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目標2050年碳中和 全球可持續發展融資需求殷

第一排左三起:王曦、白春禮、梁振英、張翔、陳茂波、盧新寧出席「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香港論壇」。(政府新聞處)

(香港文匯報 記者 馬翠媚)全球愈來愈重視綠色與可持續發展,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要實現《巴黎協定》中控制升溫1.5℃的目標,年度氣候融資投資到2030年達到約9萬億美元,到2050年達到10萬億美元。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在背靠祖國同時擁有聯繫全球的優勢,不少分析都看好香港有望結合金融及創科優勢力拓綠色金融產業,能進一步提升金融競爭力。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出席論壇時形容,國家和全球各國正在努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所需的資金和技術都極其巨大,特區政府的目標是在2050年或之前實現碳中和,他強調香港將用好自身優勢,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中心」,為國家乃至全球的綠色未來貢獻力量,並為自身取得更好的發展。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上月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致辭時,寄語香港把握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構築香港競爭新優勢,其中一大方向是發展綠色金融。陳茂波昨出席「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香港論壇:創新驅動的永續發展」致辭時認同,香港是亞洲領先的綠色金融中心,為綠色和轉型項目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又引述數據指,去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居亞洲首位,佔市場總額超過三分之一。他強調香港在國際綠色標準的制訂、綠色項目的認證,以及綠色人才的培訓等方面,也在積極參與並貢獻力量。

打造香港綠色金融科技樞紐

特首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指出,為達到「雙碳」目標,特區政府致力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他指,特區政府已設立氣候變化與碳中和辦公室,協助邁向國家及香港的碳中和目標。在推動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發展方面,繼「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的成功經驗後,2024年上半年推出專為綠色金融科技而設的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推動開發科技方案,為未被商業化的綠色金融科技提供前期資助,拓闊綠色金融科技的生態圈,打造香港為綠色金融科技樞紐。

陳茂波昨日亦特別提到特區政府在2020年成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重點支持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等項目,基金至今已批出30個來自本地大學、公營科研機構和私營企業的科研項目,涉及總金額約1.3億元。此外,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各項資助計劃至今已批出約140項與綠色科技相關的研發項目,資助總額也超過4億元。他又提到,在政府政策支持、本地企業家不懈奮鬥下,不少在香港科學園和數碼港培育的綠色企業,已成功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和服務,打開本地以及東南亞和中東的市場。

港綠債數量居亞洲市場首位

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日前出席峰會致辭時亦認為,全球正處於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時刻,金融是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他提到,香港作為亞洲國際綠色債券中心一直處於領先地位,致力於為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內的國際發行人提供優質的綠色融資平台,而去年香港發行的綠色永續債務(包括債券和貸款)總額逾500億美元,其中香港發行的綠色永續債券數量位居亞洲市場首位,佔全球市場三分之一以上,他認為有關數據鞏固了香港在綠色及可持續項目融資的領先地位。

昨日的「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香港論壇」,出席的嘉賓還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盧新寧,大灣區科學論壇主席白春禮,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王曦,香港大學校長張翔等。

統籌發揮灣區城市各自優勢

大灣區是國家發展潛力最高的地區之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指出,近年香港與大灣區兄弟城市在創新科技的協同合作不斷走深走實,而在國家堅實支持下,港深兩地正全力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發展,準備以創新的政策措施,打造世界級的產學研平台。展望未來,他認為大灣區在創新科技和綠色發展方面的合作空間廣闊,因此提出三點想法,認為宜統籌發揮好大灣區城市各自的優勢,促進企業、大學及科研機構與資金的更好對接,以及加強人才和技術交流合作。

港引導資金對接企業科研機構

大灣區各個城市都有不同優勢,陳茂波認為要統籌發揮好區內不同城市優勢,他以香港及廣東省作為例子,認為香港具備國際化和深厚的科研基礎,他相信香港可以匯聚大灣區以及全球的創新資源,包括國際和內地的數據和人才;至於廣東省尤其是深圳的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強、高端製造業蓬勃,可為科技研發成果量產提供有力支撐。他看好香港與大灣區的兄弟城市可以強強聯手,為創科發展產生更大的協同效益。

陳茂波亦認為大灣區有助促進企業、大學及科研機構與資金的更好對接。他解釋,資金是支持初創企業成長、科技產業發展,及壯大創新科技生態圈的重要元素,因此除了做好政產學研協作外,大灣區還須引入更多國際資金,支持創新科技及綠色產業的發展。在這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連接中外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可以發揮引導資金的積極作用。大灣區內創科產業和金融產業相互支持、相輔相成,相當於同時匯聚舊金山灣區和紐約灣區的競爭優勢。

籌建第三個InnoHK研發平台

最後在加強人才和技術交流合作方面,陳茂波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因創新科技需要高端科研人才,攜手推動科研突破,因此香港將繼續發揮國際化的優勢,匯聚海內外的人才,貢獻力量。他又預告,今年下半年,香港籌備設立第三個InnoHK研發平台,聚焦先進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範疇,並歡迎大灣區內的科研機構與香港院校合作設立研發中心。此外,特區政府會繼續積極參與並推動大灣區的高等教育合作,凝聚優質教研資源,深化院校在科技創新、人才交流等領域的合作。

港交所碳交易參與者1年內增3倍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可持續發展是塑造更好未來的關鍵,在眾多融資工具當中,自願碳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s)已成為為低碳經濟轉型籌集資金的關鍵工具之一。香港作為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近年在綠色金融上發展迅速,港交所(0388)於2022年10月推出國際碳交易市場「Core Climate」,是目前國際上唯一提供以港元及人民幣結算的自願碳信用交易平台,參與者1年內已增加3倍至近70個。

港交所Core Climate平台上交易的優質碳信用,源自40多個經國際認證的碳減排項目,包括亞洲、南美及西非的林業、太陽能、風能及生物質能等項目。平台上的所有項目,包括避碳、減碳及碳移除項目,均獲VCS驗證。去年9月份,專門從事自然資源砂勘探及生產的公司建明資源,便從Core Climate購買超過20萬噸的自願碳信用。

香港金融發展局在去年的《碳中和之路:香港在捕捉碳市場機遇中的作用》研究報告中指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一直因其在吸引投資者及調動全球資本流動方面的強大優勢而備受稱譽,隨着全球碳市場的興起,香港可以再次利用優勢,加快自願碳市場的發展。憑藉有利的生態系統,香港可扮演連通內地和世界的窗口、跳板和中介者的角色,連接內地及國際碳市場。舉例來說,允許在中國內地發行 / 購買的碳信用額用作融資活動或其他投資的抵押品,更可進一步刺激人民幣國際化。

倡採國際認可碳積分標準

為更好抓住碳市場的巨大機遇,構建充滿活力的碳市場生態系統,香港金發局建議在以下領域加強工作。首先,必須採用廣泛認可的碳積分標準,在交易所進行交易的碳積分,必須由通過國際認可標準認定的項目所創造。在香港建立一個高效且得到廣泛認可碳市場,關鍵在於協調各種標準。

同時,要確保高質量碳積分的供應充裕,要將國際認可的碳積分引入交易所,這將吸引更多的優質項目和資產擁有人加入平台。更廣泛地說,香港將需要培育一個有利的生態系統,涵蓋從碳積分的創造到註冊、上市和交易後結算等各個方面。基本組成部分將包括一個將項目與交易所配對起來的市場,引入評級機構、風險管理工具,以及啟動碳積分的託管、清算和結算服務。

(來源:香港文匯報A05:要聞 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