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餐飲赴香江 最大難題是招才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香港飲食業推陳出新,隨着內地多元化的餐飲體驗及服務漸受香港市民歡迎,接連有內地餐飲品牌進軍香港市場,粗略估計,去年至今最少20個內地餐飲品牌已經或傳聞將首次進軍香港,冀透過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衝向世界。香港一間酒樓負責人黃重勤正為內地一個餐飲品牌擔任「盲公竹」,該品牌擬在上環投資逾3,000萬元開設飲食王國。黃重勤日前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只要服務追得上現今港人的需求,進軍香港餐飲業仍大有可為,更能在世界打響名堂,惟最大挑戰是本地人手質與量參差,而且人工成本偏高,縱然特區政府早前放寬讓餐飲業輸入勞工,但審批緩慢,至今僅近一成申請獲批(見另稿)。

尖沙咀與佐敦一帶商場已有不少內地飲食品牌開業。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艾力 攝)

香港作為旅遊城市,美食是旅客最期待的旅遊體驗,餐飲業本身有一定需求量及客源,香港也是內地品牌走向世界的跳板,故疫後復常吸引大批內地餐飲品牌,趁香港租金未完全反彈,陸續進駐香港市場。根據商標註冊處的資料,過去一年,至少有40間內地餐飲企業來港申請或已完成註冊商標,當中最少20個品牌已進軍或傳聞有意來港發展,包括內地平價手搖飲品店蜜雪冰城、探魚、和府撈麵等。

潮薈軒董事總經理黃重勤早前獲內地餐飲品牌邀請,作為開拓香港市場的顧問,他拒絕透露該內地品牌名稱,只透露:「對方想在香港開設首間旗艦店,首階段投資3,000萬元在上環經營食府,將會聘請40名員工。」

尖沙咀與佐敦一帶商場已有不少內地飲食品牌開業。(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艾力 攝)

大廚更難招聘

籌備在港大展拳腳之際,卻發現人手是香港最大「硬傷」,黃重勤表示,疫情期間香港飲食業流失不少人才,部分食肆目前聘用的中高層「未夠班」,影響服務及食品質素,「夠班」的人才身價自然水漲船高,「部分做開食肆經理的,一來就叫價3萬元起跳,有些富有會所餐飲經驗的,叫價更達4萬元以上。」

尖沙咀與佐敦一帶商場已有不少內地飲食品牌開業。(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艾力 攝)

他透露,該內地品牌原本預算每月樓面人員薪金總成本40萬港元,但了解到香港行情後,決定要加碼,單是樓面人員每月開支便佔80萬元。至於靈魂人物大廚,香港實在無法物色合適人才,黃重勤說:「經歷疫情後,有經驗的大廚不是去了內地或澳門發展,就是轉到人工較高的建造業,加上沒有新人入行,廚藝了得名廚買少見少,當中以做法講究的粵菜最為明顯,食肆老闆招聘不到大將坐鎮。」故該內地品牌只好從內地重金禮聘約15位名廚來港,連同出品部的大廚開支,每月工資花費不菲。

潮薈軒董事總經理黃重勤表示,不少內地餐飲集團正摩拳擦掌盼進軍香港插旗。(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 攝)

業界冀加快輸入勞工審批流程

從境外輸入勞工,是業界期待已久的靈丹妙藥,但黃重勤透露成本同樣不菲,「因為僱主需要包食宿,香港地最難是搵住宿,租個劏房都要幾千蚊,所以只有大型連鎖餐飲集團先請得起外勞,一般中小企食肆係好難請人。」

他建議政府可研究為飲食界老闆提供較便宜的外勞住宿安排,減低營運成本,同時加快輸入外勞的審批流程。

市民在佐敦道的內地品牌食肆用餐。(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艾力 攝)

在港吸各地人才 燒烤店冀走向國際

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近來引入多個內地餐飲品牌,其中內地串燒連鎖店木屋燒烤上周在該署協助下,在旺角首間燒烤店正式開業,並計劃下月在西環開設第二間燒烤店。木屋燒烤的香港市場負責人陳慧君表示,在港開店有助吸引更多香港顧客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她讚揚香港擁有簡單透明的稅制和低稅率,營商環境優越,且充滿活力,能吸引到世界各地人才,是木屋燒烤走向國際的第一步,也是公司實現「千城萬店」願景的重要跳板。

