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佳新聞頒獎 大文集團21獎蟬聯港報業集團之冠

香港報業公會昨日舉行「2023年香港最佳新聞獎」頒獎典禮,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勇奪21個獎項,蟬聯全港報業集團之首。圖為得獎者大合照。(大公報記者 蔡文豪 攝)

(大公報 記者 易曉彤)香港報業公會70周年會慶午宴暨「2023年香港最佳新聞獎」頒獎典禮,昨日在金鐘萬豪酒店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擔任主禮嘉賓,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盧新寧、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房屋局局長何永賢、香港報業公會會長李祖澤、香港報業公會主席郭艷明等嘉賓出席,來自新聞界等社會各界人士參加。

李家超致辭時表示,新聞業界必須恪守職業道德,提供準確全面的資訊,中肯而不偏不倚的報道;新聞界可提出問題,作出評論,但提出問題與挑撥矛盾是有分別,評論與唱衰的分別更大。他期望香港傳媒業界自立自強,再創佳績,合力推動香港不斷進步。

一眾出席頒獎典禮嘉賓在頒獎禮上祝酒。

在本次評選中,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共奪得21個獎項,包括6個冠軍、4個亞軍、4個季軍和7個優異獎,奪得獎項數量蟬聯全港報業集團之冠。

李家超昨日在頒獎禮上致辭時表示,香港經濟正經歷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的轉型期。這個時候更加需要新聞專業的力量,將香港的機遇和實況傳播開去,讓香港市民,以至世界各地的朋友看到香港的發展機遇、優勢和吸引力。

李家超說,在追求數碼轉型的今天,香港報業界不斷應變,善用科技發展多媒體內容,緊貼AI發展,將報紙帶到電子資訊世界,在變局中開闢新天地。不過無論科技如何先進到可以取代人手,或AI發展如何蓬勃,社會道德是不能取代的。專業新聞報道承擔着傳媒道德,講求持平中立、以事實為依歸。

恪守職業道德 提供準確全面資訊

李家超表示,新聞業界必須恪守職業道德,為讀者提供準確全面的資訊、中肯而不偏不倚的報道,「大家可以提出問題,作出評論,但提出問題和挑撥矛盾是有分別,而評論和唱衰的分別就更大。這個是用心良好還是用心不良的分別;是用心建設還是用心破壞的分別;是為社會利益還是為私下利益的分別。」

他表示,專業新聞從業員的報道、相片、短片,不但讓市民了解世界、國家和香港的大小事,更幫助市民多加認識政府施政。政府亦可以通過這些資訊,了解市民的看法,評估市民對一些新政策的反應。

香港報業公會主席郭艷明表示,在新時代,報業需要創新思維,用好科技,不斷改進業務模式,更適切地對應讀者需求和社會期望。報業不僅是商業實體,主要角色是為公眾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秉持客觀公正態度,是其是,非其非。

郭艷明指出,「2023年香港最佳新聞獎」共有12份中、英文報紙參加,參賽作品有646份,水準一貫專業。

大公報「福島禁地」奪最佳新聞短視頻冠軍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奪得21個獎項,其中,《大公報》奪得7個獎項,包括4個冠軍,分別是憑短視頻作品「日本福島 通往禁地之路」,奪得「最佳新聞短視頻」冠軍;「AI引領未來」奪得「最佳經濟新聞報道」冠軍;「戲服何所歸」系列奪得「最佳文化藝術新聞報道」冠軍;大公報記者易曉彤憑藉《租管生效年半 劏房客依舊捱劏」、「短途車程用App約車 訂單四度被撤」及「漫遊屋邨系列」等作品,奪得「最佳新人」冠軍。《大公報》並奪得「最佳經濟新聞寫作」(中文組)季軍、「最佳經濟新聞報道」優異獎、「最佳文化藝術新聞報道」優異獎。

文匯報奪九獎 蟬聯最佳獨家新聞

香港文匯報共奪得9個獎項,包括最佳獨家新聞和最佳科學新聞兩個冠軍,最佳文化藝術新聞報道和最佳經濟新聞寫作(中文組)兩個亞軍,最佳科學新聞季軍,以及4個優異獎的佳績。

嚴少阡憑《治痛陷阱系列》獲最佳獨家新聞冠軍和最佳新聞優異獎。報道踢爆痛症中心以「大隻佬」車輪轉圍攻促銷的惡行,負責記者嚴少阡為調查事件以自己作餌深入虎穴「放蛇」。最佳科學新聞報道冠軍由《生成式AI×教育系列》奪得;尉瑋、韓小玲、張岳悅則以《粵劇保育與創新系列》獲得最佳文化藝術新聞報道亞軍;周紹基的《夜總會式微有啟示 潮流消費心理都不同》獲最佳經濟新聞寫作亞軍。

