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隱專員裁定「世界幣」收集虹膜資料違私隱條例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私隱專員公署完成對Worldcoin(「世界幣」)項目的調查,並於今日(22日)發表調查結果。事源於私隱專員公署關注「世界幣」在香港的運作涉及嚴重的個人資料私隱風險,因此於今年1月主動啟動對Worldcoin(「世界幣」)項目的調查,以了解「世界幣」在香港的運作,是否涉及違反香港法例第486章《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私隱條例》)的規定。

私隱專員公署於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期間,於「世界幣」在港的6個營運點共進行了10次「放蛇」行動,並於今年1月31日持法庭手令,進入「世界幣」項目在香港6個分別位於油麻地、觀塘、灣仔、數碼港、中環及銅鑼灣的營運點進行調查,再經過兩輪查訊後,現已完成有關調查。

調查發現,參與「世界幣」項目的人士需要讓有關機構透過虹膜掃瞄收集其面容及虹膜影像以「驗證」人類身份及製作虹膜編碼,藉此獲取註冊身份(即World ID,「世界幣」稱之為一本數字護照),並可定期免費獲得虛擬貨幣「世界幣」。「世界幣」確認在香港營運期間共就8,302名人士進行面容及虹膜掃瞄認證。

經考慮個案的事實及調查所獲得的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裁定「世界幣」在香港的運作違反《私隱條例》附表1有關個人資料的收集、保留、透明度、查閱及改正資料的保障資料原則,當中包括 私隱專員公署認為「世界幣」項目收集面容及虹膜影像並非必需,而且超乎適度,違反保障資料第1(1)原則的規定;「世界幣」不公平地收集個人資料,特別是相關《私隱聲明》和《生物辨識資料同意書》的內容不但欠缺中文版本,而且營運點的職員也不會向參與者解說或確認他們明白上述文件的內容,更不會告知參與者向其披露生物辨識資料的風險,又或解答參與者的問題,以及收集個人資料之時或之前參與者未獲清楚告知法例上訂明需要告知的資訊,包括收集個人資料的目的、他們是有責任或可自願提供其個人資料、資料可轉移予哪些類別的人士,以及參與者查閱和更正個人資料的權利和方式等等。 

私隱專員已向「世界幣」發出執行通知,要求「世界幣」項目停止以虹膜掃瞄裝置在香港收集巿民的虹膜及面容影像。鍾麗玲指出,如巿民發現「世界幣」在香港仍存在虹膜掃瞄裝置營運點,請立即向私隱專員公署作出舉報,以便公署採取執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