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三屆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將探索以碳定價為核心的市場激勵機制

研討會現場。(大公文匯網記者 馬靜 攝)

(大公文匯網 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第三屆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13日在京舉行。研討會指出,雖然氣候投融資規模近兩年在大幅增加,但仍存在巨大資金缺口,需要進一步完善國家碳市場體系建設,推動碳金融發展。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在會上透露,下一步將探索以碳定價為核心的市場激勵機制,穩步推進金融產品和業務創新,積極探索通過碳定價推動市場主體優化資產配置和投資決策。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易軍在研討會上表示,當前我國氣候投融資的制度框架已經建立,運作模式已經打通,正值氣候融投資蓬勃興起的關鍵時期,同時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據研究和估算,未來30年綠色低碳投資需求累計會達到139萬億,甚至會更高,當前氣候投融資創新發展的關鍵是將龐大的綠色低碳總體投資需求轉化為有效的投資需求。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駐會副主席劉澤洪指出,2022年全球能源轉型投資總額超過1.1萬億美元,中國達到5460億美元,雖然各國投入註資,但仍遠遠不能滿足碳達峰、碳中和的資金需求。根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測算來看,全球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每年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資金需求約為1.7萬億美元,但2022年的實際投資額只有5400億美元,資金缺口巨大,投資空間廣闊。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趙華林建議,要充分動員民間力量與外資力量,解決氣候資金面臨的巨大缺口,撬動社會資本進入氣候投融資的領域,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與交流,引進國際資金,境外投資者,並解決不同來源資金的風險偏好和合作模式。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高認為,應該着力提升氣候投融資項目庫的引導和激勵作用。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一級巡視員蔣兆理在會上表示,下一階段,氣候投融資要做好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以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為核心的政策協同機制。二是完善以氣候投融資項目庫為核心的產融對接機制。三是探索以碳定價為核心的市場激勵機制。四是建立以碳足跡為核心的碳排放核算、核查以及信息披露機制。五是強化以試點成效評估為核心的引導和學習機制。

第三屆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本次大會以「碳路逐峰·綠新雙驅——氣候投融資賦能綠色低碳未來」為主題,包括主論壇和六場平行論壇,具體分別從氣候投融資試點地方、碳交易與碳金融和氣候投融資加速城市低碳轉型等多個視角全方位、系統地探討了實現氣候投融資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策略和途徑,為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大會還發布了2023年氣候友好型金融機構名單。廣州銀行、桂林銀行、北京銀行城市副中心分行、中國光大銀行南京分行、恆豐銀行北京分行以及興業銀行西安分行6家銀行成功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