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氣候融資報告建議中國碳市場引入拍賣機制

《2023中國氣候融資報告》(大公文匯網記者 馬靜 攝)

(大公文匯網 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13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對外公布《2023中國氣候融資報告》,這份由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發布的報告建議,中國碳市場一級市場逐步引入拍賣機制。報告還建議深化地方碳市場試點探索。報告披露,廣東下一步將積極探索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的聯通發展。

報告指出,中國碳市場的一級市場主要採用碳配額免費分配的方式,可能導致碳價信號扭曲。建議通過市場競價方式確定碳配額價格,使碳價更好地反映市場供需關係和減排成本。可以借鑒歐盟經驗,制定碳配額拍賣路線圖,分階段提高拍賣比例。同時,也應合理設計拍賣規則,採用封閉式拍賣、統一價格等公平、透明的拍賣方式。

報告建議,增加納入管理行業範圍。當前,中國碳市場僅覆蓋電力行業,納入管理企業數量有限,市場規模較小,難以形成有效的價格發現機制。建議在充分考慮其他主要高碳行業的排放特點、數據質量、核算方法等因素基礎上,分步驟、分行業逐步將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石化、化工、造紙等高耗能行業納入碳市場,有助於增加市場主體數量和交易活躍度,促進碳價發現功能的提升。

報告還建議,擴大碳市場交易的主體。在初期階段,可以先允許具備一定實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的機構投資者(如銀行、保險、基金等)參與碳市場交易,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同時,應建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設定投資者准入條件,對其資本實力、風險管理能力、專業知識等因素進行考察,防範市場風險。在市場運行相對成熟、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可進一步擴大參與市場交易主體的範圍。

報告提出,應該深化地方碳市場試點探索,為進一步促進全國碳市場發展積累經驗。報告指出,在引入碳配額有償拍賣機制並控制免費配額比例方面,以及擴大行業覆蓋範圍與放鬆投資者准入門檻方面,廣東碳市場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下一步,廣東計劃將陶瓷、紡織、數據中心等行業納入到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體系,進一步收緊控排企業免費配額的比例,上調新建項目購買有償配額比例,有效控制控排行業的排放總量,並積極探索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的聯通發展。

因此,建議地方碳市場可以繼續先行先試,在覆蓋行業、企業納入門檻、配額分配方式、交易主體、交易品種、數據質量控制、監管制度等方面進行探索,進一步為全國碳市場的發展和完善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