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牙科街症 年內開發網上派籌

為求一個公營牙科街症籌,有市民通宵排隊輪候,情況令人關注。(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大公報 記者 余風)政府牙科街症一籌難求,最新一份《審計報告》指相關街症籌額較疫情前減半至約2萬個,派籌比率同時升至接近百分百,審計署建議衞生署檢視派籌安排及服務使用情況,並需應對牙醫人手不足的措施,以把服務量回復至疫情前每年約4萬個名額的水平。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在立法會回應指出,承認牙科街症排隊派籌非理想安排,惟指完全不用排隊是「烏托邦」及浪費資源,未來牙科街症考慮「三部曲」,特區政府目標今年內完成開發電子系統。有議員建議,長者醫療券第三季擴展至兩個內地牙科機構,希望可以繼續增加牙科機構,讓香港長者有更多選擇。

衞生署為市民提供促進口腔健康、預防及治療牙患的服務,當中除了學童牙科保健外,現時設有11間提供牙科街症服務的政府牙科診所,除為公務員提供牙科服務外,亦會為有需要的市民處理止痛及脫牙服務,除離島區兩間每月僅一節之外,其餘九間每周會劃出一節上午或下午服務時段提供緊急牙科服務,各時段派籌數目上限為32至84個不等。《審計報告》指出,因疫情和牙科醫生人手不足,全數診所派籌額由2018至2019年度的40332個,減至疫下2022至2023年度的20337個,跌幅近50%。

關注病人組織:網約治標不治本

就審計署有關建議,盧寵茂昨在立法會政府賬目委員會上指出,未來牙科街症考慮「三部曲」,第一步是把原本早上11時做正式登記改為1時,市民會減少一次來回診所;第二步是七月時,把原本凌晨12時安排推早一些,晚上8時就做預先登記,避免長者等到深夜;第三步是用電子或網上派籌模式。衞生署署長林文健則補充指,電子派籌方式今年內一定完成,正與潛在承辦商討論中。

盧寵茂又提到過往曾嘗試取籌後直接診症,但服務供應未能滿足需求就會導致排隊,部分市民還是會「鬥早」,他承認目前非最理想的安排,惟長遠而言希望電子派籌避免排隊,並指牙科服務、派籌安排都要持續改善。他同時提到,有人會提出「烏托邦的想法」,醫療服務多到隨時診症,惟到時醫生等病人亦會造成供應浪費。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當局將安排晚上8時派籌,屆時市民會得知翌日何時治療時間,只需治療前半小時到診所作正式登記。他指此做法確實方便市民,但仍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只不過將輪候隊伍再提早出現,以往通宵排,改到排到深宵,現在可能是正午開始排隊,排到晚上8時,但條隊不會縮短,只是早了出現。」他又指日後電子及網上派籌,惟求診人數不變,只會「鬥快」上網取籌,最終是否一定有籌?他指現時普通科門診都有電話及網上預約安排,惟不少長者及基層市民反映,不懂上網預約,又可能欠缺智能設施,「排都不能排,籌亦不能在網上取得。」他擔心屆時會造成其他問題。

倡設2000元長者牙科醫療券

事實上,現時政府沒有普及的牙科醫療政策,提供給市民的牙科服務只限於緊急診療的需要,這是一項為符合資格人士所提供的免費服務,目的是為市民在緊急情況下消除由牙患引致的疼痛。

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長者醫療券第三季擴展至兩個內地牙科機構,希望可以繼續增加牙科機構,讓香港長者有更多選擇。同時促請政府考慮增設2000元長者牙科專項醫療券,令市民不一定要輪候公營牙科;亦有意見認為,市民若有其他牙科需要,需向私營機構求診,醫療券可以涵蓋牙科服務,而關愛基金則為符合資格的長者提供免費鑲活動假牙及其他與鑲活動假牙有關的牙科診療服務,包括口腔檢查、洗牙、補牙、脫牙、X光檢查、移除牙橋以及杜牙根服務。

一籌難求|中午排隊等凌晨登記

(大公報 記者 鄭文迪)市民通宵輪候政府牙科街症服務情況一直遭詬病,大公報持續關注相關問題,兩年前曾直擊長者及基層市民在凌晨一號風球下,冒着風雨,在半露天地方,通宵等候政府牙科診所早上派籌;時至兩周前,大公報記者再次走訪多間牙科診所,發現輪候政府牙科街症的情況未有改善,衞生署將派籌安排改為先登記後取籌,只是將市民排隊時間推前,無助解決基層市民剝牙難的困境。

市民通宵等候政府牙科診所早上派籌。(資料圖)

先登記後取籌無助改善

全港現有11間政府牙科診所,每星期會在特定時段為市民提供免費緊急牙科服務,但每節服務時段的派籌名額只有16至42個不等。衞生署調整了派籌安排,讓市民凌晨12時登記,早上再取籌。大公報記者今年四月底再跟進相關情況,發現先登記後取籌安排,只是將市民排隊時間推前。記者晚上在九龍城牙科診所門外觀察,排頭位市民於當日下午1時已在輪候,苦等11小時,等候凌晨開始的初步登記;有市民分享三次排隊的經驗,表示每次都要輪候5、6小時。

立法會審議草案 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

立法會的法案委員會今日繼續審議草案,建議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為本地牙科畢業生設一年實習期,以及為通過牙管會許可試的非本地培訓牙醫設一年評核期。

立法會的法案委員會今日繼續審議草案,建議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資料圖)

實習或受評期間 月薪約3.4萬

醫務衞生局進一步交代相關安排,指實習生或受評人將獲聘為合約牙醫,並按照全職牙醫一半的薪酬水平受薪,每月約為3.4萬元。成功完成實習期或評核期後,他們將獲得經驗證明書,以正式註冊為牙醫,並開展執業。對於在來港之前已經具有執業經驗的非本地培訓牙醫,牙管會可以個別考慮,縮短評核期。

此外,如果牙醫監管局收到機構的建議,認為個別實習生或受評人不應通過實習或評核,牙管會將先考慮相關人士的申述,再決定是否延長或終止他們的實習或評核。如果相關人士有不滿,可提出司法覆核。當局指出,根據實習醫生的經驗,延長實習期或評核期的情況非常罕見,大約只佔1%,過去5年更沒有終止實習期或評核期的紀錄。

當局重申,視乎立法會的審議進度,實習安排會最快適用於明年及往後畢業的本地牙科畢業生,而評核安排會配合牙管會許可試考期。

(來源:大公報A9:港聞 202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