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下追風逐浪可被檢控判囚

針對部分市民於颱風下仍然追風逐浪罔顧安全,政府將果斷執法提出檢控,違者可被判罰款2000元及監禁14日。(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大公報 記者 賴振雄)近年極端天氣頻生,政府跨部門強化應對措施,採取四大策略,包括:超前準備、加強預警、果斷應急、迅速復原,針對部分市民於颱風下仍追風逐浪罔顧人命,政府將適時動用權力,例如對違反海灘禁令的人,果斷執法提出檢控,違者可被判罰款2000元及監禁14日。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強調,期望將極端天氣造成的破壞及影響減至最低,保障市民安全。

本港去年接連遭遇超強颱風和暴雨等極端天氣,當中在去年九月發生的「500年一遇」世紀暴雨,導致各區多處出現水浸和山泥傾瀉,幾乎所有巴士和電車服務暫停數小時,港鐵多個車站關閉,鄰近港鐵站的黃大仙中心地下底層的餐廳被淹沒。

500斜坡月內完成巡查

陳國基昨在政府公布強化應對極端天氣的策略和措施的記者會表示,在特首李家超指示下,由他主持的跨部門督導會議,自去年已多次召開會議,各決策局和部門全力總結經驗,制定並落實多項強化措施,確保在颱風季節來臨前,作出全面充分部署,全力強化四大策略,包括:超前準備、加強預警、果斷應急、迅速復原,以應對極端天氣。

超前準備方面,加強應對水浸,提升防洪基建,防範山泥傾瀉及塌樹,又會採取策略性巡查和跟進等,目前已辨識全港500個通往建築物的斜坡位置,一半已巡查,當中5%、即約十多個斜坡需進行簡單維修,料餘下巡查本月內完成。

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指出,以往有部分人在惡劣天氣下,仍然行山和追風逐浪,應受譴責,法律上政府有權封閉泳灘和郊野公園,未來會檢視是否適時動用權力,例如違反海灘禁令,可判罰款2000元和監禁14天。

加強預警方面,政府有關部門盡早加強發放信息,港深兩地亦加強水務專家對接,深圳排洪會提前三小時通知本港,優化機制下,特殊情況通報時間會較現時提前。果斷應急和迅速復原兩方面,主要是動員政府人員和關愛隊,協助處理突發和緊急事故,參與善後工作等。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預先派員巡查風險高地區、清理渠道,渠務署並會在八個沿岸低窪地區加裝水尺標示,在水浸風險較高的行車道增設警示標記等,並利用新科技遠程監察,由原本的300增至320個監察點,並在元朗及尖沙咀試行AI實時分析街道影像,辨識街道水浸情況等。

9號波 露天段港鐵盡量駛至終站

對於部分市民把水浸責任歸咎於排水系統不足,甯漢豪強調,政府「不會以消滅所有水浸為政策目標」,因為極端天氣不能預見,意味着城市要傾盡全力,投放資源負擔基建,並非最有效和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只會在水浸出現時,將損害和去水時間減至最少。

以往九號風球時,港鐵露天段會立即停駛。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日後在九號風球時,港鐵露天段列車會盡量駛至原來終點站,或駛至連接鄰近商場的車站讓乘客暫避。航空方面,機管局要盡早考慮是否要重新安排航班,並增設旅客臨時等候區,提供座椅和充電站。

追求個人刺激 無視救援人員安危

惡劣天氣下行山追風,屬於高風險行為,政府相關的救援人員,過去三年出動35次山嶺或水面救援。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強調,不論任何情況,救援人員也是義無反顧,但呼籲市民不要為追求個人刺激或成就感,嘗試跟大自然作對,切勿將救援人員放在危險位置。

2016年,一名女子在寒冷天氣警告下,強闖大帽山看結霜被阻,發火辱罵執法人員(見圖),事件在網絡上廣泛傳播,令人側目。2017年,消防總隊目邱少明在馬鞍山吊手岩,參與拯救被困男女時,失足墮下八米山崖殉職。

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昨日在政府強化應對極端天氣策略聯合記者會表示,惡劣天氣下行山追風是高風險行為,但有人一見有浪就不受勸。

消防處職工總會主席聶元風回覆大公報記者查詢時指出,近年經常見到部分市民,八號風球下仍然堅持出海滑浪,而且情況越來越多,均屬不負責的行為,認為對於屢勸不改的人,應予以懲罰。

天文台App更新 九號波通知配圖像

本港即將迎來雨季,天文台本月底至六月初,將會更新「我的天文台」手機應用程式(App)(見圖),當有機會發出九號風球時,程式會發特別天氣提示,九號及十號風球時會有通知,並加上圖像,令信息更顯眼。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呼籲市民,下載「我的天文台」手機App。

謝展寰昨日在政府強化應對極端天氣策略聯合記者會表示,針對局部地區有大雨勢、例如超過每小時70毫米,相當黑雨水平時,「我的天文台」App會顯示局部地區大雨提示,若有機會引發山泥頃瀉,也會發特別提示。

謝展寰強調,天文台在現有科技容許下,會盡早加強發放信息,但現今科技預測有限制,提前預告時間越長,準確度會較低,例如暴雨覆蓋範圍細、發展隨機又急,預測有效期十分短,天文台雷達圖可在10分鐘內完全不同,故準確度低,但為加強公眾安全,提早預報仍然非常值得。

(來源:大公報A5:要聞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