餐飲業新舊交替,刺激香港租務市場,戴德梁行早前公布的數據指出,今年首季,香港整體一線街舖市況平穩,租金微升1%或以內,內地品牌持續來港擴張,舖位空置率下跌。戴德梁行執行董事及香港商舖代理及管理服務主管林應威表示,港島區舖位租賃較活躍,中環空置率按季跌1.5個百分點至7%,銅鑼灣維持2.6%,由於部分節日限定店遷出,旺角和尖沙咀空置率微升至11.1%和11.8%。

內地品牌來港擴張的情況,除了出現在餐飲行業,消費、生活品味和運動休閒的內地品牌也持續進軍香港,預計今年上半年零售店舖租金將維持個位數增長。

業界:內地重視多勞多得 港員工「少做少錯」

香港餐飲業服務問題備受關注,潮薈軒董事總經理黃重勤認為,與香港員工薪酬結構也有一定關係。他解釋,內地餐飲業的薪酬結構有別於香港,內地更重視獎勵制度,故員工底薪不高,例如經理的工資普遍約1.5萬元,另加花紅及獎勵,多勞多得,他說:「內地餐飲業大多以不同方式的獎金激勵士氣,例如營業額超過某個金額後,不同職級的員工會獲得分成,此外若經理手頭上有一批貴客,只要客人每月消費達一定金額,經理都會獲得分成,變相鼓勵前線落力湊客,更能確保服務質素。」

但香港不管員工表現好壞、業績多少,工資是固定,令食肆老闆倍感壓力。「香港之前都有老闆嘗試以獎金激勵士氣,惟經歷疫情一役後,老闆邊際利潤大減,邊度有錢再拎出來獎勵員工?」他分析,香港餐飲業薪酬結構較少賞罰制度,以致前線抱住「少做少錯,唔做唔錯」的心態,不會刻意花心思迎合客人。

從事飲食業三十多年的「名人館」店長林苡庭慨嘆在缺乏新人入行下,有心在餐飲業發展的員工買少見少:「不少樓面員工現時更喜歡『炒散』,即是A食店返幾日(工) ,然後又去B食店,試問點會有投入感同服務熱誠呢?」她坦言服務質素的高低關乎員工的心態:「這一行最易捱罵,如果不是抱住服務客人的心態,倒不如趁早轉行。」林苡庭分享待客之道: 「要時刻保持笑容,客人見到你笑咪咪,就算明明想開口罵人都會罵少幾句。」

「補充勞工」獲批不足一成 業界冀一站式處理

香港餐飲業從樓面到廚房及管理層都爆「人才荒」,特區政府早前設立「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容許輸入侍應、初級廚師及食品加工工人等工種人員,惟業界慨嘆申請審批程序非常緩慢。勞工處日前向香港文匯報提供的資料顯示,該計劃自去年9月推出以來,截至今年3月31日的申請人數為17,438人,獲批人數卻不足一成、僅1,696人。

一名不願透露身份的食肆老闆近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在食肆老闆圈子中傾起,好少聽到有申請已獲批。」他慨嘆,雖然有關計劃已出台,惟申請方式卻並非一站式中央處理,食肆老闆需向各分區勞工處遞交表格,「申請外勞無一站式處理,你請外勞在旺角做嘢,就要去旺角所屬的分區勞工處辦理申請,如果你十八區分店都要請外勞,唔該你跑勻十八區。有時遇上分區職員對該計劃有不同理解,面對同一個問題,不同區職員都有不同答案,令老闆們感到無所適從。」

有老闆稱遞表四個月無音訊

他好不容易向所屬勞工處分區辦事處遞交申請,結果卻是石沉大海。「我於農曆新年前已遞表申請,至今三四個月,仍然音訊全無。」

針對引入飲食界外勞問題,勞工處日前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為應對人力短缺帶來的挑戰,在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的前提下,政府已加強輸入勞工的機制。去年9月4日起推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優化過往「補充勞工計劃」的涵蓋範圍及運作,包括暫停執行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為期兩年。

根據該處的最新數字顯示,未有該計劃前、即去年1月1日至9月3日為止,有關餐飲服務業申請輸入的勞工人數達756人,當中有181人已獲批;去年9月推出計劃後至今年3月31日,申請人數急升至17,438人,但僅1,696人獲批。

除了輸入勞工,勞工處設於長沙灣的飲食業招聘中心,專責為飲食業的僱主及本地求職者提供「一站式」的免費招聘及就業服務。針對飲食業在經濟活動復常後的招聘需要,該中心於每個工作天均舉辦招聘會,供飲食業僱主即場面見求職人士,促進就業配對的效率。

(來源:香港文匯報A03:要聞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