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在新華社稿庫 尋找18歲的郎平 李寧 姚明……

又到五四青年節

對青年人而言

18歲是重要節點

意味着更大的責任和擔當

郎平、李寧、姚明……

那些閃耀在中國體育史上的運動員

有着怎樣的18歲?

從國內賽場到世界舞台

一代代新華社記者用筆和鏡頭

記錄他們的成長

新華社稿庫

保存着他們18歲的英姿與豪言

2008年7月25日,新華社記者在位於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的新華社前方發稿中心編輯稿件。(新華社)

1978年11月18日

新華社播發稿件

《參加第八屆亞運會的中國排球隊組成》

22天后才滿18歲的郎平

第一次出現在新華社稿件中

18歲那一年間

「扣球次數最多」

「身高最高」

「新星」

是郎平在新華社報道中的標籤

1979年11月29日,即將前往香港參加第二屆亞洲女子排球錦標賽的中國女子排球隊,正在抓緊進行賽前準備。圖中進行身體力量訓練的是主力隊員楊希,在旁邊協助的是後起之秀郎平。(新華社)

應新華社記者之請發表談話時

18歲的郎平謙虛謹慎

而又霸氣初露

劍指「出成績」

1981年,「體操王子」李寧18歲

從全國體操分區賽

到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再到世界體操錦標賽

他是領獎台常客

1981年7月22日,李寧(中)在第1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獲吊環金牌後向觀眾致意。(新華社)

特別是在第1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

李寧獨得三金

一戰成名

中國體操的「李寧時代」

就此拉開序幕

1991年4月

18歲的鄧亞萍第二次參加世乒賽

她在女團決賽中一勝一負

中國隊最終獲得亞軍

但她並不服輸

「我相信中國女隊仍是最強的隊」

轉戰女單決賽

她敢打敢拚、戰術靈活、取得完勝

勇奪個人首個單打世界冠軍

1991年5月5日,中國乒乓球選手鄧亞萍在第41屆世乒賽女單比賽中奪冠。(新華社)

鄧亞萍多年後回憶

正是在這屆賽事

她與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相識

開啟了一段「忘年交」

新華社記者也記錄下了那一幕

1998年9月12日至1999年9月12日

姚明18歲那一年間

新華社有數十條稿件提到他

稿件中顯示

18歲的姚明已成為上海隊主力

並正式披上國家隊戰袍

幫助中國男籃贏得亞錦賽冠軍

1999年3月24日,在全國男子籃球甲A聯賽第二十二輪比賽中,上海東方隊姚明(左)在籃下與北京奧神隊外援克萊德伯爭搶。(新華社)

那一年,美國球探盯上姚明

但經多方考量

18歲的姚明未參加NBA選秀

繼續將重心放在國內聯賽和國家隊

進入新世紀,李娜迎來18歲

那一年的新華社稿件

記錄了她

在一些國內外賽事奪冠

獲得悉尼奧運會參賽資格

也見證了她

在奧運女單、女雙比賽「一輪遊」

代表國家征戰聯合會杯

未能晉級世界組

20歲那年,李娜因身體等原因退役

2000年3月26日,在國際女子網球衛星賽南京站單打決賽中,中國選手李娜獲得冠軍。(新華社)

但內心的夢想和熱愛仍在

經過兩年調整

「娜姐」選擇復出

先後贏得法網、澳網女單冠軍

單打世界排名最高達到第二名

是當時亞洲網壇無可爭議的「一姐」

2011年6月4日,在2011年法網女單決賽中,中國選手李娜以2:0戰勝意大利選手斯齊亞沃尼,奪得冠軍。(新華社)

同李寧一樣

劉翔也是在大運會橫空出世

2001年北京大運會

18歲的劉翔

奪得自己第一枚世界級比賽金牌

2001年8月28日,在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子110米欄決賽中,中國選手劉翔(中)以13秒33的成績獲得冠軍。(新華社)

劉翔賽後「放話」

有信心在「三四年後」打破亞洲紀錄

故事的發展遠超預期

次年,他就刷新亞洲紀錄

三年後,更是登上奧運最高領獎台

還先後創造奧運會紀錄、世界紀錄

18歲的他們

品嘗過勝利的喜悅

也經歷過受挫後的迷茫

但最終無一不用行動和成就證明

青年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

就擁有無限可能

祝正是、曾是、將是青年的你們

創造屬於自己的光芒

五四青年節快樂!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