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大公民調」 認垃圾收費走向 政府下周交代

【大公報記者 楊州(文) 許棹傑(視頻)】《大公報》昨日頭版報道大公報facebook有關垃圾收費的問卷調查,三萬多名受訪者中超過九成人不支持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計劃。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出席行會前會見傳媒時回應問卷調查,表示本周會與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和環境及生態局開會,商討有關垃圾收費政策的走向,並會於下周的環境事務委員會交代「先行先試」收集到的意見、媒體反映的情況等。環境及生態局回覆查詢表示,會在5月27日的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與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聯席會議上交代。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出席行會前會見傳媒時,被問及政府有否考慮與大灣區周邊城市合作,推動廢物資源處理一體化,他表示很希望與香港以外的灣區城市合作,做好「無廢灣區」的合作問題。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出席行會前會見傳媒。大公報記者率先提問:「政府多次表示會檢視『先行先試』計劃的情況,《大公報》報道大公報facebook問卷調查結果,收到超過三萬人的意見,九成多的受訪者不支持8月1日推行垃圾收費計劃。請問就這項民調數據,政府在作出相關決策時,會否對此加以考量?」

涉700多萬人 執行須審慎

李家超當場表示,政府會十分認真考慮社會對有關垃圾收費的看法,因此才有4月「先行先試」計劃,會檢視過程中執行上有否問題,他亦親身到柴灣一個公共屋邨了解前線清潔工實際運作、面對什麼問題,強調政府會不斷留意社會的意見及認真考慮。

李家超指出,涉及700多萬人的措施,縱然在現屆政府上任前已制訂成法律,政府都應考慮如何執行,會對垃圾收費經驗作出總結。他表示,本周會與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和環境及生態局開會,商討有關垃圾收費政策的走向,並會於下周的環境事務委員會,交代4月起「先行先試」收集到的意見、媒體反映社會整體意見的情況等,並向立法會清楚解釋。

大公報記者續問:「首個超級焚化爐最快明年投入服務,在未投入前仍然有大量都市固體廢物和建築廢物送去堆填區。政府有沒有探討過跨境協作,例如與大灣區周邊城市合作推動廢物資源處理一體化?」

李家超表示,很希望亦支持與香港以外的灣區城市合作,處理「無廢灣區」的合作問題,特區政府與不同城市政府探討合作,需要符合兩地的法律法規、技術可行性及實際操作的成本效益等。

學者倡兩地合資建焚化廠

香港現時每日垃圾量是16410公噸,近七成運去堆填區,而在石鼓洲興建的第一座焚化爐,最快明年啟用,每日亦只能處理3000公噸垃圾。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系主任呂偉生表示,香港要實現碳中和,單靠自身努力並不可取,應同時加強與灣區其他內地城市協作,從「大灣區一盤棋」去規劃,其中兩地合資的焚化廠牽涉經濟、政策、文化等多方面,都需要雙方溝通並克服將會面對的問題。

內地已禁止24類固體廢物進口,呂偉生指出,要灣區一體化需加強資源整合,若要落實合資焚化廠項目,他建議可放寬指定垃圾送往灣區其他內地城市,並限於指定用途如送往指定焚化廠進行「轉廢為能」,這方面需要特區政府主動爭取,同時離不開中央和廣東省的支持,情況如同廣東省過去一直全力保障水電穩定供港。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指出,若能與灣區其他內地城市合作,可更有效處理生活垃圾,建議雙方共建和運營先進的垃圾焚化廠,將廢物轉化為可再生能源,推進固體廢物的共同治理,實現廢物處理和能源回收的雙贏局面。

來源:大公報A1:要聞 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