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小事1 | 全港「票王」的底氣來自哪裏?
開欄語:香港於2023年底成功舉行第七屆區議會選舉,成為重塑區議會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後的首次區議會選舉。就任三個多月來,470位區議員活躍於各自地區治理崗位上,與其他基層治理中堅力量攜手為民生、拚經濟、辦實事。自今年1月起,羊城晚報駐港記者站團隊密切關注香港完善新選舉制度下的新時期基層治理,貼身跟隨香港十八區多位新晉區議員、基層服務團隊的腳步,以當事者的鮮活視角,以辦成實事為切入點,凸顯「區區小事、民生大事」的主題,自即日起重磅推出新欄目《區區小事》微紀錄片系列,每旬持續更新,敬請垂註。
2024年1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舉行第七屆區議會470位區議員宣誓就任儀式。宣誓的區議員裏,來自北區蝴蝶山選區的姚銘在此前地區直選中以20053票獲勝,成為全港「票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接受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姚銘表示:20053張選票,代表了20053份責任在他身上,「他們對我有期待。」
關鍵詞:骨灰樓、人行天橋
姚銘能在第七屆區議會選舉中榮獲全港「票王」稱號,離不開他17年扎根地區、耕耘服務的努力。
早在2010年,香港特區政府為了解決殯葬安置用地的問題,選定全港十二塊土地建設骨灰龕位的研究,其中就包括姚銘服務的粉嶺和合石地區,當時受到了當地居民的牴觸。
當時,姚銘雖然還不是區議員,但已經服務社區數年。他主動作為,廣泛徵求居民的意見。留意到港鐵粉嶺站的出入口天橋因過於狹窄,每當高峰期經常出現擁擠,他便代表居民提出訴求:如果政府因應公共需求必須建設骨灰樓,希望也同步考慮市民的出行便利,擴建人行天橋。在姚銘和團隊的主動溝通下,政府在完成調研之後,決定增加一筆建設天橋的資金預算,而社區居民也不再牴觸骨灰樓建設。
粉嶺居民呂女士對天橋擴建翹起大拇指:「天橋擴建後,即使遇到惡劣天氣,我們也不必擔心擁堵,這大大方便了市民的日常通勤,我支持。」
站在寬敞通暢的天橋之上,姚銘告訴記者,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不僅居民同意在社區附近建設骨灰樓,新的天橋也得以建成,解決出行難題,雙方均從中受益。
關鍵詞:17年
現年38歲的姚銘,鬢角已有些許白霜。他19歲起就投入社區工作,2007年,剛滿21歲的姚銘作為最年輕的候選人,第一次參加區議會選舉落敗;之後,2011年再次參選成功,並於2015年成功連任為北區區議員;2019年的選舉中未能連任,在2023年底的第七屆區議會選舉再次崛起,更一舉奪得香港「票王」之位。
回顧逾17年的從政歷程,姚銘的經歷堪稱「二落三起」。不過,姚銘在接受採訪時,始終保持着豁達和熱情。「我從小學開始就非常喜歡參與志願服務活動,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家庭親人的影響。」姚銘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是祖父,記憶中祖父是一位樂善好施的長輩,曾經自費為家鄉的村落鋪設自來水管道,解決了全村的飲水問題。姚銘認為,祖父的善行,一直激勵着他為社區服務持續努力。
姚銘坦誠地說,區議員的工作不簡單,在推進民生項目時總是充滿挑戰,除了要廣泛開展民意調查並獲得公眾支持外,還必須得到區議會的背書,並與特區政府的相關部門進行反覆協商。「我們經常會收到反對意見,在這個過程中,更需要有堅強的心理素質和堅定的信念。」
姚銘曾一手推動的一鳴路公園項目,位於粉嶺的和合石地區,設施完善、多功能型公園,公園裏有適合野餐的大草地、寵物公園、兒童遊樂場和田徑場等設施。然而,完成這些設施的建設,卻足足耗費了姚銘長達15年的時間。「我相信只要是為社區好,就值得我去堅持。」看到如今公園成為居民休閒的好去處,寵物狗狗們有了自由玩耍的場地,姚銘笑得很欣慰。
關鍵詞:超級聯繫人
從上任之日起,姚銘便全身心投入了日常地區工作。他的朋友圈不時會更新發布自己和團隊開展的各項民生事務處理進展:處理巨型蜂巢、垃圾收集站選址、破解粉嶺公廁停水矛盾、會同食環署檢視社區鼠患黑點……在社區,許多居民對姚銘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李先生讚揚他是「實事求是的人」,謝女士一提起姚銘就豎起大拇指;而另一位居民謝先生則直言,在社區,姚銘就是一張服務的「名片」,他贏得「票王」稱號實至名歸。
對於區議員的角色擔當,姚銘特別強調了在連接政府與市民之間溝通協調的重要意義,他對此有自己的理解:「在完善新選舉制度的框架下,我們區議員需要作為『超級聯繫人』,充分發揮『上傳下達、下傳上達』的作用。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努力,讓社區、香港這個我們共同的家園變得更美好!」姚銘說。
總策劃|孫愛群
總統籌|蔣錚
執行統籌|王漫琪 李國輝
文字| 王漫琪 李國輝 梁源
視頻|梁源 李國輝
剪輯|黎傑文
海報|黎傑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