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基:「共創明『Teen』」學員8項指標均獲提升 已達施政報告KPI

「共創明『Teen』計劃」舉行成果發布會。(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周傾芫 攝)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周傾芫)「Aim High, Fly High」(目標高遠,飛得更高)是「共創明『Teen』計劃」的願景。今日(3日),「共創明『Teen』計劃」舉行成果發布會。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崔永康出席介紹計劃成果。

由政務司司長領導跨部門行動小組,通過政、商、民三方協作,推行的「共創明『Teen』計劃」,其目標學員是來自弱勢社群家庭,尤其是居住在「劏房」的中一至中四學生,目的是推動學員開闊眼界,加強自信,建立正向人生觀,為自己未來定下目標,力爭上游。計劃三大元素包括師友配對、個人發展規劃以及財政支援。每名學員獲發5,000元的啟動資金,在友師的指導下使用;成功完成計劃後另發5,000元的獎學金。基礎計劃為期一年,完結後成為校友會會員,為期兩年。

陳國基指出,計劃的第一期委託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崔永康帶領的研究團隊進行跟進和評估。整體來講,學員在八大指標方面均有增長。尤其是財務規劃能力、自信心、人際關系技巧以及對社會的歸屬感這四項指標的改善最為顯著,達到了2022年施政報告所設立的KPI,即不少於七成學員取得進步。陳國基提到,學員們參加計劃前表現腼腆,但如今還會主動寄電郵給自己,這樣的變化讓人感到很鼓舞。

隨後,崔永康詳細介紹對計劃的研究。學員一共有1175名男生,和1268名女生。其中中一學生有710名,中二學生有771名,中三學生有950名。67%的學生在香港出生,32%在中國內地出生。其中32%的學員來自離婚家庭,2%來自未婚家庭。評估的八項指標包括:自信心、對社會的歸屬感、抗逆力、財務規劃能力、責任感和同理心、製定目標能力、人際關係技巧及建立社會網絡、自尊感。

兩位學員現場分享參與心得。(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周傾芫 攝)

兩位學員現場分享參與心得。男學員表示,計劃讓自己更多接觸不同的人,和陌生的人聊天時溝通能力得到改善。此外,憑藉拉小提琴的特長,男學員參加了音樂活動,增加了上台的勇氣,未來希望進一步實現夢想。女學員分享,自己比以前更自信、主動,習得如何跟別人相處,學會了有效分配時間,改變拖延的習慣。她曾跟隨計劃前往貴州交流團,參觀了國家級天文望遠鏡。未來希望進一步提升領導能力和溝通技巧。

還有學員分享表示,「明白了儲備應急錢的好處,可以應付突如其來的疾病」、「我從缺乏自信心到能夠在人前演講、唱歌,以及教導學弟如何打籃球」。新移民的學員也通過計劃進一步融入了本地文化生活。

對於未來的計劃實施,崔永康提出了以下建議:促進友師與學員之間的關係,改善活動排程,豐富計劃內容及加強價值傳達,提升家長在計劃中的參與度。陳國基指出,對於計劃結束後參加校友會的學員,未來會有更多實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