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向AI泰斗湯曉鷗致敬

(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李清)「我謹邀請大家向已故的湯曉鷗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開幕致辭中緬懷已逝世的商湯科技董事長、人工智能科學家湯曉鷗,讚揚他身為電腦科學家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先驅,是香港最早推動研發成果商業化的少數人之一,他的離世對香港是一大損失。

李家超讚揚湯教授在與年輕人合作及培育年輕人才方面,體現了他的遠見和奉獻精神。他在香港和內地培養了許多傑出的人工智能人才。湯教授的遠見、決心和領導力將繼續激勵我們所有人。

人臉辨識技術貢獻國家

去年12月15日離世的湯曉鷗是香港商湯科技創辦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也是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他1968年生於遼寧鞍山,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麻省理工大學博士學位,後自1998年1月起來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於2001年創立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MMLab)。他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計算機視覺組主任,2014年創立了商湯科技。

近年來,人工智能急速發展,已成為推動科技和產業加速發展的重要力量。湯曉鷗在人工智能領域科研成果豐碩:他在2014年研發了全球首個超過人眼識別能力的面部識別演算法,推動中國在相關領域躍居世界領先地位;提出了暗原色圖像去霧技術,獲得計算機視覺三大頂級會議之一的「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CVPR)2009「最佳論文獎」,是CVPR自1983年舉辦以來首次獲獎的亞洲學者。湯曉鷗論文累計被引用逾14萬次,位居全球華人計算機科學家前列。在湯曉鷗帶領下,中大MMLab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眾多突出的原創成果,在2016年躋身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鋒實驗室。

助港打造科創發展生態圈

湯曉鷗在創立商湯科技後,持續促進科研與產業的聯動與合作,他先後把多媒體實驗室、商湯科技、國家實驗室打造為促進香港與內地、香港與全球交流合作的平台,助力香港發揮作為「超級聯絡人」的獨特作用,打造香港科創發展生態圈。

2020年,商湯科技與中大合作成立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CPII);2021年,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與中大合作成立「中大人工智能交叉學科研究所」,在科研人員聘任、人才培養、產學研創新生態以及人工智能成果共用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湯曉鷗教授具有強烈愛國情懷,2020年,他從香港到上海組建新型研究機構──浦江國家實驗室。他說:「只要是國家需要,再難也得上。總要有人站出來。」短短兩年間,實驗室快速集聚了一大批優秀青年人才,打造人工智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大批人才都來自海外頂尖科研機構。

除了浦江國家實驗室,湯教授還協同香港中文大學、復旦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倡議發起了全球人工智能學術聯盟,希望為全球人工智能自由學術交流保留一個空間,一個平台。如今,該平台集聚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專家學者,匯聚全球「最強大腦」,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長足發展。

貢獻良多|商湯證明港可助科研人員圓夢

(大公報記者魏溶、龔學鳴)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向已逝世的商湯科技董事長、人工智能科學家湯曉鷗致敬。香港中文大學昨日表示,衷心感謝行政長官向去年底離世的湯曉鷗教授致敬,讚揚湯曉鷗教授對香港創科界的貢獻。中大續稱,湯曉鷗教授是一位出色的學者、創業家,認為他的離世對於大學是極大損失;此外,湯曉鷗不但在人工智能領域成績驕人,更將科研成果成功轉化為全國領先的獨角獸企業,啟發無數大學成員和企業家,為推動科研及創業文化作出重大貢獻。

商湯科技香港公司戰略顧問、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表示,聽到李家超形容湯曉鷗是商業領袖,他的離世對香港而言是一大損失十分感動,並認為這反映了湯曉鷗對香港創科及經濟所作的貢獻仍然被香港所銘記。

湯曉鷗早前在美國進行科學研究,最終選擇在香港發展,並在這裏將商湯從一間初創企業發展成為獨角獸企業,又實現上市,他的成功證明香港不僅是一個適合進行科研的地方,同時可以幫助科研人員將成果落地,實現他們的夢想。相信湯曉鷗的故事也將激勵一批有志青年投身創科,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建設貢獻力量。

特 稿|廿五載培養逾百優秀學生

(大公報記者 李清)內地出生,美國求學,來港發展發揮所長,貢獻香港,貢獻國家,湯曉鷗教授不僅是人工智能科技方面的頂尖,開創眾多科研成果,他還悉心栽培學生。媒體曾評價他為「港中文建成中國計算機視覺黃埔軍校的人」,25年間共培養超過100名優秀學生,並且聚集起一大批頂尖科研人才,實現科研夢想。

湯曉鷗曾談及過他三位學生:第一位是王曉剛,本科就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畢業後來港讀碩士在MMLab跟隨湯曉鷗學習,隨後前往麻省理工讀博,2009年又回到MMLab做教授。他為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現任商湯研究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曾帶領商湯─香港中文大學團隊於2016年和2017年獲得ImageNet大規模視覺識別挑戰賽的多項冠軍。

第二位是何愷明,2003年至2007年就讀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礎科學班;2007年至2011年,進入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師從湯曉鷗。何愷明在MMLab讀碩期間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就取得了國際頂尖會議CVPR(IEEE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最佳論文,是CVPR歷史上產自亞洲的第一篇最佳論文。

第三位是林達華,2004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取得學士學位,2006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得信息工程碩士學位,2012年在麻省理工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2014年林達華回到MMLab擔任教授。2016年,他指導MMLab團隊參加ActivityNet 2016比賽獲得冠軍;同年,他參與指導MMLab參加ImageNet 2016比賽,取得優異成績。

激勵更多年輕人投身創科

湯曉鷗去年底不幸離世的消息傳出後,曾引起科研界的震動與哀悼,商湯科技曾在訃告中表示:湯曉鷗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富有家國情懷和戰略眼光;他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矢志創新、勇擔重任,把全部精力奉獻於電腦科學研究,積極推動原創技術發展。

誠如特首李家超所說,湯曉鷗的遠見、決心和領導力將繼續激勵所有人。相信湯曉鷗的故事也將激勵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創科,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建設貢獻力量。

(來源:大公報A4:要聞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