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他們能在香港獨自出行?

今天(19日)是第三十四個全國助殘日。

時間倒回兩周前。五一假期,來港內地遊客數達到76萬。

有遊客返程時表示,感受到了香港市民濃濃的關愛!

也有遊客流連忘返,稱自己陷入了HK loss、出現「戒斷反應」,早早和香港約定好下一次的「好久不見」!

還有細心的遊客觀察後發出疑惑:為什麼香港街頭有那麼多輪椅人?

大街上,商場裏,維港畔,太平山頂……

其實,有網友早早給出了答案:

「腿崴了才發現,香港有多便利!」

「香港是全方位的無障礙城市!」

在香港,出行實在是太方便了!

如你所見,香港的各種交通方式都配置了無障礙設施:

輪椅人士乘坐港鐵,有升降機、無障礙洗手間、寬闊的閘機通道、輔助上下車的渡板;

視障人士也有專門的盲道。

乘坐巴士、的士、輪渡等交通工具,工作人員會協助上車並幫忙繫好安全帶。

輪渡通道是輪椅人士也可以自行前往乘坐的斜坡。

在香港,絕大部分天橋都配備了升降機。

升降機的按鍵高度坐輪椅也能觸及,同時配有盲文指示。

室內的盲道讓內地遊客直呼既體貼又規範!

不僅如此,所有的走火通道樓梯扶手都配有盲文!

盲文地圖導覽也不難發現。

香港紅綠燈密集的聲音,經常讓初次來港的遊客表示不解。

實際上這是視障人士識別可否通行的提示音。

早前有博主發出感歎,許多寺廟台階眾多,苦笑「佛不渡輪椅人」。

來了香港才發現,無障礙的斜坡居然通到了寺廟!

所有的學校都建設了無障礙設施,並且歡迎導盲犬的進入。

坐輪椅的小朋友也能在兒童公園好好玩耍!

演唱會、戲院等都設有輪椅人士專座。

視障人士看電影有解說員,只要想運動,就連馬拉松也可以參加!

誰說坐輪椅就不能逛迪士尼?

「餅餅」給坐輪椅的長者一個擁抱,網友稱讚她比自己做的小餅乾還要甜。

除此之外,無障礙酒店、無障礙內衣店、無障礙車位……只有想不到,沒有到不了!

讀到這,大家應該都心領神會:並不是香港傷殘人士數量遠高於其他城市,而是由於無障礙設施的完善,使得他們能夠自由出行,體面生活,真正成為社會中平等的一份子。

本港致力推動社區無障礙及關愛共融,無障礙設施隨處可見。

特區政府自2012年推行「人人暢道通行」計劃,在公共行人通道加建無障礙通道設施(升降機及斜道),截至2024年3月31日,各階段共384個項目當中,202個已經完成,鼓勵傷殘人士多多出門。

其實,無障礙設施又何止造福輪椅人士?

拄着拐杖的長者、提着BB車的年輕媽媽、拉着車仔的工人、還有拖着大件行李的一般路人……無不感受到香港滿滿的無障礙關懷。

而最能體現人文關懷的,還是普通香港市民的一舉一動:

港鐵上常常見到車廂中人擠人,但愛心席位依然空着的畫面;遇到輪椅乘客上車,大家自行為其讓出路來……

也許就像網友所說:「這個城市寸土寸金,山多路險,但總願意為殘障者留一條寬敞平坦的斜坡。在這個城市裏,雖然時間在我身邊嘩嘩地流,但總有一塊溫暖的碎片為我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