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認清國際複雜局勢 加強國家安全意識

文/陳月明

今年是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亦是《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實施之年,國家安全將得到更有效保障。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二條,國家安全所保障的主體不僅僅是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還有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對香港市民大眾而言,尤其經歷了黑暴的衝擊,國家安全更意味着社會、經濟穩定發展,人人安居樂業,應當全力支持。

回歸以來,因外部勢力的干預和反中亂港分子的破壞,香港長期未能有效落實國民教育,導致部分市民和青少年國家意識和國家主權觀念不強。特首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到,有些國家因自身利益,刻意針對中國,阻礙「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踐,外部勢力繼續插手干預香港事務。反映香港已捲入國家之間的漩渦,面臨的已不僅是城市內部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問題。因此,若期望進一步提高市民大眾的國家安全意識、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和理解國家安全內涵,或許跳脫出城市的視角,以國際關係更宏觀的角度切入會是有效的方法。

衝突與合作,是國際關係中恆久的主題,不同時期的國際環境也有不同面貌。儘管很多人希冀國際社會中的成員能夠減弱、克服和超越衝突,能夠更加積極地合作,例如中國共產黨自2012年提出並積極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但仍然無法阻止國家之間因競爭及其他因素產生的摩擦與衝突。

民族國家作為國際關係中的主要行為體,不可避免的會以自身國家利益作為最高準則,獨立地制定和執行外交政策。此外,國際社會雖有一定的組織形式,國際法與國際規則對成員國也有相應的行為規範,但約束力度並非絕對。因此也產生一批歐美國家的政客,以本國利益和價值觀為藉口,進行強權政治,粗暴地干預他國內政。

我們需要深刻地認識到,外部勢力粗暴干預的出發點更多是利己的考量,而非想要惠利他人。也因此,「國家主權」獨立自主地決定、處理國家內外部事務非常重要,是各國相處的基本底線,也是國家安全的根本要素。

香港因實行「一國兩制」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但因過往長期未有完善維護國安制度,逐步變為外部勢力干預中國的突破口。2022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時提到,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香港的制度長期不變並享有高度自治權。此外,還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主席所提到的這一切相信都是香港市民所關心、認同與擁護的,而這全都建基於「一國兩制」方針堅定不移、全面準確的貫徹實施,「愛國者治港」、國安本地立法則更是「一國兩制」安穩運行的有力保障。反之,外部勢力處心積慮地想要破壞「一國兩制」和香港的繁榮穩定,誰才是真正為香港社會和廣大市民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去考量,一目了然。

作為香港市民,我們應該尊重和維護國家的根本制度,正確認識「一國兩制」方針的重要性和獨特性。事實上,23條本地立法後,市民日常生活不變形不走樣,特區政府也更能全心全意地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主席、貴州省政協常委)