姜嘉軒、陸雅楠、鍾健文、王鼎煌的《科研抗災系列》,獲得最佳科學新聞報道季軍;王鼎煌、鍾健文、陸雅楠、姜嘉軒、任智鵬的《睡眠科學系列》獲得最佳科學新聞報道優異獎。《點亮夜經濟系列》報道與《一手一腳養愛女 半邊身頂一片天》分別獲得最佳經濟新聞報道優異及最佳標題(中文組)優異獎。

香港仔奪5獎 斬獲最佳新聞短視頻亞軍

香港仔共奪得2亞2季1優異共5個獎項,劉舒婷、丁旻、呂仁欽、鄧文瀚憑《中國味·非洲篇 |盧旺達掀起中文熱 非洲年輕人起中文名唱中文歌》獲得最佳新聞短視頻亞軍。賴志堅、梁啟剛分別憑《上海灘頭掀狂潮 獅子山下憶「煇黃」》與《寮屋變燎屋 銀紙成廢紙》獲得最佳標題(中文組)亞軍與季軍。

陳藝的《客家文化系列》報道獲得最佳文化藝術新聞報道季軍;崔竣明、徐浩然合作的《亞運教室系列》報道,則獲得最佳新聞版面設計(系列組)優異獎。

大公報《日本福島 通往禁地之路》獲最佳新聞短視頻冠軍,記者盧剛昌、許棹傑、張凱文、楊勇寧、楊州合作完成。
大公報《AI引領未來》獲最佳經濟新聞報道冠軍,記者李潔儀。
大公報《1.租管生效年半 劏房客依舊捱劏 2.短途車程用App約車 訂單四度被撤 3.漫遊屋邨系列》獲最佳新人獎冠軍,記者易曉彤。
大公報《戲服何所歸系列》獲最佳文化藝術新聞報道冠軍,記者徐小惠。
香港文匯報《治痛陷阱系列》獲得最佳獨家新聞冠軍、最佳新聞報道優異獎,記者嚴少阡。
香港文匯報《生成式AI×教育系列》獲得最佳科學新聞報道冠軍,記者鍾建文。
香港仔《上海灘頭掀狂潮 獅子山下憶「煇黃」》獲得最佳標題(中文組)亞軍,記者為賴志堅。
香港仔《中國味.非洲篇盧旺達掀起中文熱非洲年輕人起中文名唱中文歌》獲得最佳新聞短視頻亞軍,由劉舒婷、丁旻、呂仁欽、鄧文瀚合作完成。
香港文匯報《粵劇保育與創新系列》獲最佳文化藝術新聞報道亞軍,記者尉瑋、韓小玲、張岳悅。
香港文匯報《夜總會式微有啟示 潮流消費心理都不同》獲得最佳經濟新聞寫作(中文組)亞軍,記者周紹基。
大公報《數字賦能元宇宙 中國超級工人來了》獲得最佳經濟新聞寫作(中文組)季軍,記者俞晝。
香港文匯報《科研抗災系列》獲得最佳科學新聞報道季軍,由姜嘉軒、陸雅楠、鍾健文、王鼎煌合作完成。
香港仔《寮屋變燎屋 銀紙成廢紙》獲得最佳標題(中文組)季軍,記者為梁啟剛。
大公報《戲棚今安在系列》獲最佳文化藝術新聞報道優異獎,記者為劉毅。
大公報《極端天氣危與機》獲得最佳經濟新聞報道優異獎,由李耀華、蔣去悄、邵淑芬、黃裕慶、麥晉瑋合作完成。
香港文匯報《睡眠科學系列》獲得最佳科學新聞報道優異獎,由王鼎煌、鍾健文、陸雅楠、姜嘉軒、任智鵬合作完成。
香港文匯報《一手一腳養愛女 半邊身頂一片天》獲得最佳標題(中文組)優異獎,記者為甄智曄。
香港文匯報《點亮夜經濟系列》獲得最佳經濟新聞報道優異獎,由馬翠媚、梁悅琴、黎梓田、莊程敏、曾業俊、殷巧玲、周紹基合作完成。

(來源:大公報A11:港聞 2024/05/18)

相關推薦新聞鏈接:

回放|香港報業公會70周年會慶午宴暨2023年香港最佳新聞獎頒獎禮

這條短視頻 榮獲香港最佳新聞獎亞軍

報業公會歷年獲獎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