關政策,包括英國、新加坡、新西蘭等較多人留學國家做法。他們也會預先考慮一旦推行新政策,坊間會有何反應等。

另外,周文港表示,從他及團隊向特區政府爭取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例子,可見現屆特區政府和特首政策組是「接地氣」和從善如流,只要提出切實可行的理據,政府和政策組會認真考慮和接納建議,將之轉化為可操作的措施。特首政策組的其中一項職能是「通過不同途徑評估民意」,而這方面的民意,除了會殷切聆聽市民的聲音,又會與專家組成員和智庫建立定期調研的機制。特首政策組對專家組成員的要求更高,不僅需要提出問題,更加要針對問題,提出有理有據、言之有物的對策建議,以此體現出專家組的高度專業和負責。

周文港續說,擔任專家組成員一年來,深感要「做成」一件事殊不容易,但整個過程、尤其與特首政策組負責人的交流過程中,確是可以做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十四五」規劃已踏入第4年,國家新一份《政府工作報告》亦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塑造經濟新動能,這是當前國家一項新的發展觀念,並為香港的產業(尤其創科產業)帶來廣闊的發展機遇和空間。他期待,在目前香港經濟正值深度轉型的時期,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特首政策組與專家繼續緊密合作,提出有助提升長遠競爭力的不同新方案,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

去年施政報告另一項重要舉措是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政府在這方面通過政策組吸納大量專家意見。今年3月21日,前稱香港公開大學的香港都會大學獲教育局批准,正式成為本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身兼專家組成員的都大榮休校長黃玉山表示,任職校長期間已有成立應用科學大學的想法,所以當時設計的課程,並沒有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等傳統學系,反而設立了電子科技和檢測認證等。

黃玉山舉例指,德國有300多所大學,當中約200所為應用型大學,訓練學生將來直接投入工業生產或其他行業生產,培養工匠精神。他認為香港也應如此:「除了高層的科學家,我們尚需要很多中層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專才。我們應考慮應用型大學或學院,讓學生培養更多實踐精神,將來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幫助,特別是香港未來要發展成為創科中心。」

黃玉山表示,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要瞄準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除了需要有科學家,也需要大量中層和具工匠精神的技術人員。他認為,香港要加快發展「應用科學大學」的步伐,形成類似德國和瑞士的「學術和應用大學雙軌」並行、互相銜接的系統。

黃玉山續說,在這些國家應用型大學培訓出來的學生深受僱主歡迎,薪金也不低於學術型大學的畢業生。而且,這些應用型大學的畢業生可以在雙軌的系統內繼續升讀研究生,獲取更高學歷。他相信,「應用科學大學」除了對創科產業,對年青人的就業和向上流動都有裨益。

總結專家組過去一年的工作,黃玉山認為,專家組匯聚不同領域的專家,收集業界的專業意見,作為政府施政的參考,是十分有效和有成績。他期望,未來可透過更多專題小組會議,深入探討不同的政策議題,為政府提供更多切實可行的建議。

相關報道:

成立近一年 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果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